第92章:亨克尔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92章:亨克尔

“您是恩斯特·奥古斯特先生?”

面对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乔冠华递过去一袋零食,低声道:“我们是来拜访您父亲的。”

面对零食,小男孩露出了极其渴望的眼神,动摇好一阵后还是没接,只用警惕的口吻道:“您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中国人!”

“很抱歉,我父亲不在家,而且,他也不认识中国人!”

“一般中国人他肯定不认识,但作为亨克尔公司的重要合作者,他应该会认识。”乔冠华继续逗对方,“您不觉得我的德语很流利自然么?再说,您父亲都这样了,还怕中国人?”

“呃……”

“奥古斯特,让他们进来吧……”屋里响起了一个沉稳的声音。

见过乔冠华后,恩斯特·亨克尔叹了口气:“非常抱歉,我确实认不出您是哪位。”

乔冠华笑笑:“您不认识我不要紧,但中国人认识He-111轰炸机和亨克尔公司,这些这飞机曾为我国抵御日本侵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亨克尔感慨道:“现在说这些已没用了,亨克尔公司5年前就解散了,而我,是当局认定的纳粹政权支持者!”

“在德国,或许亨克尔公司没有了,但不代表在其他地方就不能获得新生……”乔冠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这是我们获得的He-115水上飞机。”

“你们?”亨克尔想了想,迟疑道,“台湾还是北京?”

“北京!看得出来,您对时事政治还是非常关心的,一般人可不了解这句话背后的区别。”

亨克尔摇摇头:“我有点不敢相信,希特勒的名字让当局感到恐惧,但斯大林的名字更可怕。”

“不是从德国手里买的,事实上,德国本土也找不到完好无损的He-115。”乔冠华指指北面,“您懂的,从那里搞到的。”

亨克尔博士恍然大悟。

飞机都是德军遗留在挪威的,当初担负着监视北海海面的任务,投降后自然遗留下来。

论性能,He-115已有些落伍,但水上飞机毕竟不像其他飞机升级换代这么快,再说牛牛卖得委实便宜,而中国确实连架像样的水上飞机也没有,搞得海军编队每次出动时侦查都很狼狈。

海南战役倘若有几架水侦,国党第三舰队估计早被堵在三亚了!

陈绍宽毫不犹豫地把这7架水上飞机以1万美元的地板价捧回了家,海军建设海航就打算从这几架He-115起步,毕竟水上飞机有个额外好处,只要你不是瞎整,再出故障落到海里都沉不了!

“您今天的来意是?”

“听说您一直在为恢复亨克尔公司而努力,但德国现行政策恐怕不允许您这么做……”乔冠华眨眨眼,“换个地方怎么样?您可以把老部下和那些未曾实现的宏伟志向换到新地方。”

“您指去中国么?”亨克尔皱起眉头,“说句实话,我对中国有一定了解,当初中德彼此关系很不错,我们可卖了不少飞机。很遗憾的是,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了,支撑不起航空工业,更别说新机型了。”

“国民党统治时期是这样,共产党执政就不一样了,您看,我们现在连青霉素都已实现了量产。”

亨克尔纠结了半天,不知该怎么说:重建亨克尔公司是他最大的愿望,在德国目前不可能实现,去中国又担心孱弱的工业基础不足以支撑未来。

“战后有德国很多人去了国外,比如库尔特·谭克博士的设计团队去了阿根廷,目前正在为阿根廷设计新飞机,延续尚未完成的事业。我相信,阿根廷能支持的航空事业,中国一样能支持,不管从哪个角度衡量,中国比阿根廷的潜力要大吧?”

乔冠华循循善诱,“我们希望您在中国重建亨克尔公司,由我们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完成那些图纸上、头脑里的设计,帮助中国迅速实现国防现代化。等将来情况好转,德国恢复常态化,您可以再把亨克尔公司搬回来……

再说,目前如此糟糕的经济局面,您难道不考虑给那些陷入困境的手下找个能发挥优势的领域?难道真要让这些专家、博士、工程师去充当廉价劳动力或做些滑稽可笑的工作?”

最后这句话击中了亨克尔博士的软肋:光他一个人还无所谓,但他身后还站着一大堆人、一整个团队!他不能不为这些人的生计和未来进行考虑。

德国目前被剥夺了一切军事工业乃至重型工业的发展可能,搞飞机那是想都别想,要不然谭克会去阿根廷?其他国家也很难去就业,整个欧洲都敌视德国。好多航空设计师迫于无奈,居然大材小用去搞三蹦子,他看了痛心疾首却又毫无办法。

中国理论上是对德宣战的战胜国,实际彼此从未交过手,甚至还在战前与德国有密切的工业、军事、经济往来,这是他异常熟悉的领域。

为打消对方最后的顾虑,乔冠华又拿出一张相片:“您回忆下认识这个人?”

亨克尔仔细看了看照片,若有所悟,一时半会识别不出来,尴尬道:“有点眼熟,但确实想不起来了。”

“王助先生!他曾是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20年前在中国杭州主持轰炸机工厂的研发与生产……”

“哦……哦……我想起来了,对对对,是他,是他!”亨克尔激动地拍着扶手,“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呢?”

1917年,在波音还是个小公司时,王助帮助波音设计了C型水上飞机,几经改进后,这种双座、双翼、双桴的水上军用飞机被美国海军正式采用,一次订购50架,在当时属于非常大的生意了,从这笔单子开始,波音逐步成长为世界航空巨头。

但在种族偏见颇有市场的美国,王助没得到应有的信任,美国军方甚至不肯让他接触后续的最新研发计划,他与巴玉藻愤而辞职,回国在马尾创办了海军飞机工程处,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款水上飞机,并搭载于宁海号轻巡洋舰。

后来王助先后在中美合作的杭州飞机制造厂、航空研究院负责,因战争缘故,最终颇具规模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毁于战火、人才散逸。解放战争时期,王助在中央航空公司工作,由于他与陈绍宽一样,均出身北洋海军,无法得到常凯申重视,饱受派系倾轧,退去台湾后只在大学教书。

春节前,特派员动员钱学森回国效力时,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师王助,写信让他想办法回大陆。此时台湾局势还不紧张,到香港比较容易,王助很快携带家眷到了香港,又去福州,王妻是闽系海军元老萨镇冰的孙女萨闺琛,萨老亦为其鼓励,后辗转去了北京。

其实在台湾还有王助的同学曾颐经,他是马尾飞机厂迁址后的负责人,也是空军飞机三厂创始人,后被国党派去台湾接收日本工厂,目前管着台中飞机厂。

他亦有想法投身于新中国航空事业,奈何职位重要,不能像王助这样抽身离开,但他私下有过承诺:解放台湾过程中,他会尽可能保护好工厂,使其能完整为国家所用。

抵达北京后,王助、钱学森联合牵头编写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的专项报告,于3月上旬递交讨论,林冠华参与讨论并提出:“……要想方设法利用德国、英国、日本的航空力量和设计人才为我服务”的观点,得到众人一致认同。

4月初,报告正式获得中央批复,在中央军委下设国防航空研究院,主要办公地址在南苑机场,但实际上,航空研究院并不等于飞机,里面还包括火箭业务。

最终决定由王助担任研究院院长,分管飞机系列的设计与生产工作;钱学森作为副院长,分管火箭系列的设计与生产工作,经费由军委单独保障,与原子能研究所一样,走专项通道——进出口公司的利润!

为加快航空事业发展,中央同时决定以航空研究院为基础,集中精力打歼灭仗,使全国航空专业人才尽可能集中于北京,把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的航空院系抽调出来尽快成立北京航空工业学院,

中央内定王助担任北航首任校长,武光担任党委书记,主要负责前期基建,力争1951年9月开始全国招生!

考虑到林冠华与北航的渊源,以及目前筹建的电子信息与航空、火箭、雷达事业的密切联系,打算在北航成立后,从人民大学划出一并移入北航。

有一点中央是听进去了,北京不适合发展耗水型工业,但航空工业耗水量不大、场面高端、尖端,目前正好南苑又开始蚊式的维修、装备,可一并安排在北京。

有王助这名头打底,亨克尔忽然有了信心,要知道,飞机尾部降落时起辅助作用的那个小轮,业内目前还叫“王助轮”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