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四月天(8月第800张月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94章:四月天(8月第800张月票加更)

“保护古迹这件事,我是站在您和梁老师这头的;发展生产、建设工业这件事,我站在中央这头。”

林冠华道,“我更希望新中国的首都,出自于中国专家的规划,而不是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啥也不懂的苏联专家。

毛主席说,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是要摔跤的,共产国际当初指导中国革命,也犯过类似错误,没有遵义会议拨乱反正,确定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可能还要在黑暗中瞎摸索呢……”

陈占祥大吃一惊,从来没人敢和他说这个话。

“当然,这句话你听听就好了,不要出门随便说。”林冠华笑笑,“我给你们争取了时间,5年内不搞大兴土木,不确定首都规划方针,只以局部完善为主!”

“这又为何?”陈占祥诧异道,“1-2年可以理解,5年太长了呀,对工作很不方便。”

应对战争这种理由不可能说出口,林冠华巧妙解释道:“天下初定,国家还未统一,经济尚未彻底恢复,大量工农群众的温饱问题也未解决,就琢磨着给自己大兴土木,放封建王朝,这种行为叫什么?该不该该有忠臣劝诫?

为什么我说北京文化圈氛围有些不太健康,就是改朝换代的思想太浓郁,只想革故鼎新、刷新变革,却没理解这是人民的政权!”

“林老师,您确实和很多老师想的不一样,我得向您学习。”

“其实我压根不懂城市规划,只偶尔听到有所不平,故而说几句。等会见了梁老师,专业问题您负责解释,我最多只能说个大概……”林冠华看了下座钟,“差不多了,我们该出发了吧?”

“好好。”

到了梁家,远远看着就已见到有人在外面等候,当然,这不可能是梁思成本人,毕竟辈分、学术地位乃至公众影响力都差着好些。

“林老师是吧?我是梁老师的学生程应铨,这是我爱人林洙……”

初听程应铨的名字,林冠华还没反应过来是谁,等听到林洙的名字后,他瞬间醒悟了:这不就是梁思成后来再婚、消遣梁思成30年的那位么?

他热情地与程应铨握手,又随意地朝林洙点点头。

稍后不久,他终于见到了梁思成夫妇,握手后感慨道:“四月天里,能见到仰慕已久的林老师,实在三生有幸……”

众人稍微一愣,随即会心一笑,林徽因号称民国四大美女,仰慕者众多,虽已年近5旬,但气质、风度依然不是同辈可比。

林徽因轻声道:“难为林老师还记得这首小诗,好多年过去,我们都老了。”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的代表作,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林徽因为刚出声的儿子梁从诫所做;另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徐志摩所做。若干年后,梁从诫在回忆录中写道:“父亲曾告诉我,这首诗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就林冠华的鉴赏能力,他毫不犹豫认定这是首情诗,更像为纪念徐志摩有感而发,以梁思成的学术功底和文学素养,绝不可能看不出来。之所以要对儿子说那样的话,一是避免矛盾,另一方面也是自欺欺人。

再怎么样,林徽因总不能当儿子的面说这是为纪念徐志摩吧?

所以,听到此言,梁思成的脸色微微有点复杂,但掩饰得极好,眼神稍纵即逝。

少倾,林冠华又道:“当然,我更羡慕梁老师,一个男人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各方面都是我辈楷模!”

这下众人哈哈大笑,连梁思成脸上都笑容满面。

“光顾着聊天,东西忘了拿了……”林冠华转头对李成栋道,“老李,帮我把给各位老师的礼品拿一下,上门蹭饭,空手而到就太失礼了……”

送林徽因的是一套化妆品,送其他人的都是糕点、咖啡、饼干、巧克力、糖果之类,包括梁家几个小孩在内,一律见者有份,落在他们眼里,全是标准的进口货。

梁思成笑道:“林老师出手阔绰,回家过日子怎么办?太太要发火了……”

林冠华满不在乎地一挥手:“光棍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无产阶级嘛,就是要两袖清风!”

“哦?哈哈哈!走走走,开饭开饭。”

梁家的伙食与住房条件很不错,林冠华忽然明白日后林洙的动机,梁思成是她能接触到的等级最高的男人。不但拥有副部级待遇和经济收入,住房是2层小楼,家有电话,通冷热水的浴缸,有保姆,出入较远的地方要么有专车接送,要么自己有能力打车。

对林冠华而言,这些都不算啥,但在50-60年代,这条件不啻于70年后家里有游艇与私人飞机。

当然,林洙有些话也没说错,林徽因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妻子,而更像是种精神依恋,她根本不会做饭,也不懂家务琐事,家中大部分事务都是保姆安顿完毕的。

甚至在夫妻感情上,两人也不平等。林徽因的卧室里挂着一片飞机残骸,这是徐志摩失事后,她去现场捡回来的,死时还叮嘱梁思成要把这片残骸放进她的墓中。

林徽因平时休息时喜欢搞夫人客厅,很有文艺沙龙的范,但地点并不在梁家,而在金岳霖家的后院。众所周知,金是林徽因的狂热追求者,一生未娶。好听点叫蓝颜知己,难听点是梁一生情敌。

林冠华相信,以金岳霖、林徽因的风度,应该是发乎情止乎礼,问题是,发乎情有时会让梁思成更痛苦。

所以,大家都同情梁思成,认为他日后续弦完全可以理解,问题是他找的人不太靠谱!

吃饭时聊着聊着,很自然地扯到新北京布局上,陈占祥大致讲了下林冠华的思路,现在他的态度倒没强烈反对,而觉得可以研究研究。

梁思成也没反复追问为什么要往这方面走,就政治敏锐性而言,他比陈占祥更高明些,只思索道:“如果新北京核心要向东、南转移,那亦庄附近估计距离还不够布局,可能最中心点要考虑安次县、通州交界处,以天安门为起点,大致是40公里上下。”

林冠华点点头:“这我就不懂了,但我觉得40公里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点,新老城间往来弄条地铁就行,也就是40分钟的车程!”

林徽因道:“全面新建是最省力的,不用考虑太多瓶瓶罐罐,新建的地方也不一定要遵循传统艺术风格,可以按新时代要求办,旧城就相当于一个历史古迹,原汁原味地保持下来,就是资金压力比较大。”

林冠华解释道:“这就需要我们巧妙想办法,倘若把所有资金都考虑是建设新中心,那当然花钱太猛,若把项目分解,投资就没这么大。

我举几个例子,因为永定河经常闹水灾,今年刚刚又发了洪水,导致安次县城迁移到廊坊去,同时,京杭大运河京津段却因缺水、堰塞而断流,在我看来,这两个项目都要尽快完成,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永定河多出来的水灌入运河,冲洗泥沙、恢复通航。

这项目放首都建设里肯定好大笔钱,但如果该项目属于水利、交通建设,附带首都功能完善,那钱就不多了……

与此同时,北京城市规模扩大必然需要极大的交通运输量,目前铁路运力紧张,公路也不够发达,那水运必须承载起职能。北运河段与海河打通后,1200吨级别以下的船只可直达京城;吨位再大的海轮,通过内河船只接驳,也可便捷分散。

项目受益主体是首都,但分担费用却是水利与航运。

又比如,目前已圈定南苑附近建设航空研究院、飞机制造公司、建设北京航天学院及其生活区,总占地面积大约2万亩,其中有较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来是首都功能的一部分,说这笔钱全算在首都建设上,那就高了,若让教育、科技、工业等领域一摊销,场面就没这么大。

还有,人民大学也要建设新校区,大家都明白这所院校主要为中央培养工农干部,必然尽可能靠近中央政府,那就顺带把周围的家属区、道路、社会配套设施安排进去,既作为学校圈层的一部分,也成为新首都功能的一部分……

一夜间新城拔地而起很难,但规划成型,一块一块建设,用零巧牛皮糖的方式逐步消化就容易多了。”

为改变工农干部文化水平低下、出身工农知识分子数量不足的问题,人民大学是1950年高等教育的重点,一家就占了20%的高教拨款,由中央五老之一的吴玉章亲自担任校长。

按历史路线、人大、北航都要建设在海淀,但林冠华认为,既然都从白地开始,一旦中心有变,为什么就不能向东南方迁移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