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战略兵团编组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97章:战略兵团编组

“同志们,全体都有!”

“哗!”全体立正。

站在台子上的连长继续喊:“听我口令,看演示,上装具!”

台下大吼:“是!”

台上开始一丝不苟的演示,先将一根4.5厘米宽、表面平滑的外腰带系好,再将皮带扣固定在皮带右端,皮带左端安装着一个金属挂钩。

“请同志们记住,这条外腰带一定要佩戴在最外面,哪怕穿大衣也要露在外面!”

“明白!”

“现在上挂带,请同志们仔细看!”

为让战士们能看清楚,连长甚至主动转过身去,依次示范,直到下面人看清他背后的Y状皮带,再通过这条辅助皮带的挂带,垂直佩戴在后背中央,将安装有一个金属挂钩的黑色皮带尾端与外腰带中央相连。

随后,连长又演示了Y带通过表面有皮带包裹的大型O形金属环与两根越过双肩与胸前的皮带相连,再通过顶端的金属钩与外腰带上两个弹夹包上部的D型环相连。

如此,整条装具就能通过肩、腰、背三者相连,直接固定在身上了。

“长度你们自己调节,以自己感到舒服为准,稍微紧一点,但不要绷住。”

这样操作后就可以上弹夹包。

弹夹包背面中央偏上的位置有用皮革固定的D环与Y带的挂钩相连。连同时,弹药包背面还有两条皮制腰带环,可将其佩戴在外腰带上。

连长拿着弹夹包强调道:“大家如要解下弹夹包,不用解腰带,只需将这个腰带环从大头钉上解下就可……”

弹夹包有三个独立的装弹盒,每个弹盒内可装入三只五联装弹夹,每个弹盒能装15发7.92mm步枪弹,整个弹夹包装弹量为45发,一般每人配两个弹夹包,在腰部一左一右携带,总携带量为90发子弹。

解放军历来没什么装具概念,能拿到什么就用什么,更别说制式统一了。

在部队里日式、国式、美式、德式、苏式都参差不齐,乃至于稍微有一点的行头也不是完整套件,几乎大家零零落落用一些。

即便到解放战争后期,最常见的装具还是老乡们用布条缝制的子弹带、干粮袋,尺寸、大小、耐久度全都因人而异,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别说相互通用,自己有时候都能搞混:上个月装干粮的袋子没准这个月作战需要就拿来装子弹了……

这一次编练军委战略部队,推进全德械化,那就真打算武装到牙齿。

德国国防军全套单兵装备,从M35头盔开始,包括外腰带、重型Y带、辅助环、弹夹包、食品袋、铝制野战水壶、手榴弹带、饭盒、掘壕铲等系列成套单兵装备,已全部武装在解放军头上。

唯一有区别的大概只有5项。

第一,头盔上的万字符被扣掉,由战士们统一换成红星;

第二,腰带上的鹰装腰带扣收回,统一换成长城图案的中国扣;

第三,暂不装备M1938型防毒面具;

第四,不使用40型野战靴,以解放军胶鞋替代;

第五,不使用M36型原野灰军服,一律着最新列装的50式军服,战略部队是除北京卫戍部队外,最早成系列换装50式军服的部队。

不装备野战靴的道理很简单,首先是存货不足。德国人投降后,其他装备或许可以留下,鞋子不能不让人家穿走吧?除少数未开封的库存野战靴,接收数量不多,不符合解放军的常态。

更何况,就朝鲜那山地和解放军高强度的机动力,野战靴其实还有点不适应。

国防军原野灰军服肯定不能用,个体差异太大,穿身上不适合。德军平均身高多少?解放军又多少?

第42军军长吴瑞林穿行在大大小小的操场与练兵场上,问身边参谋道:“同志们对新装具有什么意见没有?”

“稍微有点不习惯,但大部分同志很喜欢,说有这套装具后,感觉走路更有劲了,多带点东西也不累,班上居然还给配发手电筒,简直喜出望外!就是这头盔稍微有点别扭,大部分偏大,大家平时依然喜欢戴咱们自己的棉帽,但都和我保证了,打仗绝对戴头盔,都知道这东西能减少伤亡……”

少倾有人补充,“还有部分同志的装具存在问题,不是质量问题,可能是用的时间偏长有些磨损。”

吴瑞林点点头:“有损坏的尽快交给后勤部门处理,能修理就修,不能修就抓紧换。军械也一样,要尽快适应新装备。听说有些同志对掷弹筒恋恋不舍、觉得60迫、82迫掌握学习有很多困难,这绝对不行。

掷弹筒多大威力?自己心里没数么?没好的火炮才用掷弹筒,现在新装备如潮水般涌来,迫击炮你都学不会,还想不想后面那些突击炮、反坦克炮、重型榴弹炮了?

还有啊,汽车学得怎么样?有多少同志能出师了?”

“还稍微差点。”参谋吞吞吐吐道,“咱们毕竟比38、39军来得晚,再加好多会开车的同志转业去地方了,所以……”

“这不行!”

吴瑞林提高了声音,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强调道,“我们是晚来了半个月,但不等于就可以找借口松懈,难道明天开战,你要和敌人说,再等我们半个月做好准备?那不笑话么!我们自己人手不够,就让参谋长想办法和38、39军协调,请他们帮助!

3个月后军委要考察验收编练成果,林总本人也亲自来,我不希望我们军是最后一名,我丢不起这个人!”

“是!”

其实大家心里都挺带劲,全套德械,清一水重装备,那都是此前从未玩过的,别的不说。以前营长都不一定能搞到望远镜,能有个缴获的破日本望远镜,那都是牛逼人物了。

现在倒好,正经蔡司出品的高倍双筒望远镜直接就配发到每位连长头上,侦察营甚至排长都能装备。

还有电台,以前至少要到团级,现在连级都能摸到,正经德国货性能不知道比日货或国货稳定多少,最开始发下来时,好多连长连睡觉都搂着望远镜和电台,生怕自己在做梦,明天醒来就可能被上级收回去。

甚至在考虑,真要是被收回去,是该哭还是该闹呢?

结果,上面压根没要收回的意思,师一级甚至开始陆续配发装甲指挥车了,是故吴瑞林才急着让战士们赶紧学驾驶,要不然那1000多辆上好的十轮大卡吃灰趴窝不成?

他自己这两天都在琢磨如何开装甲车,如何用无线电指挥车来下达作战命令!

吴瑞林想了想又补充道:“44军同志很快要来了,你们要做好充分准备,给予最热烈的欢迎和最真诚的帮助,以前在四野我们就是兄弟部队,是亲密战友,现在军委让我们重组、混编,那更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要好好安排!”

“明白!”

在38、39军相继编成战略部队后,第三个编练名额落到42军头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