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访华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397字2022-10-0613:30:47
礼炮震天、鼓乐齐鸣……
当2架伊尔-12客机依次降落在南苑机场,当伏罗希洛夫元帅从舷梯上走下来时,机场周围已站满了前来欢迎的人群。
总理、朱总司令、少奇同志、聂总长、萧劲光、刘亚楼等一干大员悉数在机场迎接,让伏罗希洛夫同志很满意。
主席肯定不可能去迎接,这不符合正常礼仪,毕竟伏罗希洛夫不是苏联一号首长,但能来这么多中央首长,还有热闹的欢迎仪式,苏联代表团依然十分高兴。
伏罗希洛夫亲昵地拍了拍给他献花和戴红领巾的小学生,然后在总理和总司令陪同下,走了红地毯、检阅了三军仪仗队……所有这一切都比米高扬当初秘密访问西柏坡热闹得多。
怎么来中国访问,苏联内部也好好讨论过一番。
一开始有人提议坐火车,但从莫斯科到北京需要坐将近2周,来回就是一个月,再加上还要去广州,时间着实太长,最终决定还是坐飞机去。
本来这类远程访问,又有庞大的海军代表团,应搭乘图-4改造的客机去才合理,但因中方前段时间提了图-4的引进申请,斯大林一直都没答应,故而这次出访也不能用体型硕大的图-4,免得更刺激对方。
于是乎,伏罗希洛夫及海军代表团只能搭乘伊尔-12来华。
伊尔-12苏联倒愿意转让,但中方现在手里有足够的C-46\C-47,对此兴趣不大。
历史上,中国1950年引进过伊尔-12,但苏联给的飞机没带高空氧气设备不说,发动机还全是旧货,按规定发动机使用时间至少为200小时,结果苏联给的发动机剩余时间最少只有48小时,最多不过166小时,没有一架是新的。
没得选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接收,有的选情况下肯定要C-46或C-47,WAA卖出来的也不算新货,但人家的旧货就按旧货算,价格很格有竞争力,且美国发动机剩余时间长得多,普遍都在300飞行小时以上,还给配全新的备用发动机。
即便这样整,C-47加4台备用发动机还是比伊尔-12的旧货便宜,后来刘亚楼就坚决取消了合同:退货!
伊尔-12是这回事,里-2也是这回事,只不过就只能委屈伏罗希洛夫中途连续落地加了2次油才从莫斯科辗转抵达北京。
相同的事也发生在朝鲜身上,苏联给的10个T-34坦克团装备也全是库存旧货,好多甚至都已破破烂烂了,需先行维修以后才能投入服役,虽然苏朝人坦克兵们都具备维修能力,但一时半会想要完全修复也需要时间。
这些坦克如按原时空路线走,都是要卖给志愿军的,且是给入朝后已开战的志愿军上战场用!你就说坑不坑吧?
所以林冠华对朝鲜愿意当冤大头先行接盘,还颇有点庆幸。
金同志可不管这些,苏联肯给坦克、肯派教官他认为已是天大的肯定与光荣了,哪轮得到朝鲜挑三拣四?这不你看中国同志压根还没苏联坦克用,只能用苏联同志缴获的法西斯破烂货凑数?
他们哪里懂得,论谢尔曼坦克实际保有量,中共可是远东妥妥的第一大户:高达1600多辆!甚至比美军驻日、驻韩、驻菲律宾乃至澳大利亚的合计拥有的谢尔曼总数还多,算上这次台湾解放后新得缴获,总数已突破1800辆。
WAA的“推土机”、牛牛家的“拖拉机”,现在全在解放军手里,牛牛还很大气地卖了一堆17磅炮,为充分解释这门炮具体该怎么整,甚至还贴心地给了“萤火虫”全套装配图纸,这是俺们大不列颠的自有知识产权,美国人管不着!
现在德国工程师们、中国技师和工人们,正想办法把这些玩意重新组装起来。
当然,也不能都走萤火虫的路子,毕竟17磅炮的炮弹(脱壳穿甲弹APDS)不好整,全是进口货,牛牛卖炮是假,其实憋着坏想多卖炮弹赚钱!
德国工程师们立即发挥出本民族的改造天赋,把废钢铁堆里扒拉出来的88炮装到无炮塔谢尔曼拖拉机身上,形成谢尔曼家族特有的远东分支:谢尔曼-C(C=中国)。
搞敞篷结构的谢尔曼-C时,德国那过于精益求精的老毛病又犯了,短88还不过瘾,非要用L71倍径的长88!光88炮还不够,又提出要加蔡司。仿佛谢尔曼装了这些玩意就能变虎王、猎豹似的。
加完长88和蔡司,又说要多用钨芯弹,反正中国也不缺钨,可以使劲用,把林冠华搞得哭笑不得。
谢尔曼-C真搞出来落在德国装甲兵手里实地演示时,配上钨芯弹在2600米内点名发言,当者披靡,且机动性也基本跟得上,简单实用。
唯一不足就是敞开炮室缺乏防护,很容易出事,但想重新整合出带一定防护能力的舱室来,已超过当前中国的机械制造实力,只能先凑合着用算了。
解放军嫌谢尔曼-C叫起来费事,习惯称骡子或老谢,非常形象,官方内部代号“6号自行反坦克炮”,林冠华总觉得把这玩意放进6级房有点胜之不武!
这些东西目前都在德国装甲兵指导下展开教学,将来美国底盘德国炮配中国志愿军,打赢了算谁的功劳还真有点挠头。
无论是苏联还是朝鲜,都不知道中国在秘密筹备些什么,他们的目光都被那批英国军舰给吸引了,相比之下,其他真不算啥!
对伏罗希洛夫这样的老同志而言,会谈气氛肯定是亲切友好的,主席先对军购一事做了解释:“我们也不是想故意瞒着苏联同志!一方面前面提过好多次,苏联同志自己也有困难,我们不好意思多叨扰;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一直有类似要求,认为要绝对保密,不宜向其他国家通报,英国要求我们在成功前不向你们通报,他们也承诺不向美国通报……”
对此解释,伏罗希洛夫是能接受的,也符合他对英国的认知:这真是英国人能干得出来的事。
考虑到军舰全到位了,中国也同意苏联海军代表团任意参观,再加当初还有解放台湾的压力,继续纠缠没什么意义,象征性批评几句后就揭过不谈。
会谈关键核心是后续双方配合问题,听到师哲转述的“……要克服民族主义情绪,建议更具有国际主义视野、更能与苏联协同配合的同志承担起更大责任”来时,主席脸色很不好看。
虽然莫斯科没指名道姓说谁才能配合,说谁才称苏联的心,但指向目标都很明确:
当年这种人极力主张“武装保卫苏联”,现在极力主张“东北可以作为苏联第17个加盟共和国”、“把台湾东部港口租借一二给苏联,让他们替我们分担来自美国的海空军压力”。
总理怕主席发火,连忙打圆场:“我们刚刚建国,对于全球事端,确实还不了解、不成熟;常凯申集团又霸占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使我们在发挥国际主义精神、履行国际义务受到很大牵制……希望苏联同志能在这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
他巧妙地将“国际主义”和“国际事务”联系在一起,伏罗希洛夫也不能再多说什么。
联合国常任领事国这一条,莫斯科内部也谈到过,斯大林有过秘密指示:一般场合支持中国同志恢复合法权益,但不要和美国人硬顶。
言下之意就是苏联不会为这件事强出头,需要你们自己尽可能想办法。
北京本来也没指望苏联能在这里鼎力相助,说两句也就罢了。
少奇同志看气氛缓和下来后又补充道:“主席打算今年年末去莫斯科访问,一方面为斯大林同志祝寿,另一方面为签订新的《中苏同盟条约》进行谈判……”
伏罗希洛夫顿时眉开眼笑,连连说“好的好的……”,表示热烈欢迎,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关于贸易赤字,苏联代表团提出想要点外汇进行补偿,少奇同志说外汇差不多用完了,最近手头也不宽裕,但可以用一批物资冲抵欠款,争取国庆前解决1亿卢布欠债。
苏联代表团并未强烈坚持,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美元最近花得太凶,还欠了一屁股债,黄金也交给了牛牛,要美元确实不是好时机,再说中国已同意交付物资,还是苏联急缺的轻工业产品,符合两国差异化的经济结构,不便再吹毛求疵、强行逼债。
总体而言,访华气氛还算友好,矛盾有一点但不多,于是第二天晚上举行招待会,邀请苏联代表团观摩演出,看完后他们就要转去广州实地考察军舰。
演出既表演了中国京剧等传统艺术,也表演了苏联节目,诸如《喀秋莎》、《神圣的战争》、《牢不可破的联盟》等经典歌唱节目都一一上演,博得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
林冠华与很多干部一样,应邀出席了晚会,中途去洗手间时,冷不防碰见穿着演出服的赵凯旋,他恍然大悟:难怪刚才唱歌时有个担任和声与副唱的演员总觉得有点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