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边界战役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288字2022-10-2222:20:06
当国党交涉黄杰所部的电报抵达法国方面时,正是巴黎内阁商议决定采取报复行动的当口。
本来法国人对国党不屑一顾,但正如吴石分析得那样,法国刚才中共身上吃了闷亏,急于找回场子,任何能给中共添堵的行为都是他们乐意做的。
会议以大多数人赞同的样式,同意常凯申把黄杰兵团接走,前提是国党自己派船,法国人不爱管闲事。
除同意这件事外,还授权越南当局派出飞机轰炸解放军在西沙群岛新设的主权碑泄愤。
常凯申大喜过望,立即把这层意思和美国方面通报,希望美方能助他一臂之力,毕竟海运3.7万人到琉球也不是小数目,国党海军如果赶去,必然会被解放军海军截击,那直接就废了。
杜鲁门一眼就识破常凯申意图拉美国下水的策略,压根不为所动,把皮球踢给了下面。
也不知道是谁出了意见,五角大楼最后居然道:“这件事干脆让美泰去办算了……如果美泰毫发无损,说明他与共产党间确实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倘若美泰的船被共产党无端扣押或击沉,那将是国际舆论事件,便于我们介入!”
艾奇逊认为这主意确实不错,便指示如此操办,由国党直接和美泰联系。
蚁美厚一眼就看穿了美国人的真实想法,但也不说不接,只提了很高的运费,毕竟从这么远的地方帮你运人,还要穿越危险区,费用少不了。
美国显然不会出这笔钱,国党穷得叮当响,也舍不得将美元花在这上面。
最后经过协调,用汽油、重油等物资冲抵费用,从越南富国岛运1个人到琉球,路费连船上吃喝,一共算300升汽油(折算折价30美元)!
北京也知道了该消息,主席、总理都表同意,指示美泰的船不用走南海,绕行马来亚、印尼、菲律宾即可,绕行中顺带还能做一波生意,把各地采购的物资送到琉球去交换!
当第一艘船满载着2407名黄杰兵团余部离开富国岛时,三颗红色信号弹正从高平方向升起!
“杀呀!”
“冲啊!”
伴随着如雷的呐喊声,还有震耳欲聋发炮弹爆炸声。
此时法军在印度支那拥有的总兵力为23万人左右,其中法国本土部队4-5万人,欧(洲)非(洲)籍雇佣兵6-7万人,其他十多万人都是保大皇帝的部队。
隶属于法军越北司令麾下的陆军总兵力是7.5万余人,大部分分散后就地守备,机动兵力为10~12个营。印度支那法军空军约有150架飞机,战斗机和运输机各占一半,三分之二集中在越南北部,并有三四个伞兵营可用作机动。
法军通过1950年的春季攻势,在占领太原、府里、宁平等省会后,基本控制了红河三角洲产粮区。
在靠近中越边境地区,法军处于守势,大致沿横向的第4号公路沿线重点设防,守军共13个营,约1.1万人。
越军包括地方部队和民兵在内,此时总兵力约16万人,不过有4万余人活跃在南方,北方兵力大约12万人。
这12万人当中,最精锐的是经中方培训和武装的6个师4万余人。
这6个师不但拥有全套日械,还增加了一大批50mm迫击炮、37mm手拉鸡、37mm战防炮配置,这都是中方清点后认为不适合自己而转交的,但在越南使用并不过时。
越南丛林密集,强求迫击炮的大射程毫无意义,更轻的50mm可有效补充掷弹筒之上的火力;
37战防炮非常适合越军打伏击,无论装甲车还是卡车,都能轻松扫荡,且战防炮不重,用牛、马甚至人力都能拉走,机动灵活;
37手拉鸡确实不太灵活,但对肆意妄为低飞的法国飞机尤其运输机颇具威胁,起到了一定效果。
这些武器价格便宜,弹药充足,训练掌握也不算太困难,越方也觉得不错。
9月,受训越军主力总共2万余人都集中到高平附近,面对法军守兵2000余人,越军占绝对优势。
目前的问题是,何时打高平及怎样打高平。
越共对进攻高平极为重视,印支共中央成立以武元甲为书记的前线党委,并由其担任战役总指挥和政委,印支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越军总供给局主任陈登宁负责后勤保障,动员了7万民工抢修道路,运送各类弹药和粮食。
越军谋划先进攻高平,将法军分割成两部分,再利用部分军队还在中国境内的有利部署,南北对进,一举歼灭中越边境的全部法军,完成边界战役,彻底打通中越交通线。
二野看完这份作战计划后,觉得有点粗糙,先打高平没啥问题,打完高平并分割对手后应该考虑逐一解决,而不是像武元甲这样大包大揽,全线进攻。
毕竟,越军并不具备大军团作战经验,武元甲也没相应指挥经验,能集结2万余人发动高平突击战都已是此前所不具备的条件,打完后还要再用4万人南北对进,明显超越了越方的指挥能力,容易打成混战。
不过中央有令在先,战争主要依靠越南同志打,要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实战中学习,不能包办,更不能越俎代庖。
直接负责军事的杨勇原则上表示同意,想了想不放心,又加了句:如敌情有变,再重新沟通!
因越方一直在调兵遣将,片面追求兵力和火力优势,甚至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把重型火炮搬过来,使法军察觉到高平将受到进攻的可能性,守备兵力增加到了2400人,火力也强化了不少。
越军搬运的主要是99式山炮,口径105mm,是日军根据缴获的105mm施耐德山炮仿制的山炮,四野在解放战争中缴获了十多门,已全部淘汰,除留了1门做纪念外,其他全出清给了越军。
炮弹虽然国内也停产,但因这批炮仿施耐德,可用缴获的法国炮弹,越方如获至宝,急于使用。
另一批是91式榴弹炮,口径105mm,同样根据法国施耐德105mm榴弹炮为原型仿造。射程较远,重量轻,很受日军步兵部队欢迎,为日军精锐作战部队所辖炮兵部队的压制火炮。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军接收了这批火炮,先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缴获了数门,等打下台湾又进账一批,最终卖给了越方16门,和99山炮一样,也可通用缴获的法国炮弹。
历史已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岔路:以前的边界战役由陈赓指挥,避开法军坚固防御的高平而先打东溪,用围点打援的手法取得胜利。
这次战役由越方自己指挥,强攻高平,但越方火力比历史上强大不少,毕竟那会儿解放军可没多余的105mm级火炮卖给越南,现在越军已完全用日械正规化了。
林冠华并不关注高平之战进展,他此刻全部注意力都在青岛的新武器试验上。
一架崭新的He-211轰炸机从跑道一端开始滑跑,虽然机腹下带着硕大的试验弹,但凭借马力大增的发动机,依然毫不费力地顺利起飞!
He-211是亨克尔设计组在He-111基础上,略加改良而拿出来的中国化机型,主要特征就是用1645匹马力的梅林45发动机顶替了原本的1350匹马力的Jumo211F。
前者不但功率更强,且因为排量小而省油同时重量更轻,有效改善了He-111的性能。
现在梅林系列是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航空发动机,P-51D要用梅林,兰开斯特、海喷火乃至蚊式都用梅林发动机,中方地勤对相关维护已十分熟悉,很容易上手。
罗-罗公司为什么要力挺内阁的对华军售?
中国不但买走了罗罗新产的喷气发动机,还把积压的、高达5000多台的梅林/格里芬全都席卷而空,并承诺只要价格不变,英国库存积压的梅林/格里芬发动机,有多少他们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