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卖还是不卖
虽然聂总长准备大包大揽把这件事担待下来,但杨立三依然不忍心,对林冠华和刘鼎道:"摊销积累的专家工资和费用,我完全理解,也认为这是正常的核算方式。
但能不能不要全摊在168级上?让218级、300级也分摊些如何?比如那个新款大马力柴油机,后续几级都要用,让他们也分担点比较合理。否则,总长背的黑锅就太大了。
近1%的财政支出啊,说出去吓死人了!”
24艘168级就算压到400万一条,合计下来也要9600万,相当于1950年政府财政支出的1%,如果说这是战列舰、航母编队的支出,勉强还说得过去,可如果说1%的财政支出花在24艘看似不起眼的导弹艇上,肯定集体炸锅。
杨立三希望让后续其他军舰分担,再把168级研发费用降低些,让其看起来不扎眼,免得军委难办。
萧劲光道:“我也有些疑问,如果说专家工资、研发费用比较高,摊销下来导致成本高,那又怎么解释英、美造军舰这么便宜呢?他们的专家可比咱们收入更高啊。
林冠华解释道:"英美造舰便宜有两个原因。
第-是数量大。比如弗莱彻级驱逐舰,美国一口气造了175艘,就算花1亿研发经费,摊到每艘军舰上也只有60万美元。
第二是积累多。同样的弗莱彻级驱逐舰,舰体材料不是新的,锅炉和推进装置基本在原有设备上改进,火炮、雷达也和其他军舰差不多,唯一推陈出新的恐怕是舰型和布局。
换言之,大部分研发费用前面就支付过了,这--级单独研发的总费用很低。
我们则不然,不但建造数量少得多,所有设备都必须从头开始。
比如高射炮,以前国内不会造,那要学习补课,把成本加上去;柴油机原来也不能国产化,同样要加进去;雷达全部从头开始,毫无积累,甚至需要工程师手工装配。
168级和100级不同,100级研发费用是希特勒付的,我们现成造出来就行;168级的费用大部分是我们付的,一下子就高了不少...当然,希特勒其实也付了一部分,只不过他被破产清算了。
众人哈哈大笑。
所谓希特勒付了一部分,那是指Jumo222发动机,前期研究和费用都是第三帝国承担的,奈何没出成品,到中国才实际上船,容克斯研究了7-8年,最后一刻瓜熟蒂落在中国,但因为全部赠送,前期费用就不用承担了。
又如168级上的37炮也是现成德国货,倘若换新40自己造就贵得多了。
林冠华点头道:"168级定价大体也是故意而为,其实4枚导弹费用并不止80多万,只不过我把导弹研究部门前期费用主要摊销到长剑-1身上,所以上游-1的成本看起来才比较接近正常值。”
这话说得有些古怪,但朱老总点头表示认可:“劲光同志找个隐秘点的地方,我们一起沟通下,沟通完后我还要和中央汇报。”
然后他又转头对钱学森道:“钱老师也一起参加吧,也想听听你的意....
到试验基地秘密会议室里,林冠华把实情和盘托出,众人都有些吃惊。
“到今天为止,1亿工业项目设备,涉及到英方提供的已基本都交付了;4800万美元购舰案也签署了合同,下周即可启程,收货后我们按月支付货款,为期12个月。”
林冠华介绍道,“随后,英方通过联络员秘密提出请求,能不能让他们的专家来现场看一次长剑-1实弹打靶,以及,他们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获得这个武器的全套技术资料和实弹;如果价格合适,他们希望直接购买!‘
"观摩这件事,中央已同意了,让英方这次派船只交割时送人过来。但具体卖不卖,卖多少钱,想听听大家意见。当然,不管最终卖不卖,至少与前面的生意无关,也不影响其他往来。”
刘鼎补充道:"我略微知道一点,和林老师路上也讨论了--次,觉得这件事比较棘手。
一方面我们吃不准英国人的来意,到底是英国想要,还是美国人想要,只不过通过英国人出面;
另一-方面,如果上游-1没成功,那作为我们目前唯-有重点威慑力的武器,长剑-1我舍不得出手,好在今天上游导弹也打靶成功了,手里有里两根打狗棍,相对就有底气些。
杨立三恍然大悟:为什么林冠华要把费用全做到长剑-1上去,因为只有这样,索要高价才有理由,这价格在和苏联人谈判Mig-15时已说过一-嘴了,现在就打算和英国人好好谈谈。
聂总长道:“你们几个都是这项武器的知情者,-起试试看,便于中央决策参考。”
林冠华道:"我本人同意出售。
-方面,长剑-1并不是特别高难度的火箭技术,核心还是V-1火箭的架构,无非在飞行速度上做了调教,用了控制电路和被动辐射引导头才改变了原来精度较差的弊端。
上面运用的自动驾驶仪、无线电高度表等东西目前又进行了新一轮改进,很多成果已用在上游-1号上,把第--代技术交出去不会产生致命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和英国有密切的技术和军备贸易关系,虽然艾德礼表示无论卖不卖都不影响双边关系,但心里毕竟是个疙瘩,船、工业设备交付没问题,但我们还要从罗-罗这里持续不断进口喷气发动机,万一发生点波折,牵扯面很...
刘鼎道:"我大体赞同林老师意见,唯-顾虑就是美国,如果英国人把这项技术和美国分享,对我们的威胁就会.上升,我们对他的反制也会下降。除非英国人承诺不向美国透露,但这种承诺说白了没啥实际约束。
众人都笑了,英国人给军舰、给图纸,也让中方承诺不透露给苏联,但苏联最后还是上去看了并复制了图纸,英国人大体也晓得,只是大家彼此都有需求,再加确实不是什么尖端装备,那就睁眼闭眼了。
反过来,英国人有火箭后,如果美国人提出要看,伦敦多半也会同意,这场面和处境,彼此都可想象。
杨立三道:"对,我就是担心这个!光英国人好说,牵扯到美国就麻烦。毕竟美国人科技发达,万-学去改进后对付我们就得不偿失。苏联也刚刚拿去准备仿制,这种武器--旦传播开来,很可能引发微妙的连锁反...
聂总长问:“钱教授意见呢?”
钱学森沉吟道:“外交的事我不懂,技术上大致可说一下。长剑-1研发成功后,林老师带着电子研究所已把干扰设备拿出来了,如敌人同样用这东西攻击我们,完全有办法应对;诸位领导的顾虑也对,英、美、苏科技都很
发达,他们拿去后进行改进,后续发展不太好评估。
我个人认为,就算没有任何技术和实物参考,只要英美多花点时间,很容易捅破窗户纸,技术不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有时只是思路问题,V1当初我们觉得飞得慢,那是因为对射程有较高要求,并不是真的不能加速。
今天上游导弹打靶已成功,虽然具体报告还有待于下一-步分析和计算,但从理论计算而言,无论摧毁力还是命中精度都胜过长剑-1,可以说技术上还是更进一-步了的,倘若国家在外交或经济上有重大需求,转让长剑-1我觉得威胁不大,我们后面还有更好的。”
聂总长一听干扰设备已有了,非常高兴:有矛还得有盾嘛!
朱老总点头道:“那我明白了,出售不存在重大风险,主要是综合评估卖得值不值;不出售呢,以英美的能力,估计很快也能搞出来。中央非常感谢大家,依靠各位专家努力,我们用这个技术换来了Mig-15全套项目,在此之前谈好多次都谈不下来呦!”
刘鼎幽默道:“所以啊,168级技术必须得是高价,艇和导弹将来要分开卖,这是两个项目!”
有一点众人猜对了,这件事背后确实有美国人的影子。
美方调查团经过近2周的详细盘问,写了长长的考察与分析报告。
鱼雷问题,他们认为基本是改良的氧气鱼雷,这个好说,美国有技术;
雷达问题,他们认为是法国雷达太老,以至于被干扰,这美国目前也基本能实现;
火箭问题,美国目前技术还不成熟,急需突破。
最开始美方想派遣潜艇偷偷摸摸去海战区域看看能不能在海底捡-枚,结果法国人告诉他们,那些火箭就算脱靶后落水也会自动爆炸并形成此起彼伏的水柱,这就断绝了美国人打捞成品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