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炒股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9章:炒股

关于交换船只这件事,林冠华也做了解释。

"我们已有怨仇级和巨人级的使用经验,再买一套,人员复制起来比较容易;除此之外,英国人也有意出清,投其所好比较容易成功。”

去年出售军舰成功且皇家海军急于喷气机化,对航母大刀阔斧进行调整,鲁莽级首舰鲁莽号已比历史提前8个多月建成,建成后改名鹰号;次舰大无畏号也在抓紧时间施工,将在圣诞前投入现役并改名皇家方舟号。

这两艘虽还是传统的直通型甲板,但无论机库还是跑道都远较光辉/怨仇级宽敞,后者很难改装为喷气机使用,对皇家海军而言就是鸡肋。怨仇号卖给中方后,不倦号也进入后备。

另外,半人马座级航母首舰年底也要服役,英方手里还有多艘巨人级/尊严级航母,出手2艘老舰不会影响自身战斗力。

“对我们而言,现阶段海军扩军比陆军扩军更具性价....最起码,卖公债、做买卖财源滚滚,海军越强大,钱会越来越多。

萧司令当场就笑了,生意这件事,林冠华眼光真是毒辣。当初海军刚拿到军舰,华侨就自告奋勇全包出访费用;中法海战后,各路资金纷至沓来,光公债款就额外多出售了4000多万美元。

陆军打仗需要中央发票子,海军打仗却能给中央挣票子,这也称得上天下奇闻;当中国海军成为东南亚决定性力量后,华侨腰杆子立即就粗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贸易通道持续畅通,对各方面都比较有利。

萧司令觉得虽然朱老总、聂总长都已初步同意挑担子,但好处不能都给海军,航空发动机这事国防科工委已有妥善安排,便问其他:“中央是否考虑要交换些英国民用工业?

上次开会说国家粮食产量还比较低,需要大规模进口化肥,虽然苏联援建了几个化肥厂,但产能我估计远远不够,或者问英国人换点化肥设备?”

林冠华笑笑,没正面回答,而是问:"几位首长炒过股票么?”

聂、萧都摇头,朱老总沉吟道:“在法国见识过,上海这里也见过一一些,不过我没参与过。"{1

“股票估值增加有两种,一种是靠内在价值不断提升、自我成长;二是放消息营造氛围,炒作概念。从根本来说是要苦练内功、强身健体,但有些时候,放消息、加概念比老实经营见效快得多。

林冠华解释道,“中国医药的股票在中法海战胜利消息传出后的3天内涨了24%,到今天,这涨幅非但没跌回去,反而陆续又涨了16%,相当于涨了40%。

实际上公司经营在一一个月里没发生显著变化,估值提高全靠信心。”

萧司令好奇道:“涨了40%,那中央赚了多少钱?”

“发行时股票估值大约2.8亿美元,对外发行20%新股,我们拿到了5600万美元;后来上市交易时涨了近30%,现在又再次上涨40%,相当于翻了近-倍,目前估值5亿美元!”

林冠华伸出一只手道,“这5亿美元股份中,中央持有80%,虽然不可能抛售变现,但完全可拿出去抵押融资,比如目前正在做的1951-1952年度工业化项目,就考虑使用2亿美元用于设备引进。

正因为有这笔钱,海军上次的4800万美元辅助军舰采购案中央才这么爽快通过,英国方面也愿意接受分期付款...有些时候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萧劲光恍然大悟:报了这么大需求,几乎算得上狮子大开口,海军自己都快看不下去,存心让上头砍一刀,中央居然照单全收,奥秘原来在这!

朱老总点头道:“民用项目肯定会考虑,这事军队就不要多讨论了,海军最重要的任务是能打仗,能打胜仗。只要能保证国家安全,凭中国老百姓的勤劳吃苦,经济总归能搞上来。"

“对对对,我什么都不知道,军队只管训练、打仗,经济建设中央肯定会有方略!”

由于各方面比较得力,外方也配合,上次提出的1亿美元设备采购已基本到位了,款项也能正常拨付,准备就按部就班展开建设。

而2亿美元设备案是林冠华最近思考的建议,还未经中经央讨论通过,不过陈大掌柜已基本点头,并作为建议案提交上去。

英方这边先期接治后,兴趣也很大,不但愿意接受分期24-36个月付款的要求,甚至还可帮中方背书,协助北京从其他国家购买部分英国不能提供的工业项目。

当然,收3-5%的服务费肯定免不了,资本主义嘛,没好处谁帮你办事?

目前就是要具体确定苏联、东欧给哪些项目,剩余不能给、不肯给或价格太高的就转向英方。技术局这条线是框定范围、明确目标;中财委这条线是确定项目的落脚点和配套资金。

这件事八字还没一撇,同时与苏联的谈判依然在紧张进行中,由于都是民用项目,说两句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朱老总就怕消息走漏后各地蜂拥跑部进京,那就不太有利。

3月15日,中苏谈判进入第二周。

经总理反复斡旋,关于唐努乌梁海的借道、交通、迁徙、交接等事务性内容已谈得差不多了。

关键的版图确定依然很艰苦,斯大林又做了些让步,把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边疆区涉及唐努乌梁海的版图-并放了进去,加上图瓦的部分,扩大到了23万平方公里左右,并斩钉截铁地表示,这是最后让步了,中国同志不能贪得无厌!

总理怕谈崩,开始讨论上次搁置的蒙古问题。

费劲口舌后终于争取到权宜之计:"蒙古独立公投当日过于匆忙,且缺乏中共监督参与,在流程上存在瑕疵,故中苏共同认为,在未来5年内,蒙古的地位与主权应以最大多数的蒙古民众再次公投后予以确定!”

站在莫斯科的立场,觉得这是给中共一个面子,反正再投--次,我也有把握让蒙古独立;站在北京的立场,觉得这是最后一次机会,5年内做下工作,尽可能排除苏联干扰,说不定还有--线生机。

不过这只是口头达成的协定,具体怎样还要蒙古认可,如果斯大林表面认可,暗地又挑唆蒙古破坏,那这件事也很麻烦。好在有5年缓冲期,主席和总理都认为还有时间。

谈判完后收到了国内的详细电文,通报了168级验收成功,并委婉告知了技术换军舰的想....

本来主席、总理对再次加强海军确实有其他想法,但因为在莫斯科谈判遭到这么大的困难,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国力差距,很多事只能咬牙去坚持。

就像林冠华说的那样,苦练内功提高估值是长治久安的保证,但见效慢;营造概念、炒作消息虽是股虚火,见效却快,于是就同意了,让军委尽快办理。

主席道:“明天要把朝鲜援助这件事拿出来说一-说,如果要我们出兵,苏联派不派空军掩护,及费用如何承担。当然,这是个谈判筹码,我们还是要力争把唐努乌梁海全部弄回来,只要这个给我们,朝鲜战争苏联不出钱也可以。”

总理点头道:"对,我们只能讨论苏联的费用问题,毕竟他要拿港口,至于我们和朝鲜的结算,由中央和金同志单独谈。”

两人想不到的是,斯大林也非常关心长剑-1导弹研发问题,为此召开了专题会,讨论这种对海战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装备。

其他汇报都很称心如意,意思装备总体.上是V1的改进版本,苏联自行制造完全没问题,实战打靶测试也验证了装备有效性,命中率近20%,稍有麻烦的是小型管供应不足。

斯大林奇怪道:“我们还是没能解决小型管供应么?这件事提出来已近1年了吧?”

众人面露苦笑,小型管确实已立项加速,但部分技术难关迟迟攻克不了,目前根本无法量产,少数通过实验室生产的过于昂贵且数量太少,无法满足需求。

斯大林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不是说中国同志在走私供应我们么?他们自己可以用,难道对我们断供了?”

"那倒也不..交付第一个小型管开始,中国同志一共已交付了23096个小型管,完好率99%,截止目前一直都在交付。”

下面战战兢兢道,“但这些小型管基本都被用掉了,由于供应短缺,我们制定了必须进行严格申请的制度。但就算反复筛选,需要用到小型管的申请报告堆积如山,按现在的供应水平可能要排到1955年!

这枚经中国改进的火箭,里面各种电路控制系统用到了84个小型管,如果取消小型管用大型管替代,那其占用的体积、整体可靠性及发射成功率会大受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进行全新设计与布置。”

斯大林阴沉着脸:“那你们告诉我,怎样才能尽快将这种武器投入使用?”

“一是暂停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发进度,至少要减少小型管使用量,他们搞一-次申请就要1000多颗个,足够制造十多枚火箭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