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移民
“土根伯,土根伯,省里的移民政策正式定下来了!”
"真的?”
“真的!”
“多少?”
“哎...点复杂,我一下子没记住,我!
眼看对面翻脸要骂人,这个叫水生的小伙子终于七七八八说了-通。
土根伯听后略有点失望:"这也没怎么多啊,和上次定的差不....
“不不不,差多了,差多了。"水生忙道,"这是省里给的安置费,如果服从国家统一安置,又会给一笔。”
“国家这笔给多少?”
“省里定多少,国家就按同金额补多少,五一劳动节前签字同意的额外加发2成。"水生道,"我听领导说,国家的安置地方稍微有点远,不是新疆就是去内蒙,不过国家政策好啊,咱们移过去后,房子、土地都是现成的。
土根伯叹气:“这补贴确实比较丰厚,只是,故土难离啊。”
“大家都这么说,不过国家要搞建设,要修建水电站,肯定会有人要移民,我们也是为国家贡献,上级说了,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丰满水电站恢复修建、成功并网发电后,面对全国电力急缺的局面,中央-方面加快火电项目建设,另--方面抓紧实施水电站建设。
1950年年末,根据中央要求,浙江省委书记谭震林亲自主持会议,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院在会上把新安江流域规划的三个方案全盘托出。
在此之前,其实淳安老百姓已看到形形色色的勘察队员来当地测量了,更早之前的1947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也对在新安江修建发电站进行过勘测,并留下不少数据,只不过因内战爆发而无力实施。
方案有高中低三挡,等级越高、开发强度越大、建设的水电站和水库也越大,淹没的地方、需移民的数量也就越多。
作为钱塘江流域的甲级县,不管实现哪种开发方案,淳安大多数地方都要受淹,如实行最高等级,淳安、遂安两县41万多人将有20多万人迁往他乡,移民占两县总人口一半以上,淳安县将有70%的人要离开故土。
浙江省委经过充分讨论,认为要把浙江建成工业省,没有动力不行,为全局利益只得牺牲局部利益,要搞就搞大的!
1951年1月27日,浙江省委向华东局申报了《关于要求成立天目山区经济开发工作委员会的报告》,请求新安江水力发电工程按--级开发和安置移民的方案执行。
如采取该方案,不仅可从根本.上解决上海和沪宁杭地区目前和今后的工农业生产供电需要,对天目山区南部开发也极为有利。
春节后,报告经华东局审议通过递交到水利部,又呈报给了政务院,总理在批示中加了几句:将来水库建成、形成大湖,也可考虑旅游资源开发,供劳动人民娱乐休闲。
这件事比历史足足提前3年,正好涉及到边疆人口迁移,经酝酿讨论,决定由中央提供补贴,鼓励民众往边疆移民。
历史.上接受新安江移民的除浙江本省外,江西、安徽、青海、宁夏、新疆等省都有,这次中央圈定新疆、宁夏、内蒙三地为安置地。当然,强迫人民迁往边疆容易酿成不必要的矛盾,最终定下两级方案。
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不愿意前往边疆的,由各省自行安置,国家不增加补贴;
服从中央统一安置的,不但项目可提高优先级,还由中央加发边疆安置补贴。
自然,中央补贴不止针对浙江新安江水库移民,还包括黄泛区失地农民、安徽佛子岭水库建设等移民。
去年7月,虽有林冠华提供历史资料提前预警,淮河流域还是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河南、安徽两省上千万人受灾,提前转移使死亡人数降低了不少,受灾面积也趋于减少,但依然有大批土地被淹。
主席亲笔批示,--定要根治淮河!不但调集解放军派遣部队增援,也下决心新修水利工程。新发行建设债券使用与投放时,第-一个目标就是佛子岭水库项目。
单就移民而言,佛子岭水库涉及面要小得多,总共迁移人口9148人,历史上-共支出经费227万,平均每人248元;新安江水库建设给的安置费也不多,平均下来只有289元,最少的仅拿了50元。
水生传递回来的消息,省级安置费标准大约在300元左右浮动,如叠加国家边疆补贴、前期动员签字奖励补贴,平均下来600多一个人,目前都是大家庭,很多人家里普遍有5-6口人,那就有4000元左右的巨款。
土根伯心里心一惊:"51迁出就只有一个多月了,有点紧!”
“上级只让你51前签字,真正出发要到6月15日,这次县里书记、县长带队,带大家-起出发...我们坐火车去兰州,再坐汽车去新疆!或者坐火车到张家口,然后再去内蒙。
按主席和斯大林达成的默契,5年后"蒙古问题"再次进行公投。
公投有很大学问,斯大林当初提议过内外蒙合并,所以“蒙古公投"会让内外蒙-起投票,这件事斯大林无法直接否认。
虽然内蒙中蒙古族人口远比外蒙多,但中央认为,蒙古分离倾向不能不加以预防,一方面要在5年内把希望去苏联的人尽可能迁走,另一-方面也要从内地调集汉族充实人口,优化民族比例。
将来等内外蒙-起投票时,做思想工作就比较容易了。至于莫斯科和库伦当局能不能接受这方案,可进一步深入谈。现在中央筹码不够多,斯大林的国际威望又太大,很多事还不好办。
等到5年后赫鲁晓夫上来,苏共二十大后又混乱--片,场面就相对容易办多了。斯大林不知道有二十大在等着自己,主席与总理可全是知情人!
相比历史上徒步移民的仓促和困难,这次移民考虑比较周全,不但安排春夏交际时出发,交通工具也更为丰富,最起码西北军区汽车兵们练了不少,车辆配备也多,可保障足够的运力。
总体而言,虽然提前启动移民工程,但组织和调度难度反而低于历史,思想共识也更易达成。
凡事总有矛盾,给移民发放超过高于历史水平的补贴,固然能激发积极性,减少安置工作的矛盾,但是否由中央财政统一承担,内部存在较大争议,认为这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按移民300万,每人支出500元的标准(补贴+各类运力后勤)计算,差不多就是15亿,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才92亿,就算分3年摊销,具体到每年也是不小的数字。
下决心确实很难,历史上安置费如此低,完全可理解,财政确实负担不了这么多。
所以中央让中财委先把盘子讨论好,纳入本年度财政收支情况-体化考虑。
现在思路与历史又不一样,中财委手里捏着冬天基建的数据,4个月时间里,全国总共动员3000多万人次的劳动力参与各类项目,平均每个月近800万,这笔费用大部分都由中央买单。
林冠华在会.上举例:“最开始时,我们只想通过大型工程吸纳劳动力,给人民提供点挣钱的地方,项目趋向于大,甚至好些看起来是浪费。后来发现,很多事并不浪费....
比如在上海扩建船坞,从3万吨搞到6万吨,当时有人就说,3万吨的船现在都造不了,何苦花冤枉钱扩大到6万呢?
幸亏当初坚持了下,要不然海军俘虏的那艘让巴尔号今天连落脚的修理船坞都没有!
去年新区修房子,立下的军令状是保质保量5000套,我说再加3个月,争取干到1万套,北京政府也有人反对,说我们技术局太贪心,最后还是陈副总理做了工作,让彭真同志同意搞1万套。
结果德国工程师一船接-船来,昨天规划局主动下了指标,说赶紧再建1万套!
为啥,主席访问东德刚刚签了一堆项目,在苏联还有一批项目,专家只会越来越多,专家一多,配套工程师就多,房子马上就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