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摸底
美国人也好,英国人也罢,大家并不是搞不出基于V1的改良导弹,毕竟他们看到V1已有7年历史,各类实物、技术资料早就全面掌握了。
他们的问题在于一个个心气很高,要实现超音速、高精度、大摧毁力、超远程...要求七七八八提了一大堆,每个要求都很合理,但想融合到位并进行实战却千难万难。
苏联也是这毛病,比如电子管小型化,他们手里其实已有一批成熟的小型化技术,虽不能做到像林冠华提供的那批产品这么小,但比起原体积已大大进步了。
但科学家们不满意,主管部门]和军方也不乐意:帝国主义都已有那么先进的小型管了,凭什么我们就要用次一等的?
林冠华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他甚至和中央提出建议,在中国基本掌握电子管技术后,不再花大力气搞小型管,直接上晶体管,实在个别领域需要用小型管,拿成品匹配无妨!
现在英、美拿到长剑1实物后,一个个都觉得:就这?咱们早可以了啊!
于是迅速按自己的思路武装起来,因时间紧迫,美国专家没新造弹体,直接拿英国版弹体改良,命中效果很不错,误差提高到25米左右!
虽然改进后的效果很成功,但对付驱逐舰等小型目标依然不行,至于空军指望的,用这玩意去摧毁陆地装甲目标就更不靠谱。
毕竟,驱逐舰再小,那也是百来米的大汉,坦克再大,也就是几米的场面。
专家们演示完后,又列举种种缺点与不成熟,继续搞高大上装备去,倘若只到这程度就截止,后续还怎么开口要经费?
在同一一时间,中美副外长级会谈也在日内瓦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美国副国务卿劳维茨上来就劈头盖脸质问中方代表伍修权,中苏有关同盟条约,是不是针对美国的军事同盟。
伍修权不卑不亢:“中苏同盟是友好条约,首先是政治同盟而不是军事同盟;其次,我们是为预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只具有防御性质的策略体系。
劳维茨抢白道:“但日本早已投降了,所有军队全部解散,美国以海、空军驻扎在日本,足够防御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中苏强调防御、强调日本因素,其实质难道不针对美国?”
伍修权笑道:“纳粹德国早已投降,所有军队全部解散,四大盟国不但实现分区占领还有军队驻扎,但美国依然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实质难道不针对中苏?'
“北大西洋关中国什么事?你们离那里还有半个地球这么远呢!
“北京距离北大西洋的路程,可比华盛顿距离日本海要短得多;中国在北大西洋并非没有权益,我们在斯瓦尔巴群岛拥有完整的自由使用权,没准明后年您就可以看到中国渔民在那里捕捞了,那儿距离北大西洋只有几百公里而已!
第一-天会议就这样匆匆忙忙中断了,因为劳维茨被伍修权突然冒出来的斯瓦尔巴群岛弄晕了,对方言之凿凿这项条约,还说和挪威建交时重申了有关共识。
华盛顿国务院翻了半天历史档案,终于找到1920年签署,确实有这块地方的国际条约,中国的确是缔约国之一-!且中国之所以在条约上签字,是法国人邀请的,段祺瑞政府一听这种不痛不痒的国际条约,很爽快签了字。
国内当然不会注意这些,不过林冠华有资料,中、挪建交时又重申了该条款。至于渔民捕捞云云,完全就是伍修权放出去诈唬美国人的!傻了吧唧才跑去北冰洋捕捞!
但如果真把我逼急了,我将来可以派退役战列舰去捕捞!
第二天会谈恢复,美国人不能再纠结中苏同盟条约是否反美,只提出要求,希望中国退出条约,并承诺对美国没有武力企图;伍修权反要求美方解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承诺对中国没有武力企图...
扯了一上午不得要领,劳维茨在下午只能把实际思路摊开来说:“伍先生,我们还是谈点现实的,如果美苏发生冲突,中国是否可以承诺保持中立,不以武力或其他力量支援苏联?”
伍修权回道:“在美国还侵占着中国神圣领土琉球的前提下,您片面要求中国中立,这本身就是巨是大讽刺!”
于是,会谈重心转移到琉球地位、国党政权处理、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等上面。
伍修权能感觉到,相比上次和凯南的会谈,虽然这次美国人的调门更高,但实际要价确实有所降低。
美方甚至试探性地谈到了把琉球交还北京、把联合国席位也给予北京的考虑,前提是中国必须承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继承国党时期有关债务。<2
美国人现在不想给其他人代言,只要求中方承认美债和美援部分,其他各国债务美国不管,考虑到现实,美方表示49年10月后的美援与利息可申请豁免。
既然美方做了让步,中方也不能完全不给让步。
伍修权表示,中国还是有诚意的,国党时期签署的中苏条约废止了,我们重新签了新条约;
国党时期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肯定需要废止,但废止后,中美可以重新签贸易类合约,中国政府原则上不反对自由贸易,现在外商投资也允许了,虽只有澳门一个口子,但如果美国给予让步,将来可援引类似条约,给予美资公司同等待遇。
其他航行类、商务类、自由往来类等条款,条约虽约定对等,但中美目前发达程度确实不匹配,单方面有利于美国,中方提议条约可尽快签,短期内有条件实现逐步放开,到1979年后,那时候中国应该已发展起来了,就可以完全放开。
如果美国援助中国多--点,多给些贷款、工业设备、项目,帮助中国尽快发达起来,可以把完全放开的时间再提前几年。
总而言之一句话,国党时期的援助、贷款,中共政府不可能承认,因为没享受到不说,还付出了巨大牺牲。但北京与华盛顿新签署条约后再发生的美国贷款和援助,中共会认,且会如数偿还。
本来说好5天的会谈,因牵涉面比较多,且话题飘忽,各种各样的想法都不断冒出来,最后一共谈了11天!
每天双方都把会谈议程、纪要和关键点纪录下来,通过电报发送国内,并聆听有关训示然后再根据这些指示进行交流。
双方甚至谈到,如果琉球交还对常凯申集团的处理,伍修权大度地表示:如果国党要员想去美国,中方也不会强烈阻拦,但美国政府必须保证后续不出现侵犯中国利益的行为。
关于美国在琉球的军事基地,劳维茨想长期保持下去,伍修权认为这不可能,苏联在旅顺、大连的基地都要撤退,美国也不能例外。美国在日本、菲律宾都有基地,也不差琉球这点,考虑到现状,允许美国再保留1-2年,保留时间双方具体谈,但撤退大方向不能变。
5月11日,劳维茨回到国内,向艾奇逊和杜鲁门汇报了会谈全过程。
“您怎么看待这次谈判?”
劳维茨道:“根据反复试探和沟通,我基本能确信,中苏确实有同盟关系,但整体是防御性质的;由于苏联给了中国部分领土和外蒙古再次公投的承诺,所以中国不会主动背离该条约,除非苏方有重大违约行为;
关于贷款、援助偿还问题,中方态度坚决,不同意任何形式的支付;
关于琉球,中方强烈要求收回且要求我方尽快撤军,但对花生米政权的关键人物,没有进一步追究的想法,可让他们自由离开;
关于贸易,中方不同意原条约,但可接受谈一个新的,内涵接近的东西,但只部分履行,全面履行要等30年后...
杜鲁门不悦道:"30年?这不等于无限期拖延?”
"那倒也不是,30年内可陆续放开。”劳维茨解释道,"我能理解中方想法,他们觉得自己实力还不足,一下子放开承受不起,打算-边增长实力,--边开展贸易。”
艾奇逊沉声道:“这就有很大的悖论:共产主义中国快速成长、壮大,并不符合美利坚的利益;但如果中国不发展,他又不同意这些贸易条.款...
"总的来说,拿到英国舰队,特别是战胜法国海军后,中方现在有种迷之自信,认为我们不过尔尔,很难让步。”
劳维茨耸耸肩道,“我个人甚至认为,莫斯科也被这种外强中干的实力给唬住了,所以斯大林拼命拉拢北京,不惜让渡一些早就吞下去的地盘,甚至还同意撤军。
北京继续利用这个条件,与英国大做生意,左右逢源,进-步待价而沽。我甚至觉得,再谈下去,中国没准还会问我们索要军援、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以便再从苏联索要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