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障眼法(12月第100月票加更)
“搞通货膨胀需要一点障眼法,我和薛老就学术理论进行过沟通,总的来说可以做到……
林冠华解释道,“因为国债利息定了4%,所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字会确定在3.5%这层次左右,尽可能不超过4%实际感受中基本是5—6%左右,差不多相当于城镇职工的平均加薪水平;
在货币注水稀释层面,比如M2,这数字可能是12—15%。”
总理楞了:“你意思通货膨胀有3个数字?”
“不,只有一个数字!“林冠华道,“既然都说障眼法了,那就老老实实承认:3.5%左右是统计局宣布数、5—6%是人民大体感受数、12—15%是财政注水数。
作为正常国家统计使用的通货膨胀指数就采用统计局发布数。
统计局不能静看眼晴说瞎话,明明都已超过5%,公布还只有3.5%,这会引起老百姓不满,要做的是合理合法阐述,即所谓一篮子CPI权重调节。”
林冠华“刷刷刷“在白板上写下一篮子CPI商品权重举例,陈大掌柜看明白了,叹息道:“我懂了,你这数字魔法怎么变出来!”
朱老总还有点困惑,总理凑旁边解释道:“你看那个权重,粮食占20%,肉类占15%,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耐用消费品占15%,药品3%。
因为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说好不涨价,所以CPI=0%,所以哪怕粮食、肉类升到5%,加权后的数也不会到5%,可能就只有3.5%。
你还记得咱们那胜利折实公债么?粮食固然涨了,但棉纱和药品就给你跌,跌到2年后一点增幅都没有为止!”
朱老总感慨道:“懂了,那全国加权平均数是3.5%?”
少奇同志笑着摇头:“不这么简单,没有一家子和国家CPI消费结构完全相同,耐用消费品大多数老百姓买不起,单独个体构成就没普遍性。衣食住行消费中,食品涨了5%,你家里其他都不消费,你家通货膨胀就是5%!统计局公布的3.5%和你关系不大。
林冠华道:“对,为什么人民总感觉CPI与实际不符,就因为结构存在差异性,消费少的耐用消费品不涨,消费多的日常消费品,涨。可以这么说,不存在任何一个与国家CPI数字权重完全吻合的家庭消费结构。”
主席想了好久:“好歹也是全国人民平均数吧?”
任书记笑了:“不光人民,还有政府,政府其实也是消费者,但政府没人感受CPI,或者说感受结果完全不一样。”
既然国家要为很多商品买单,那肯定也是消费者,可国家这个消费者和人民感受并不一样。
苏联自行车120元一台,中国自行车150一台,换老百姓肯定买苏联货,国家就可能考虑买150。
一来要保护生产,二来国家有大量税收,苏联那120是实打实出去,国内那150,哪怕政府预算出去150,可能税收还能返回40,等于只掏110。
统计CPI时,不关注你还能不能有反向收入;资产负债表才纪录这个数。
“不可忽视国家消费能力非常强,今年生产的自行车一半以上由国家体系买走,汽车90%被国家买走。”林冠华道,“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政府采购要走大宗招标,不要随意让各地方瞎整。”
主席恍然大悟,为什么林冠华老强调全国统一,强调统收统支,今天终于把场面说破了。
同样28寸自行车,上海产145/台,天津产140/台,华东局去买货,同等质量和付款条件下,一定选140的买?
那可不一定!
老百姓基本会选140,华东局绝对选145!
因为145是上海产,买了回头还能收税返还,天然有地方保护情绪在里面!
在此情况下,CPI哪怕再精确,很可能本身就是扭曲数。
把通货膨胀这件事说清楚后,转移支付就好解释了,其实就是国家把注水后的钱定向发给部分群体,怎么定向有讲究,林冠华给转移支付定了5个渠道:
—科教文卫;
—农田水利;
—农业征购;
—移民垦荒;
英烈优抚。
科教文卫领域,由国家及中央部委全额承担高等教育及全国性统筹的中等专业教育经费;由国家与地方分担基础义务教育经费、部分省级统筹中等专业教育、大部分医疗卫生费用。
农田水利,主要由国家投资大、中型水利设施,地方出劳动力,国家给予对应工资。
移民垦荒、英烈优抚更好说了,直接发钱。
说起英烈优抚,一圈领导眼圈红红的,战争年代死了多少战友啊,现在活下来的这些,都行政几级几级想方设法争取工资待遇,死去的那些怎么办?谁给他们争过待遇?
死在解放战争时期多少还有抚恤,红军与抗日时期的抚恤近乎等于零。
更要命的是,和敌人斗争牺牲还有英烈属名义,地方多少还会照顾,肃反中死的自己人,除极个别特别突出的,大多数人甚至连明确结论都没有。
难道主席和总理不懂当年很多“托派“、“AB团“是冤枉的?没办法啊,有些旧账他不能翻,一翻就出事。
朱老总深深吸了口气:“小林说法还是有道理的,历史宜粗不宜细,很多政治结论恐怕没法大改,但多少给点钱,也算安慰吧。否则我们这边拿高工资,他们后代吃不上饭,再过20年我们下去的话见面就愧了呀
主席点点头:“这件事我看你和时同志负责主抓,在不天改的前提下做些细节调整,给予明确结论。
六届七中全会做过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面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关于抗日时期党内若干历史问题,因抗日阶段尚未结束,留待将来做结论是适当的。
现在不但抗战,连解放战争也获得了胜利,我们还是要进行公正评价,同时审视过去的决议,重新在党的全会上予以刊发。我看就选择5年后,苏共开20大重新评价斯大林,我们开八大时拿出结论吧。
结论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验、经得起历史。如有些问题不太清楚,可请小林帮忙找一找后世材料、文件,对照着看。”
少奇同志问道:“你这个五项转移渠道,我认为大体上没有问题,也确实能解决落后地区很多困难,我关心两件事:
第一,提高粮食收购价是为了增加货币供应,刺激农村消费,会不会造成整体物价螺旋式上升?爆发螺旋通货膨胀就得不偿失了。”
林冠华道:“农产品征购价格提高是必要的,自的就是为刺激农村消费,培育工业品消费市场;但征购价提高不是反复刺激的,有天花板制约,制约价就是国际粮价。
我们争取贯彻价值规律,让国内外粮价尽可能持平,这对贸易而言也有利,目前国内粮价整体低于国际粮价,但成品粮价部分又高于国际粮价,力争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梳理、调剂、熨平。
我们既不搞补贴,人为抬升国内粮价;也不搞剪刀差,故意压低粮价,是多少就多少,充分尊重价值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