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特种卢布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82章:特种卢布

邓子恢虽然作风、观念比较保守,但比较实事求是,盲动、瞎干的左倾作风在他身上很少,所以历史上他被主席批评为“保守”、“小脚女人、“乌龟爬”,因为他认为合作化很多地方搞的不好,严厉加以控制、纠偏。

12月份调研下基层结束回北京,邓子恢在内部会议上做报告,在肯定走集体化合作道路这个大前提下,进行适度修正,指出应当充许农户有雇佣、借货、租、贸易四方面自由。

他这态度好多人不满意,在另一批不想搞集体化的人眼里,你这前提首先就错误,都已经说了,社会主义国有经济首先是动增量,你为什么总要改存量?

刚分完地马上收回来,那还不如当初一律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我分个鸡毛地啊。

看问题取决于什么立场:有人觉得他右,有人觉得他左。

林冠华觉得左和右都没关系,是可以教育和转变的,邓子恢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很好。最怕就是下面瞎整,上头想左,他就给你左过头,上级想右,他就给你右到极端。

少奇同志道:“你对集体化怎么看?”

“我还是无为而治的想法。

林冠华叹息道,“不支持、不鼓励、不反对,顺其自然,已经有的,不用强制拆散,但允许农民自由退社;还没建的,不用鼓励新建;基层自己一定想试,允许他们干,干好了继续保持,办不好允许散伙。

这苏联啊,那么大地盘,这么少人口,还有比较发达的化肥工业,集体化都办得饿死人,也难怪赫鲁晓夫过几年要开炮,我感觉中国还达不到苏联水平。

与其水平不够强行上马,还不如等水到渠成、有条件再说。咱们不是老说不会的东西先等一等,别急,搞集体化是不是也可以等一等?”

主席点点头但没叽声,其他几个书记也没叽声。

从感情上说,大家想搞,但从理智上说,学过党史,再特别积极的就不多了。

更重要的是,强行搞了又如何?56年斯大林被赫鲁晓夫打了靶,你都知道这场面,难道再等过20年自已两腿一,身后名也被拉去打靶么?有这么大无畏的精神,其他干点什么不好?

也别想提前解决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就像秦始皇一样,知道了陈胜吴广、知道了刘邦项羽,你把这几个有名有姓的全杀了就能保证大秦帝国万万年?

办不到的嘛。

任书记怕场面太难堪,转了话题道:“听说最近你们进口了很多粮食?子恢又说粮食大丰收,比前两年都好,市场抢购很厉害?会不会有风险?”

“没有。”林冠华摇头,无奈道,“这帮投机分子被陈副总理打怕了,鬼精鬼精的,一听说粮食增产、进口大增,已吓得脚底抹油直接跑路了。

这次我主持搞投机战争,他们才吃200万吨大米就顶不住了,战斗力差劲得很。

两白一黑那会儿相当于碾庄强攻黄百韬,刺刀见血,这会连解放大西南的水平都够不上,跑得比胡宗南还快。”

主席谈谐道:“说起来还得感谢你小鬼,你说要人均多吃6斤油,这段时间,红烧肉我可吃了好几顿,全都油光锂亮,过瘾呐。”

进口粮食风气从泰国开始,曼谷服软后,赔了60方吨天来+3方吨橡胶。

中央为照顾銮披汶面子,同意再进口140方吨大米+5方吨橡胶,把泰国当局乐得屁颠屁颠:泰国政府收购大米只需用泰,出口却可拿美元,哪怕亚洲美元,全世界也都认。

这么大一笔生意,分下去不全是好处?銮披汶靠着订单,再加清洗反对派,重新掌握了政局。

更牛逼的是,由于泰共被他安排下去当官,变成了体制化一部分,以往经常跳反的泰共忽然声势削减好多。

毕竟,泰共好多是城市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出身,走群众路线、农村包围城市多累啊,进体制工作,搞议会斗争不香么?大家在海南吃了1年多苦,不就想着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嘛。

现在目标都达到了,为什么还要激烈批判銮披汶呢?

勤王后,泰国居然政通人和,欣欣向荣了,华人华侨也很满意,泰国核心产业有好多掌握在华人华侨手里,现在政府一方面重申《中泰友好条约》,规定管理措施恢复到从前,压迫一下子就松了;

另一方面又下发订单给大家赚钱,虽免不了要孝敬各级官员,但这是正常润滑,规矩大家都懂。

至于美泰,200多方吨粮食海运费可不是小数字,市场估值节节攀升。

听说中国在进口粮食,国际四大粮商坐不住了,想方设法前来推销,林冠华来者不拒,只要你的货比国内便宜,我都要。

当然,今年粮食我们比较多了,你们可能也没准备,彼此签个长期供应合同。

从1952年开始,3年内安排陆续到位。你们都不要抢,每家300万吨,我掏亚洲美元付款。合同履行前,你先交15%保证金或预提供20%的粮食。

保证金我肯定不拿走,你放汇丰就行。

咱们有言在先,你要没按规矩送到或质量不合格或其他乱七八糟违约,那不好意思,保证金扣除;如果我违约不付钱,你可以让汇丰查扣我的保证金,我还有1000多万英压着呢。

四大考虑一番,全答应了。

所以出现令邓子恢惊骇不已的事:林副主任进口粮食,钱还没掏,光签合同先赚15%的保证金回来。放汇丰这当然不能挪用,但那不就可以换思路当储备发亚洲美元么?

结果四大是一半现金、一半粮食当保证金,这也好办,粮食我不就可以先用么?横竖都不吃亏。

他跑去问薄一波,这又是什么魔法?

一波同志解释说:3年1200万吨进口量,相当于15亿美元。这么大一笔生意不好做啊。有美元的国家不缺粮;缺粮的国家也缺美元。

也就是中国,既有钱又要粮,这客户你得罪不起。人家也说保证金放汇丰,汇丰你都信不过,还做什么生意呢?

你也别想着用粮食卡人家脖子,中国粮产量一年1.5亿吨以上,3年妥妥5亿吨,进口1200万吨也就是2个多点供应量,你卡得住什么?

邓子恢恍然大悟,对贸易和经济有了更胜一筹的认识。

进口粮增加后,林冠华马上整活,迅速加天白酒对苏联出口投放。

苏联人的白酒消耗如果拉满,可达每人每年30斤,但因酒类供应短缺,目前只能提供7—8斤。

所以中财委喊出另一个吓死邓子恢的口号:“争取给苏联同志每年多增加12斤二锅头供应!”

苏联人口可有1.8亿,12斤二锅头就意味着中国一年要往苏联卖20亿瓶!一瓶二锅头(斤)在莫斯科售价9卢布,20亿瓶就得实现180亿卢布贸易量。

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中苏贸易总额连100亿都还略差些。

当然,就算如期实现180亿卢布销售,中国也只能掌108亿,还有72亿归苏联财政部。

林冠华觉得扣点正常,酒类一直都是高税收商品,苏联扣除40%相当于关税+消费税+营业税+中苏友好贸易公司所得税全涵盖了,在目前全球高关税体系下不算离谱,相反大赚特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