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打牌(12月2200月票加更)
中央下决心展开缅北策略时,方针很明确:克钦可以是缅甸的一部分,但缅甸地图上的克钦邦不全是缅甸领土,很多是中国领土。
北面江心坡区块不用说,那是1941年线强行划出去的,国党政府和北京政府都宣布废除,归中国当然毫无疑问。
南面八莫一带,抗战时为收复领土,有10方远征军将士壮烈牺牲,故八莫是除密支那外第二个建立远征军纪念馆的地方。
但八莫就该是缅甸领土么?林冠华也不承认。
八莫是清末英国强行割让出去的,包括所谓“永租“南坎地区,也是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取的,既然新中国都予以废除,包括南坎、八莫等地在内,都该是中国领土。
中缅间东部边境自然分界线应该要到伊洛瓦底江划线,江东岸归中方,西岸才是缅方。
只不过,按此划界法,位于西岸的密支那始终算缅甸领土,再加历史上没太多依据,故林冠华建议中央:不要主动说两国该怎么划线,你就说哪些条约我要废除,废除后,这地盘就该是我们的。
这种有缝隙就钻的精神显然不符合外交系统传统的认知,最后是勉强通过的。
如果连和清朝直接有割让行为的条约都不敢否认,对本国历史领土不敢据理力争,将来怎么去碰婆罗洲?怎么把兰芳旧事给鼓起来?
中央同意了该策略,事实上也有应对办法:增加兵力。
西南军区贺司令员也不想裁军啊,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下得去手?其他军区都裁了,二野不动也不好,所以一边把战斗力比较弱的部队干掉,另一方面绞尽脑汁想办法。
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军委暗示,短期可能有战事的省军区先不急着裁军,并列举了云南、广西、西藏三地。
于是他想好了办法,四川、西康的部队拼命往云南、广西方向挤,西藏方向也想挤,奈何后勤实在太差,便只能放18军算数。其他各军裁汰后留下的种子人马,都往云、桂塞。
你还别说,这一手很好用,云、桂各军,兵力迅速充实、满编。
当然也有一定副作用,那就是干部层级压制。
以往部队急着扩军,没合适基层干部,老兵代副排长甚至排长都有,但编制可能还是战士;副连级干部代副营长不在少数。
现在反过来了,重新融合后的副连长干部,可能在新部队里只能当排长甚至极个别只能当副排长本来一个排2个副排长够了,现在好多设3个副排长,一个副排长协助指挥一个班,干部统御力直线爆表!
这么搞肯定有人不服,不服你可以主动提转业,我按原级别安排到地方担任相应职务,如一定要留在军队就只能降级使用,这不是对你个人有意见,是国家整体情况如此。
现在是和平期间,国家财政也不宽裕,地方要发展经济,要加速军队现代化,不可能保留太多编制,你说让司令员怎么办吧?
超编是不可能的,现在不是抗日那会,为规避老蒋的压制,一个师下设几十个独立团,现在贺胡子再敢这么搞,那妥妥就是无组织无纪律,是要被批判路线错误的。
把编制撤销,人员充实到未裁撤且未满员的编制中,中央可没说不行。
最起码也就西南有这个优惠政策,否则就算你充实了某支部队,结果上面把充实后的番号砍掉,你不白瞎嘛?
目前的精简还在番号上做文章,番号下具体编制该怎么整,军委还没管到这么细,聂总长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于东北、东南、海、空军四个方向。
大部分干部对降级使用都能欣然接受,留下来不就想继续打仗么?打仗还能计较这么多?再计较的话,干脆别留了,因为留下来不仅要降级,还可能牺牲呐!
周启瑞最开始以正团级管70多个教官,现在不过管到了400人。但就这400人,好大一部分也是干部,恰好帮缅共这批队伍给拉起来。有没有解放军教官,缅共红4军根本就是两支军队。
手头有足够兵力后,前线要什么部队,贺司令就给什么。飞机、物资归军委直管,我插不上手,地面部队我管够。
为争夺到缅甸、藏南作战的机会,各部队都打破了头,陈明仁有时候奇怪,为什么军区派出来的团一个个互不统属,还有好些从外省调来,难道云南缺兵力?我在广西没听说这事啊。
后来才明白,贺胡子下令云南的13、14、15军各出2个团,外面各军各出1个团支援特别军区。一个军少说10多个团,只给派1个,还不得打起来?自然得好中选好、优中选优才行。
被选中后,团长根本没话语权,大多数时候是所在师师长亲自带队,个别军连副军长、副军参谋长等半套军级编制也一并塞进了团。
不这样搞,难道奠在四川和西康发霉么?现在又不是历史,土匪老早就给干平了!
如果哪里真有土匪冒头,哪怕只是一小股,军长都能兴奋一下午:打呀!
听说藏南察隅建立了稳固的分基地,连第一批水泥跑道都浇筑好了,贺老总按擦不住,想坐飞机去实地看看,被手下人拼死拖住,最后派了副参谋长、后勤部主任一起去,代表西南军区问问前线还有啥困难。
反正一句话:兵力不够尽管开口,军区一定负责协调好!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准备的第二张牌就在恰当时机打了出去。
英国统治缅甸时为防止缅族人造反,军队尽量不用缅族人,独立时缅军主要由各少数民族部队组成,缅族部队战斗力最差。
克钦营、钦营、克伦营战斗力都比缅军强,为控制住局面,吴努和奈温唆使各族相互残杀,尤其挑动各种势力反对缅共。
德钦丹东去年之所以从势力大张到一下子落败,就因为这种挑唆与身上固有的大缅族毛病。
奈温派克钦族部队到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一带清剿缅共根据地,因营长与副营长怯战,由罗相上尉负责一线指挥,是直接与缅共交战的最高级别克钦族军官。
罗相出身贫寒,后加入英军,二战时在英军LAVY克钦族支队屡立战功。二战结束后,罗相及十三名克钦族军官荣获缅甸勇士勋章(BurmaGallantryMedal)。
其部下既有原英军LAVY克钦族支队官兵,也有美军101克钦族支队成员。
清剿很顺利,缅共被罗相击败,但随后仰光政权在缅共根据地制造了莫诺丁惨案,这让罗相猛然醒悟,决心脱离吴努当局,为克钦民族独立而战。
他率队从前线返回并宣布起义,最多时人马发展到3000左右,此时缅军开始围剿他的武装,并用各种方式分化瓦解他的手下,腊成战役后罗相战败,撤入中国避难。
老有人说奈温是缅甸常凯申,就因为他打仗手艺很菜,却会摆弄各种各样的策略,收买各种各样的人,最后也拉起了队伍并构建了以缅甸族为核心的5个主力师。
罗相性格耿直,善于练兵,深受毛主席欣赏,专门指示派人帮助他,尽可能使他在政治上提高。
退入中国后的罗相思想开始左倾,主动申请加入缅共,留在缅甸的旧部建立了克钦人民解放军(一般称克钦独立军),是最坚定的反政府武装力量。
但克钦独立军因为来源复杂,成分不一。
有的类似于共产党军队,有的类似于民族武装,还有的就是投机分子,情况和当初中国抗日时一样复杂。
本来按历史演化,中国会把罗相与缅共尽可能捏合,缅共将来会学中国搞肃反、清算、分裂、批判陆续错误、互相为敌,重复走这条老路…
这次林冠华建议不要强行捏合,总归是类似于“三区革命“的事,将来不好处理,罗相本人可以是缅共党员,也可以为中共党员,但罗相部不要明确为缅共武装。
中方可给予军事支援和适当培训,将克钦与仰光政权、缅共政权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