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懂的都懂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1章:懂的都懂

果不其然,第二天听完汇报后,斯大林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但没急于给别谢夫定罪,而是道:“你们觉得这事该怎么办?今年出口创汇计划能如期完成么?”

“出口创汇是很严肃的事,必须不折不扣完成。为确保目标实现,我和布尔加宁同志、伏罗希洛夫同志商量了几条应对和补救措施向您汇报。”

米高扬解释道,“上次同中国达成了有关二手美国卡车的交易。我们清点了下,目前军队仓库里还有好多二手英美装备,既用不着,又占用空间,还不能变现,与其闲置浪费不如一并脱手,也给后勤保养减负。

他列举了一大串东西:

—C—47/DC—3运输机,美国给了707架,目前还有500余架可用;

B—25轰炸机,美国给了862架,还剩近600架;

—美国吉普车,当初收了5万多辆,预计还有近4万辆可以交付(好坏不论);

—M3斯图亚特坦克,接受1676,还剩1000出头;

—M3A3格兰特李,接收1386,还有800多;

—M4谢尔曼,接收4000余,还剩2800+;

—布伦车(英、加援),2000+;

—M3A1侦察车,接收3300余,尚有2500多。

出售这些二手货换钱并冲抵贸易逆差,是布尔加宁和伏罗希洛夫的一致赞同的。二战结束这么多年了,美国一直催苏联还钱,苏联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还说战争中损坏了。

既然损坏了你就不能拿出来用吧?故很多装备只能封存,这不能带来收益,反而增加成本。

还有就是和上次出清卡车一样的考虑,你都社会主义顶级带头大哥了,怎么还在用美援物资,害臊不害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这批旧货出清后,军工系统才有余地接受新订单并继续扩张势力,顺带还能拿回些卢布,否则都还能用怎么造新?怎么扩大军工体规模?

斯大林狐疑道:“确信中国同志要么?我看他们军火已买不少了。且听说一直在裁军,总兵力已从500多万降低到350万内了。”

采高扬很有把握道:“要肯定是要的,他们装备还很落后,主要价格方面要有些优势。”

“这种破烂便宜点倒也无妨,不过,卖这些就能解决运输问题?”斯大林似笑非笑,“还不是进一步加重铁路系统压力?”

可以走海运。”

“海运?”

布尔加宁上前一步:“目前中国也有支不算小的远洋船队,我们建议价格优惠点,必须他们自已运。对了,还剩一半的美国卡车,也让他们这样运走。”

伏罗希洛夫叹气道:“东欧货物也开始积压了,实在不行干脆也走海运好了。中国不是在希腊租了港口么,那先就试试看,看到底是商业还是政治性的。”

“这倒是不错的办法。“斯大林沉吟道,“既然能走海运,为什么我们以前不重视呢?”

三人互相对望一眼,尴尬道:“也不是不重视,主要我们海运船队实力偏弱了些。”

从纸面上看,苏联商船队似乎还算可观,经历战争后的1946年有240方载重吨,但深究起来就发现结构非常不合理。

一方面船型偏小、偏弱,无法远航,只能在近海或内水进行航运,苏联统计时是一股脑儿全算上的;

另一方面,船队里有一半多以燃煤为动力,在世界主流换成燃油后,场面比较复古,各大国中也就民国船队比苏联还落后,但也今非昔比了。

如以能够摆脱近海航行为标志,那1948年苏联的海运船为153艘,67万载重吨,到1952年,该载重吨勉强突破132万吨,略高于中国海运船队规模(3月末已达128万吨)。

相对而言,中国船队结构更合理、船龄更新且速度更快。

评估苏联船队时还需考虑额外因素。

船队包括了40艘自由轮所贡献的吨位,这是美国根据援助法案提供的,本说好战后归还,苏联以各种理由拒绝、据塞。这批轮船出海时,经常会受到美方骚扰,苏联也有点理不直气不壮。

船队包括了180艘德国在战后赔偿的船只,没这些赔偿船,苏联船队实力还不一定能增长。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苏联船厂专注于建造军舰,本国商船制造基本停滞,主要依靠波兰建造商船,东德因造船厂破坏严重,再加主要船厂丢失,恢复造船能力更晚。

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都为苏联造一些船,但体量不大,尤其苏联急需的大吨位油轮很难搞到手。

这时候中国海军拥有的那38艘护航航母就显得非常有价值,好多可直接改为大吨位油轮,甚至那批桑加蒙级、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母本身就是巨型油轮出身。

不过苏联拉不下脸来要求这个,毕竟中国当初问他买军舰,他以各种理由推脱,现在反过来想买,怎么开口?方一中方说我是用外汇买的,你拿什么付?

中国128方载重吨目前还不包括这38艘护航航母,这些船被划在海军、海警系统中,部分编列为训练舰,部分算后勤船。

扣除不能大大方方使用的自由轮,扣除本身就要向欧洲出口原油的油轮和海轮,苏联真正能实现从欧洲—远东航运的船只少之又少。

考虑到来回一趟再加装卸基本要3个月,就算有30万吨载重吨可执行任务,一年也就120万吨运力,对中苏贸易不具决定性意义。

论搞海运,中国优势比苏联大多了,摩下港口全是不冻港,更妙的是,除图们江出海口外,其他海域全连成片,不像苏联那样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中国海军压阵海域中央,不怕美国人骚扰。

海军主要军港为高雄、上海、青岛、大连、三亚,正好各管一摊,等万生港竣工后,将会新增一处。整个布局连绵成体系,可就近获得岸基与其他舰队增援,在没找到能充分应付火箭的办法前,美国人暂时不敢造次。

林冠华早就想走海运承载苏东出口货物,奈何苏联贸易和交通系统不愿意接受,非要让西伯利亚铁路赚钱,那行吧,直接加速了账,看你怎么办。

毕竟,中国搞海运优势很多,本国船队能用,美泰船队能用,瑞典、挪威、英国、葡萄牙、希腊、荷兰船队全能用,苏联想用时,一个外汇支付就卡死了。

就苏联那信誉,敢给他承保的保险公司基本挑不出来,船运队必须先收钱再办事,很难达成长期合作,更别说代理贸易和双向货运了。尤其金卢布闹剧和金融托派枪毙的事被公开后,欧洲舆论更是大哗,觉得苏联人完全不可理喻。

中国发国债谁听说过违约的?就连半年度例行发票息都生怕你忘记领取,一个劲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刊载提示、广而告之,催你去领。

两相对照,高下立判。

所以中国外贸海运生意,汇丰、法巴、瑞银、巴克莱抢着做信用证,劳埃德、苏黎世保险、保诚抢着承揽保险业务。各主要港口都可先用服务再结账,3个月、6个月都正常。

苏联船出海试试看?不先把真金白银掏出来,一斤油、一吨煤都没人给你。偏偏苏联申请使用外汇手续又特别复杂,远洋航行存在很大困难。

现在东欧都受不了老大哥这体系,偷偷摸摸问中国,你们在希腊那港口能用了不?能用的话,我就去莫斯科告状了。实在不行,咱们在罗马尼亚港口过渡下也可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