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调停(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92章:调停(3

关于是否要支持各民族独立运动甚至给予战争帮助,中央当初有很大意见分歧。

倒不是说在于是否支持这点,而是说对于时机与意识形态如何把握,有不同意见。

总的说来,一代领导人包括参加战略会议的高层大多希望民族独立与共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就算一时间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至少也要共产党或类似政党获得领导权或是重要参与者。

林冠华认为,独立时机最宝贵,是否建设社会主义,是否由共产党领导,这不是独立的前提条件。

在目前格局下,美、苏两家还没有彻底形成冷战格局,他们手中的核武器也未具备毁灭性力量,中国凭借常规武力具有独特优势,完全可以强行抗衡而不落下风。

与此同时,包括英、法在内的老牌殖民帝国主义,不但自身实力大为削弱,又受各种各样的牵制和压力,容易妥协,而他们的妥协余地就是中国的机会。

中国目前追求片面修正雅尔塔体系:对中国有利的要维持;对中国不利的要改变;对中国发展有帮助要争取;对中国发展是困难要克服;成本大于收益的行为,要减少;收益大于成本的举措,考虑增加。

这种修正不能彻底改变国际体系,中国总体也算该体系受益者,全盘推翻重来既没有这个实力,也并不有利。

类似海得拉巴独立这种事,换中国以前肯定支持印共上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支持君主立宪的独立模式?林冠华费了很大力气去说服任书记,并通过任书记再影响其他几位书记。

他说服任书记的只有一条:君主立宪比封建专制进步,中国大革命时期搞国共合作也是有必要过程,1951年10月,印共全国代表会议已决定采取合法的议会斗争,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非要让印共搞武装斗争,那印度其他地区的共产党组织马上会遭到镇压。

而印共在历史上多次转向、动摇甚至分裂,最著名的一次在1964年,炙热的中苏论战及中印边界冲突让印共内部原有的两派路线之争激化。

任书记也觉得棘手:印共主流派在中印边境冲突中旗帜鲜明站在国大党和尼赫鲁一边,支持印度继续占领包括藏南在内的中国领土,你让中共怎么表态?

中共和印共一样都是先中国/印度,再是共产党。

退一步说,虽然莫斯科决定由中共领导亚洲革”,但印共资格和中共一样老,1920年就在侨民中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其负责人就是罗易。

1927年,罗易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到中国指导工作,未经许可就把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五月指示”泄露给了汪精卫,直接导致国共分裂。

某种程度上因为印共源头在苏联直接组建,他们与莫斯科反而更亲近,更像正宗传人也更愿意追求中心城市路线。

所以林冠华掌出了第二个结论:支持独立就支持独立,不要和输出革命联系在一起,革命应该是人民觉悟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发生的,非要包办、替代会闹出很多笑话来,更重要的是,莫斯科不允许中国争夺世界共产主义革命领导权,没必要强行出头。

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君主宪政也是一种进步,辛亥革命到新中国建国还有40年历程呢。

土地改革与工业化也一样,中国、苏联是直接没收土改,但历史上日本、韩国、台湾都是和平赎买改造的,英国、德国、法国甚至就没正儿八经的土改,不妨碍他们后来都实现了工业化。

由此可见,暴力土改不是工业化的必要前提,至少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任书记觉得这课题特别有意思,专门向主席做了汇报,后者也表示要再多研究战略。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支持海得拉巴独立建国并给予系列帮助,至于印共让王公自行处理,中国没有特别意见,没说必须要印共来掌权、组阁,安排合法地位和参政议政权利即可,毕竟印共在德里也能合法活动。

阿萨夫·贾赫七世心领神会:海得拉巴共产党维持和德里一样的待遇,甚至国大党、人民党等都允许合法活动,宗教要宽容、政治更要宽容,让他们改成海得拉巴XXX党就好了嘛。

公投结果宣布后,他迅速发布三条敕令:

—释放所有在押政治犯;

—各独立的海得拉巴政党在经合法登记后均可派出代表人参加制宪会议选举;

—接受英国呼吁的调停并委派特使参与和平谈判。

这几板斧砍下去后,不但解放军新控制的沿海地带土邦居民愿意归附海得拉巴,甚至在王国西南疆界,即果阿与海得拉巴西南部边境的中间领土也决定归附海得拉巴。

现在的果阿与之前相比,已从3700平方公里扩大到了近1万平方公里,中间夹杂的领土走廊已不到150公里宽了。

相对而言,目前葡萄牙居然是在印度拥有兵力最多的欧洲国家,拥有部队近4000人,扩张领土非常容易这番操作后,整个印度南北彻底截断,南印度大约32万平方公里土地变成飞地,海得拉巴的领土从原来的21.5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近23万平方公里,人口又多了100多万。

葡萄牙知道目前在印度说话谁管用,通过澳门方面秘密上门寻求中国支持,或至少默许,条件是给予中国军民在果阿自由行动的便利。

朱老总摇头道:“帝国主义见缝插针的水平还真厉害,我们稍微动了动,一个个全蹦踏出来。

我终于理解大清签署的那么多条约是怎么来的了,想想也是,大清虽然天天打败仗,但也没那么多战事啊,怎么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墨西哥都能让中国签不平等条约,看来都是搭的便车。”

林冠华笑道:“葡萄牙跳出来是好事,现在海得拉巴与果阿已经直接接壤,输出各类物资马上能走这条通道,正愁怎么把粮食弄回来呢。

法国和葡萄牙一搅和,再加西孟加拉一下,12亿美元稳稳到手了手。”

“12亿?”少奇同志皱眉,”海得拉巴不是说出5亿嘛,还有7亿怎么来的?再说海得拉巴目前为止只给了1亿。”

“还有是期货市场上赚的……”陈大掌柜沉吟道,”印度开战,尤其西孟加拉和海得拉巴两次冲击后,美国粮价指数已上升了14%。”

众人恍然大悟,林冠华当初就说提前布置去期货市场楼钱,现在市场终于反应过来了。

西孟加拉是印度精华所在,对外粮食输出的第一大户;

海得拉巴面积更大,粮食更多,对外输出稍逊一筹,但可以排第二大户。

现在粮食虽然已丰收了,但一号、二号都没法大规模输出,市场一下子傻眼了。

除此之外,中国还派出了采购团,用缴获的武器和人民币在这两块领地上大力收购粮食,准备运回国内去,再把工业品输入进来。

场景和当初缅甸一模一样,印度卢比在当地已完全沦为废纸,巴基斯坦货市大家信任度还不够,海得拉巴本国货市还未发行,有限的英镑、美元掌握在富人手里,根本舍不得掏出来流通,人民币迁速填补了空白。

穆斯林都颇有经商头脑,两边政府迅速拿着已完全没用的纸币去中央邦、北方邦套购物资、外汇,遇到什么买什么,完全不计较价格,如洪水般冲垮了尼赫鲁政权的货币体系。

现在持有人民币可大规模购买两地物资,陈大掌柜已发出指示:对粮食应买尽买并安排船只迅速运输回国。

一旦这头全折腾空了,芝商所期货价格还得涨,现在华尔街开始反应过来,拼命做多了。

林冠华曾说过”期货市场上,钱永远比货多”,当初觉得是句笑话,现在用在这场景上就很应景。

“14%绝不是这轮涨价的天花板,我准备涨到25%左右去。”

为什么要涨25%经过精确计算,当初和几个国际主流粮商签订的保证金合同就是25%,一旦涨价太多,他们最多毁约不玩,不可能再扒拉出钱来,涨归涨,还是要控制节奏。

既要占市场行情的便宜,又要让粮商把粮食交出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