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新气象(8,6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0章:新气象(8,600票加更)

“江书记,江书记,好消息,好消息...…”

江苏省委书记、49岁的江渭清高兴地从位置上站起来,问道:“怎么样?梅山铁矿扩大生产上面同意了?”

"对对,冶金部打电话来,说经他们复核,确信最近开采出的这批矿石品位要高很多,且储量相对可观,同意尽快绘制图纸、编列可行性报告并尽快上报落地...…”

来人兴奋不已,"还有好消息,南钢报告或许能走了……国家发改委姚副主任亲自让秘书打电话给我,意思如果梅山矿区富矿多的消息确证,且矿石开采能力提升,南钢项目可尽快启动;

规模适当提高点,从10万吨级提高到25万吨级,争取建成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他建议省里把可研报告再好好完善下,按25万规模测算投资、预算、场地等,争取4月让冶金部会签,5月中下旬由国家发改委审批,一次通过!"

“哎呦!这可太好了!”

江苏虽是经济强省,却一直没有钢铁联合企业,倒不是说市场没需求,而和上海一样,既无充裕的焦炭资源,也不具备铁矿资源,故而办不了。

马鞍山铁矿开发并持续扩大后,江苏觉得南京离马鞍山够近,希望利用马鞍山铁矿新办南京钢铁厂。

历史上南钢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氛围中办了起来,不过规模很小,只有10万吨;林冠华认为10万吨级实在不够经济,故没同意。

理论上如投资不高于2500万,江苏坚持上马可强行以地方项目闯关,但江渭清觉得既然专业部委不同意,最好别硬上,专业方论证要听专家意见,蛮干一定吃亏。

虽然发改委没同意上联合钢铁企业,但给了采购电炉进行局部电炉炼钢的安排意见,正好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通航能力很强,江苏采购进口废钢铁用电炉炼钢,一年也能折腾7-8万吨合金钢,普通钢就向外采购。

梅山铁矿探明后,江苏方面再次萌发建厂冲动,适当对可研报告修改并提交上去,把主用马鞍山矿石改为主用本省梅山矿石。

梅山矿虽然储量不错,有亿吨级规模,可惜品位偏低,平均只有26%,单独使用的能耗成本太大,很不划算,第二次闯关又被林冠华否了,只同意建设矿区,让其他大型钢铁厂搭配梅山矿使用。

江苏内部激烈争论过要不要强行上马,贵点就贵点嘛,大不了本省帮着南钢消化,偌大的江苏难道还养不活一个10万吨钢厂?

安徽马鞍山钢铁厂都奔着350万吨年产能去了,一年可是赚我们不少钱呐!

江渭清比较冷静,让大家不要盲动,先把矿山建好,再好的钢铁厂不也得先有矿石基础嘛,马鞍山能有大型钢铁企业靠的就是矿山给力。

再说,目前进口普通钢材价格不贵,苏联钢铁源源不断而来,来如供应一直跟得上,确实不必要急于建厂。

由此,江苏只建成梅山铁矿,未建设联合钢铁企业。

矿山建成后后,上海宝钢采购最多。

毕竟柯庆施调任上海前曾任江苏省委书记,渊源深厚。

随着梅山铁矿开发向深处挖掘,地质勘探队员找到了高品位矿石。

所谓富矿相对于26%的贫矿来说,新找到的矿脉,平均含铁量在36-39%之间,最高甚至能达到42%,最低也有33%。

比起海南矿动辄52-55%的品位要低不少,但相对于26%的贫矿,不啻于大踏步上了重要台阶。

江渭清赶紧邀请冶金部派专家复核并确定大致储量,打算进一步扩大矿区规模,万一有一天真能办钢铁厂呢?

想是这么想,心里觉得大概要到1960年九大召开后才有希望,没想到一下子双喜临门。

他兴奋地搓着手:“好好好!让发改委、地质厅还有南京市委同志快马加鞭,根据最新情况再认真完善可行性方案,做好财政测算,务必细致一点,也不一定就是25万吨,该多少就多少,18万吨、20万吨都可以嘛。

清明节前争取省里先内部讨论一次,完善完善,事不过三,咱们争取这次成功。”

无独有偶,3月14日,福建省委书记杨尚昆也收到好消息,潘洛铁矿获准开采,并考虑在福建建设中型钢厂。

紧接着湖南、新疆、江西等几个尚未具备钢铁企业或刚刚获批的省份,都收到了发改委下发的大礼包:省属钢铁项目放行或扩大!

规模少则20万吨(福建三钢),多则45万吨(湘潭钢铁),不一而足。

最丰厚的则是图们钢铁与广南钢铁。

吉林本来是贫铁省份,历史上跌跌撞撞搞了通化钢铁,既然茂山铁矿已投入开发,那近在咫尺的图们钢铁项目也能启动了;

广南钢铁主要利用红河以北的铁矿资源,尤其附近有现成广宁煤矿供应,算中南半岛为数不多有资格搞钢铁工业的区块。

这两项目分别获批120万吨和75万吨。

治金部效率很高,在接到林冠华电话后,第4天王鹤寿办亲自率领队伍赶到宝钢认真勘察,徐匡迪这样的实习生也未被他轻视,反而带在身边安排讲解。

听到宝钢居然要搞320万吨项目,王鹤寿和专家们感觉在风中凌乱。

全国目前只有3个项目超过320万吨:分别是430万吨的鞍钢、380万吨的本钢和350万吨的马钢。

武钢、重钢、首钢、唐钢这样的重点企业也就100多万到200万吨,这还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聘请不少外国专家才搞成的。

柯庆施张嘴320万吨,可把大家给吓坏了。

现在林冠华终于理解柯庆施为什么非要定500万吨了,那就是憋足劲要超过鞍钢,证明不靠"外国专家"、“独立自主"完全可行,打算放一颗卫星,最终在政治层面上占据主动。

当然柯庆施并非完全无知,知道真上500万吨的大项目肯定是技术、人才不够用,便耍了小聪明,用几套40-50万吨级产业拼凑在一起,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你管我到底什么水平,管他什么成本,你就说实际有没有320万吨钢铁吧?

这倒比历史上安徽用山谷大炼钢铁高明不少,但他忽略了矿石这玩意各地不同,8套项目如不用同一地方矿石,得出来的冶炼经验必然南辕北辙,完全不能通用。

经大约7天摸底,冶金部专家认为,宝钢目前最多能按现状维持在65万吨规模上,这还是因为很多基建搞了一半,迁移走的话太浪费了,必须硬着头皮干下去。

那些没到位的设备一个也不能新增了,甚至现有很多还没来得及安装的配套也得赶紧拉走。

发改委给各省安排的项目,便根据冶金部建议分拆并落实下去的意见。

专家们强调指出,把宝钢产能削减到65万吨后,矿石还得妥善解决,如继续这样吃百家饭,天皇老子来了也办不好!冶金部不能随意拉郎配。

王鹤寿苦笑不已,这是我拉郎配么?我都被蒙在鼓里好伐!

他最终决定让梅山、茂山和海南铁矿多搞一搞,满足宝钢胃口,谁让上海压根不产铁矿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