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出访(8)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73章:出访(8)

6月12日,英国大选投票进入第3天,林冠华在西洋考察时,收到了团中央9大闭幕消息与领导层改组意见。建国前,团代会和党代会一样并不系统和固定,名称也多次反复。

30年代以前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叫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国后改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八大后重新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林冠华建议和党代会一样固定每5年召开一次,一般安排在党代会召开第二年的两会结束后举行。

中央采纳了有关建议,团9大比历史上提前2年召开。

这次选举中,中央候补委员吴学谦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相比以往把规格降低了些。上一届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调任大洋省担任省委书记。

大洋省前身南洋省筹建时的领导四巨头∶王首道为省委书记、冯白驹为副书记兼省长、吴德为副书记、王必成担任警备区司令员。随着时间推移和版图调整,南洋省与周边合并并重组为大洋省。

南洋作为更大限定的名词使用,从狭义工作角度,指南洋工委下属的新港、望加锡、大洋、兰芳四省,从广义地理范围而言,指整个东南亚。

4人当中,王首道调回中央,担任交通部部长;冯白驹去西洲担任工委书记。吴德先晋升为省长,在北京市两会召开后,回京担任北京市市长,王必成则是南洋军区第一副司令。胡龌邦卸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后,以中央委员身份担任大洋省省委书记;廖汉生为省委副书记兼省长;后面转入大洋、担任副省长的赵紫阳,则在今年刚调任西洋,为西洋副书记兼西洋建设兵团政委,李德生为西洋省省长兼西洋建设兵团司令员。

书记处书记、曾在北方局任职的刘澜涛从监察委调出,担任西洋省委书记。

本来西洋省委书记职务是安排林枫前去担任,包括少奇同志也有这方面考虑并事先和主席做了汇报。

林枫不仅担任过他的秘书,在东北局也任职过副书记,他认为再到西洋锻炼下,可以积极进步,宣传部副部长只不过是过渡而已。已宣传部挤着太多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了,他认为不太正常。

真开会讨论时,关于林枫的任命却没通过,常委会上,林彪、陈云甚至彭真,一致认为林枫在东北干得不怎么样,务虚的多,务实的少,表面的多,深入的少。当初高岗不信任林枫,不能简单看做是他排斥异己,应该说确实存在这方面弱点。

这时候如果林枫自己站出来表现立军令状。有少奇力挺,主席点头多半还能有机会下去,结果自己也有畏难情绪,以前搞过宣传、当过秘书、发起过工人运动,唯独对农业接触不多。

少奇想让他补上短板,但他生怕自己把事情搞砸。

当然他也很委屈,本以为可接任北京市长,哪晓得主席亲自提名吴德,常委会一下子通过了,断了他的想法。

这下搞得少奇同志很没面子,总算刘澜涛主动请缨,愿意去西洋锻炼,最终安排他当西洋省委书记,林枫调离宣传部后转入监察委,算没让华北系丢脸。林枫在宣传部没干满1年就调离,是很不寻常的现象,各界纷纷猜测。

你说犯错误吧,看不出来,毕竟去监察委算平调;你说准备重用吧,也不像,本来那位置就是刘澜涛,刘、林难道不算一个山头?

让主席感到诡异的是,林枫去监察委给康生当副手的提议居然一致通过,无人反对,让他有些皱眉,但实在挑不出毛病来,最后顺水推舟答应了。

宣传部副部长变为陈伯达、胡乔木、周扬,后经主席提名,吴冷西接替退休的胡愈之担任排名第四的副部长。没当上副部长的蓝萍同志很恼火,又毫无办法。

会上讨论了为了加强宣传工作,是否要增设第五个副部长的设想,结果第五个副部长的意向人选也轮不到她,谭老板提名在中央党校担任第三副校长的张平化兼任副部长。他认为无论资历、能力还是宣传领域的经验,都足以胜任副部长。

广电从宣传部调出划入电子工业部管理的设想也提了一嘴,谭老板本人没意见,4个副部长齐刷刷反对,认为广电还是要归宣传部管,少奇同志也不赞同。任书记看出来了,谭老板不想面对蓝萍,故巴不得划出,眼不见为净;其他人反对划出的理由则大不相同。

部分人单纯认为广电是宣传的一份子,不能走;还有部分人是考虑到林冠华。

9大后,林冠华地位扶摇直上,关于接班人地位的论调在京城高级干部口中传得风生水起。

林冠华此时出访,还带着大量国务院各部委中层干部慢悠悠乘船行动,走访各新辟领土,显然有全面考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蓝萍虽只是副部级,但身份非同小可,背后站在主席,谁都知道林冠华管着全工业系统,电子工业部更是嫡系山头,这时候蓝萍带着广电去电子工业部给外界传递什么信号?也不怪陈伯达等人坚决反对了。

最后蓝萍没当上副部长,广电也不划转,继续维持原样,气得她发了好几天牢骚。

倒是叶群,不声不响间成为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和部务会议成员,成功跻身副部级,且顶头分管领导还是林冠华,心里十分满意。

外界没人觉得她不该升级,叶老师毕竟干了很多年小教司司长了,在普及义务教育、培训教师队伍、优化重组全国统编教材等上面有不少成绩。

南洋地区基础教育,她一个个跑过来要求实现统一、对接。

林冠华曾建议,为加强新加坡和马来亚地区华侨的向心力与中国教育体系衔接,便于他们高中毕业后考取国内大学,当地华文中小学教材,除政治课外,尽可能与国内统一。叶群花大力气重点攻关南洋地区的各路代表和有关政协委员,大家都答应尽可能落实。

在西洋考察时,和林冠华介绍情况就变成刘澜涛-李德生-赵紫阳铁三角。

林冠华觉得中央还算知人善任,要吃粮找紫阳嘛;有刘澜涛管着,倒也不那么容易"资产阶级自由化"。

甚至,在西洋这地方,搞点资产阶级自由化都算进步,实在太落后了,相当于又一个缅甸,单纯论农业技术水平可能比缅甸还差点,缅甸毕竟也是封建文化高度发达的地方。西洋全省可耕地大约1.2亿亩,但目前开发的只有不到3000万亩。

三分之二以上土地种植着水稻,其他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甘薯、玉米等,因为缺少水利设施和农业技术,亩产量普遍低于国内。不是低于当前国内,而是低于解放前的国内水平,极端落后、极端贫困,连法国人也榨不出多少油水,所以爽快放弃,毫不心疼。除此之外,李德生介绍了特别情况。

西洋有种瘤牛拥有特殊肉峰,类似于骆驼驼峰,可在雨季积蓄能量以备旱季食物短缺之需,在当地,尤其南部地区广泛养殖。由于当地道路基建十分落后,瘤牛还是交通运输主力军。

瘤牛还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土著一生追求扩大牛群数量,但土著并不会出售这些牛群,而用在主人去世后的葬礼上招待宾客。宰杀所有瘤牛,意味着财富随着主人去世清零,并不会被继承,牛角则用于装饰主人的坟墓。

林冠华从未来过西洋,唯一的直观印象只有一部动画片: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因为太长,看了几集也没看完。

听完介绍就懂了,瘤牛作为生产资料,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等后面杀掉招待,岂不是生产资料清零?能富裕才有鬼了“刚来时,老乡们要闹独立的,听说分田分粮分衣服还给发补贴安排移民,一下子没人了.....

用他们的话说,造反不就是为了好日子么?现在好日子来了,为啥还造反呢?更何况都是黄种人、都吃大米饭,看着就亲切。"

移民肯定要落实,马达加斯加黑人居民基本是法国带进来的,在法国配合下,发点补贴很容易安排去阿尔及利亚;其他人去的也有一些。去苏联也有一批,主要是稍微受过教育,在城市里聚集的人口。

其他不知道外面变化,甚至连纸币也不认识的土著群体,林冠华给其他建议:发银子!

白银作为货币象征在落后地区很有影响力,中国已完全不用白银。甚至随着电解铝大规模开发,白银作为副产品,库存越来越大、炼制成本也越来越低。国内特制了仿古版法国银币或西班牙、美国鹰洋,土著们欢天喜地接受了。

这给后来货币考古造成困扰,一下子分辨不出到底哪些是原版鹰洋,哪些是中国版鹰洋。如何区分在收藏界可以写好多文章。

目前对外移民还在进行,但高潮已过去了,国内居民逐渐和土著混合,远远看过去甚至都不知道到底哪些是土著,哪些是移民,外形相差真不大。语言不通也好理解,中国内部语言就这么通么?北方干部到广东还不是一脸懵逼?

慢慢扫盲并推广文化嘛。

林冠华认为,西洋各方面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但希望也很大。

农业在新修水利、提高种植技术、增加化肥和农机后,能迅速提高产能,成为商品粮输出基地;

除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也大有潜力可挖,甘蔗、香草、丁香、胡椒、咖啡、可可、棉花、花生、棕榈等都能种植。马达加斯加香草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生产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而如可可,胡椒,丁香等也以其质优而闻名。

林冠华建议差异化竞争,放弃梭糗、和加啡和棉花,因为其他省份已部署了,搞棕眛和咖啡肯定不是南洋的对手,搞棉花肯定不是新疆、天山的对手,重点搞香草、可可能获得更大成就。

西洋热带气候也是各种热带水果的良好的种植地,反季水果会成为突破口,相比汉洲和南洋,从西洋送到欧洲和苏东的运费会更低。他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水果配套加工业,加强海洋捕捞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