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出访(10,24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75章:出访(10,2400票加更)

6月22日,中国访问船队在法国马赛港靠岸,受到法国各界热烈欢迎,密特朗亲自在码头迎接并举行了隆重仪式。“林,终于在法国与你会晤,我还以为你不出国访问呢。”

“开玩笑不是。”

林冠华打着哈哈,"实在是工作太忙了,这不稍微空点我就出来了﹖?再说我又不是没出过国,49年之前我一直在国外,57年又去苏联出席世界共产党大会,说起来全球都快跑遍了。"密特朗点头称是,倒没想太多,只看作下意识的寒暄。

他无意中窥见了机密。

两界通道没关前,林冠华基本不出国,面对众多邀请基本都以工作繁忙推辞,唯一出访还是跟着主席去苏联,也仅仅到了莫斯科,没逗留几天就回去了。一直不出国也有点奇怪,这次担任副总理后就顺理成章地出国访问。

由于他不坐飞机,还要安排一支舰队随同访问,甚至为保密起见,在抵达托卜鲁克基地补给后,林冠华离开电子船,重新换乘前卫号。

电子船编队并不会在法国逗留,而是在其他几艘驱逐舰、护卫舰保护下,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向西洲方向挺进,等届时与出访编队汇合后再回国。一方面为了保密,毕竟电子船上有太多东西不能看;另一方面也是执行必要的侦查。

电子船依托新安装的设备,搜集地中海方向有关水文、雷达、电子、潜艇等信号,监听大量密电,以计算机自动存储方式纪录下来,留着慢慢解密。

各国武库舰上用的中央计算机运算速度不过1000万次/秒,这速度在电子船上连入门资格都没有。访问法国期间,林冠华与法国内阁进行了细致磋商,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经济合作协议。

法国总理此刻又换人了,居伊·摩勒下台,由著名的戴高乐派埃德加·富尔掌权。

摩勒下台其实很冤枉,他执政这几年,法国经济一直还不错,阿尔及利亚独立也压下去了,了照理再干几年完全没问题。奈何中国卫星上天后,法国民众又坐不住了,认为政府在高科技领域无所作为。

洲际导弹洲际导弹不行,卫星八字没一撇,重型轰炸机和航空母舰得从英国引进,全然没大国威......说是北约一份子

美国高科技结果一样都没搞到。

戴高乐派从右翼起来反对,左翼认为政府在殖民地杀人太多、云爆弹帝国主义太难听,又从左派角度反对。

关于是否要与中国联合开发航天项目并把整个欧共体拉进来,内阁狠狠吵了一架并闹到分手。

最终,以“强大科技、独立国防"为号召的戴高乐派上台。

密特朗算中左翼,反对中右翼的戴高乐,但戴高乐派不敢忽视他的影响力,最后组建"团结政府"时还是安排他担任国务部长。虽然戴高乐派掌权,但戴高乐却在其中未担任任何有分量的职务,更多扮演精神领袖角色。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戴高乐上台,会诱发极大的政治反弹,包括戴高乐派内部很多人也不希望他出山执政。戴高乐派至少解决了一件事:更坚定地扩大欧共体影响力与增强法德同盟影响力。

戴高乐在议会发表演讲:.....作为一个与德国血战那么多年的老军人,我比你们拥有更复杂的感情。

战争已结束15年了,如果总执着于过去,那永远不会有未来.....法德和解才能有真正一体化、强大的欧洲!”

威尔逊去华盛顿签署三国太空协议也增强了戴高乐派影响力,进一步迫使法国人追求"独立自主"。

当初法国内部还有一拨人民希望与英国联合开发,结果伦敦毫不犹豫选择"再平衡",转头搞了美英加3家联合,联英派被打了当头一闷棍,雅雀无声。国际局势并非一成不变,在中国强力干扰下,整体走势已完全不同,都1961年了,工党继续掌权,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依然没成立。

在密特朗陪同下,林冠华参观了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街等诸多地方,并正式签署了《中欧航天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1962年欧共体将在银河发射场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3年完成赤道发射场一期建设工程并可投入使用。中欧将在有需要的前提下,共用部分监控站,大致上法国提供西非方向,中国提供远东方向的基地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晚上个别密谈中,密特朗进一步提出,如法国钻石号火箭在发射中出现问题,是否可由中国为法国紧急提供卫星发射服务,确保法国卫星能顺利上天。林冠华认为代为发射没问题,但这样影响法国声誉,如法国确实需要,可提前买一枚长征火箭,取名“中欧友好号",中国提供法语刷漆服务。

法国发射没成,就用这枚火箭补充发射;

如果成了,就用这枚火箭发射第二颗卫星,满足其他欧共体成员国需求。

到时候中国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到喊口令、按发射按钮这一步,把活交给法国人来干,电视台拍新闻,外面火箭箭体刷法语,内部是法国人操作,还不够"独立自主"么?价格不贵,成本价1600万美元卖一套给巴黎,也别担心多花钱,发射火箭可以事先买保险,正好用上一笔保险赔款支付。

如钻石号一次成功,再花1600万美元也不算什么,这不还多送一颗卫星上天不是?

密特朗大喜过望,站起来亲热地抱住林冠华要贴面拥抱,着实让林冠华没反应过来。

李成栋在旁边笑而不语:林老师私下讲过一次发射不到1200万人民币成本,一转手卖1600万,还是美元,利润真是丰厚无比!

就这样法国人还感激不尽,认为捡了大便宜,中国实在够意思!

航天专家别说住滨海小别墅,就近吃点大龙虾了,我看天天喝茅台也不过分,科学技术确实是第一生产力,搞卫星不比吭哧吭哧缝牛仔裤赚钱得多?

两人又闲聊一阵,林冠华把话题转移到法国政局上,感慨道:"不过你们这体制老换总理也不行响.….换一届内阁就换一个思路,不利于长期稳定,对外合作也存在很大风险。"密特朗同样愁眉苦脸:“确实,大家都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可究竟该怎么换呢?”

“要不,像美国那样搞个总统制?总统由民众直选,任期长点,总理由总统任命并担任政府首脑。”“你这说法倒和戴高乐将军的思路有很多不谋而合。”

密特朗道,“咱们是老朋友了,我也不瞒你,他一直想改,好多人反对,生怕会出现独裁者。法国人民自由惯了,受不得

-点束缚,甚至比美国人还自由散漫....…”

“戴高乐建议如果好用,那为什么不用呢?"林冠华笑道,"大不了别选他当总统就是,选择权交给人民嘛。”

“这怎么可能?”

林冠华哈哈大笑:“目前舆论说这届内阁是戴高乐派内阁,戴高乐将军当总理了么?”“确实如此。"密特朗发愁道,“但直选的话,目前除了戴高乐,没其他人能有更高声望。”

^戴高乐将军毕竟是71岁的人了,比克拉克总统大6岁,也不算年轻了,了不起干一届,难不成还敢传位给他儿子?那可是连拿破仑陛下都没办到的事啊。他退休后,您也可以竞选总统呢。”

“我?别开玩笑了,我连总理都还没当过呢,哪轮得到我?”

密特朗嘴上这么谦虚,眼神中一闪而过的精光让李成栋瞬间捕捉住了。

有戏!

“威尔逊已当首相了,你也会有机会,重要的是....…”

林冠华站起身来,缓缓道,"弗朗索瓦,你也不想将来自己轮到当总理时,每天都勾心斗角、蝇营狗苟、疲于应付,干十几个月就下台吧?丹东说,大胆一点,大胆一点,再大胆一点,法国就得救了...…"

“丹东?“密特朗眼珠子瞪得滚圆,“您居然记得丹东当时的话?”

“法国大革命可是共产党必学的历史啊,要不然,巴黎革命老区的名声怎么流传下来的?”

经翻译耐心解释,密特朗终于明白革命老区指什么,笑得前俯后仰,恭维道:"m林,你这玩笑开得很到位,二战那会你怎么不来法国转转呢,要不然咱们没准那时候就认识了。"林冠华一语双关道:“如果二战来,没准我就成戴高乐派了。”

"我明白了,回头再考虑考虑.……"密特朗笑道,“您那个火箭的提议不错,我抓紧上会让内阁审议,也给我国专家减轻点思想负担。"两人聊到很晚,密特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林冠华的住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