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出访((17)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82章:出访((17)

第三天,在威尔逊亲自陪同下,林冠华夫妇和中国代表团主要官员礼节性拜访了女王和艾德礼伯爵。和女王聊天的场景特别友好,似乎两国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一点冲突都没有,媒体照片排得不亦乐乎。这完全是假象。

皇室基本中间靠右,在情感上更愿意支持保守党,但隐蔽倾向不能公开放出来。

对华也不是真友好,多少内心还有反共和帝国主义倾向,可惜林冠华给的实在太多了,动不动百亿美元订单,让王室说不出半句坏话来。女王窘迫的婚礼才过去几年啊?她相当清楚重新过上好日子靠的是什么。

说起来很奇怪,中国大量进口英国产品,也没直接支付硬通货,而是靠了英国信贷,就是这样一种援信与循环机制,却让整个经济盘活与高效运转起来,看上去相当繁荣且不可思议。

经济学家很难理解为什么单纯靠撒币就能搞活经济?如果这样,二战那会儿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搞呢?非要到中国批量购买后才能稳住?或者更干脆点,如果这么做就能带来带繁荣,为什么当年不干脆多借钱给大清和民国呢?

区区一个庚子赔款乃至善后大借款怎么就把中国政权逼上绝路了呢?

按正经计算,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就相当于2000万两黄金,两和盎司间差异很小,折算不过9亿美元,哪怕再翻上2倍也就是几十亿美元,和目前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的规模相比,完全不成正比。

这里涉及到非常复杂的逻辑,英国可能没变,但中国绝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英间也不是单纯借钱消费,中国同样大规模对外输出,服装、纺织、瓷器、家具、玩具、食品等如潮水般涌入大不列颠,确保了英国普通阶层在面对工资上涨的情况下,居然惊奇地发现物价不涨甚至下跌..…....

类似石英表等新产品在英国也有很多受众,反正手表的钱不是德国赚就是瑞士赚,干脆让中国赚算了,他们赚了钱还能买我们更多东西。英国经济学界目前有两种倾向:

一派认为中国就是30年代的德国,靠借钱扩充国力、夯实军备,在秘密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太空竞赛就是30年代扩军备战的另一种写照;另一派认为纯属无稽之谈,又不是忘了30年代具体长啥样,那会儿德国可没供应我们日用必需品,更谈不上自由贸易

希特勒把借的钱都拿去搞军备了,中国确实也借钱搞军备,但

总体非常克制,势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就算把太空竞赛算成军备,5年240亿美元不比澳新战事省钱得多?

女王不是经济学家,但为人理性,不是为了意识形态连放在面前钱都不要赚的人。

既然总监能带来订单,既然中国有支付能力且源源不断让皇室受益,既然英国还没完全恢复,看在客户面子上,多吹吹牛、讲讲好话也应该。艾德礼这边是另一个场面,对经济合作描述不算太多,对全球格局和宏观战略或多或少讲述了一些。

只有少数几个聪明人才能听出里面的玄妙。

艾德礼虽然退休了,但在工党有巨大影响力,他亲自出面给威尔逊背书"你办事我放心",后者才能上位,和历史不一样。历史上是工党成为了在野党,威尔逊战胜了党内各路竞争对手,带大家杀出一条血路并重新登顶。

那时候威望是自己争取的,这时空笼罩在艾德礼时代的阴影下。艾德礼到底对威尔逊放不放心呢?林冠华认为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艾德礼的核心思想是中英必然会在马来亚殖民地上起冲突,这是宿命,避免不了。

要避免其冲突,要么英国更强,要么中国更弱,要么中英彻底结盟,但这三条路都很难实现。

艾德礼的建议是再平衡,打美国牌遏制中国对马来亚进攻,但局限与此,不能反过来充当美国反华反共的马前卒。他私下谈到了中英起冲突的具体时间:什么时候伦敦把砝码压在华盛顿这边,什么时候中国就会不耐烦了。北京现在拖着伦敦、用订单拖着国内资本家,就是为争取时间。

伦敦能视而不见么?

当然不可以,但能充分利用,因为大不列颠也需要订单,也需要发展经济。相当于糖衣吃下,炮弹打回去。

至于将来中国还不上钱也不要紧,中国不是有澳洲嘛,拿那个冲抵就行。

威尔进不太认同这思路,认为中英可以调和,再平衡上可获得有利位置,马来亚殖民地很重要,但并非不可或缺,印度都放弃了,马来亚难道比印度还重要?

英国大战路应该是在马来亚问题上满足中国要求并保留特殊利益,并把军事合作、技术输出、资本循环等条件一起放出来,和中国进行适当交换,进一步深入南亚并成为各方面核心o

海得拉巴、锡兰什么的毕竟还是英联邦国家嘛。

这套说法叫东南亚换南亚。

对林冠华来说,当然愿意和威尔逊合作:南亚换东南亚,不管怎么说,中国对东南亚能进一步经营得如铁桶一般。至于南亚,英国人或许是高估了自身影响力,只要牛牛不敢出兵直接阻止印度对其他国家动手,他就成不了核心!南亚所有国家建立的基石就是反印。

中国团结南亚就是靠印度,中国和印度将来不会有友好关系,能保持最低限度的外交往来已算不错了。

林冠华从未忽视印度的潜力,尤其被中国打散、民族进一步提纯过后的印度,他认为可能比历史上战斗力能更强、更少逗比行为。至于印度能不能打破南亚反印同盟,那要看莫斯科给不给重大支援,搞不搞卖肾援印。

他对此完全喜闻乐见:没有强大而野心勃勃的印度,怎么团结南亚帮呢?共同的敌人才容易形成想象的共同体!故而拜见艾德礼只能算礼节性,而不能推心置腹。

再说他和艾德礼又不熟,多年来,君子协定不还是靠威尔逊么?

等中国代表团离开后,艾德礼夫人维奥莱特忽然道:“克莱门特,我有种奇怪的想法,你对哈罗德并不是特别满意?“他太左了...…”

艾德礼嘟囔了句,“他真在搞英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也可能和年龄有关,我在他那个年纪也比现在要左。"“那为什么还选他当你的继承人?”

艾德礼无可奈何一摊手:“这国家太右了,太保守了,得挑个人中和一下。”

“我感觉你对中国工业总监蛮欣赏的,他如果处在哈罗德的位置上会更好么?”

艾德礼想了想,缓缓摇头:“不可能,他比哈罗德还不圆滑!”

“这可是第一-次听说。媒体说他学识卓著,无论谈科技、谈经济、谈历史乃至谈文学都能侃侃而谈,妙趣横生....我看确实也不太谈意识形态什么的,和常见的共产党领袖完全不一

样。’

“这和是否圆滑有关系么?”

艾德礼大笑,“苏联和中国我都去过,在苏联,圆滑人物是米高扬,中共内部真正圆滑的人物是周,而不是他或者毛。

总监其实是保守派,什么样的保守派呢?嫌激进派太过保守的保守派!你看看他定得经济发展策略和方针...."

.对...经济指标5年翻一倍,吓死我了!”

维奥莱特道,“他们说中国体量已很大了,比英、法、德任何一个国家都大,-旦澳洲经济恢复,更吓人。

“从他购买的设备、铺开的工业化体系、发展规划及我从各方面搜集的资料来看,内心真实的目标可能不止1倍,会有更多,他留了余地.

你真以为他只管着经济?很多政治问题是他和哈罗德拍板定下来的,包括当初新加坡方案,也是他的政治理念折射。”

艾德礼认真道,“他将来不会当总理的,要么登顶,要么...

“要么怎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