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轰动(12,1500票加更)
根据林冠华的要求,在美方同意开放核潜艇给中方参观后,中方含含糊糊承认在反潜战术上受到其他国外专家指点。再具体细节不便透露,毕竟太敏感了。
美国人越发验证了此前猜测:日本之外,牛牛肯定捣了鬼。
美国人不相信仅凭借英日技术就能一抓一个准,追着问中国有没有其他先进装备,中方坦然承认有比较先进些的整套声呐浮标监控技术。美帝大喜过望,要求转让。
中方并未拒绝,但提出对等∶我把反潜杀手锏技术和实物都给你,你要不要把核潜艇给我一条?不够部分可追加现金补偿北京已好几次索要核潜艇技术了,美帝万万不肯出让,上次宁可给中途岛级都不愿意给核潜艇,便提出换其他技术。这正中林冠华下怀,退一步提出索要F-4战斗机实物和技术。
现在J-4开发难产,一大堆精兵强将集中在上面日夜攻关,造出来的原型机总归还差点意思。
美帝或许也知道中国舰载机只能用F-5E顶上的格局,对F-4实物和技术同样严防死守,不愿意给,只提出愿意给1-2条刺尾鱼级普通潜艇。
他们认为中国出售反潜技术,美帝出售潜艇,算对等。
林冠华不想要刺尾鱼级,毕竟这级别并不先进,上面崭新的紧致型发动机问题丛生,不仅容易漏油进入发电机,其特殊结构设计使维护工作难以进行,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这些潜艇陆续进行改装,将动力装置重新改回传统的费尔班克斯-莫尔斯式柴油发动机。
为容纳体积较大的传统发动机,改装时不得不切开舰体,在中间增加一段长约5米的舰体,以提供更大轮机室空间。故这些潜艇最终都没能没赶上澳新战役。
眼看中国看都不看直接拒绝,美帝被逼急了,又十分渴望先进反潜设备,提出改用1艘白鱼级交易。
这是美帝最后一款大型柴电潜艇,舰体采用HY-8O钢板建造,双壳构造,实用潜航深度约217米,实际可到320米左右。
推进系统包括三具功率9450马力的柴油机及两具4800马力通用电气推进电动机,最大潜航速率高达25.1节(此航速下电瓶容量能维持90分钟),远高于刺尾鱼级,浮航速率为15节,使用通气管航行时航速12节。
美国愿意给1艘实物,但借口国内管制不肯给技术资料,让中方自己钻研。谈判好多天,最终卡壳,双方僵持不下。
刘华清等人第一次接触这场面,一方面很想要美帝的新潜艇,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到底能不能交易,最终由林冠华拍板。他没着急给决定,而是问:“交流、参观了这么多天,你们感觉如何?“
傅崇碧叹息道:“怎么说呢,抛开战术和部队精气神不说,美国老板的装备和工业的确很令人眼馋。
本以为林老师带咱们折腾这么多年,年年大把烧钱搞军备,也算鸟枪换炮、苦尽甘来,对比抗日战争甚至解放战争那会,可算翻天覆地了。
和美国人这一比较,着实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了什么都喜欢,咱们差距还是很大。”
彭德清道:“美国人那战术真不怎么行,现场指导他们玩了2天穿插,打出来还是火力覆盖、炮兵开路,还分散开火,真让人哭笑不得。不过有一点我看明白了,您上次说陆战1师实力很强,我觉得没错,其他不敢妄下结论,起码看到的几个陆军师的战斗力似乎不如陆战1师。装甲部队不做评价,瓜岛上我们碰到的装甲突击不算离谱,地形限制了美国人运用....…
“我说个美国人明显不行的..…”
张廷发道,"他们那陆军野战防空火力和能力我看拉胯得很,据说严重依赖空军支援,部队显著缺乏中高空防御能力,或许美国人把地空导弹藏好了也说不定。
我在琢磨,今后作战是不是可从这地方下功夫。空军美国人还是挺强的,设备和型号那叫一个齐全,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除了装备外,人员上有什么优点?不可能一点也没有吧?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
傅崇碧道:“他们的军士长、技术士官队伍搞得非常不错,基本都有经验,文化层次比较突出,我看至少高中学历,甚至念过大学的也不少。"“对,他们的部队打光了补充比较容易,不依赖于老兵。”
“所以,你们赞同今后国内新兵征兵招募初中生么?“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迟疑,毕竟这事当时内部讨论引起极大争议,保守派坚决反对,最后确定划到高小。
刘华清毫不犹豫道:"不管怎样,海空军我希望能全部招收初中生,事实上现在很多岗位初中生都难以胜任,不得不额外花费力气去培养,文化水平如果能高一点当然更好。”
彭德清道:"文化素质高一点肯定好,我倒不觉得把门槛提高到初中就是看不起大老粗,主要担心拦线到初中,新兵招募压力太大。义务兵3年固定,轮替不够,缺员太多会带来更多麻烦。”
林冠华沉声道:“没要求一步到位,可以分阶段、分批次实施。
比如,城镇入伍新兵必须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村入伍新兵,要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
再比如,身高也适当提高要求,以前不要求身高,解放后勉强出了个规定,男性新兵身高1.5米以上,女性1.45米以上。我觉得实在太矮了,力量不够很吃亏,建议至少提高5-6公分,再过几年接着提高,1.5米放现在还是个孩子啊。
当兵入伍,当然思想觉悟要过关,但不等于思想觉悟过关就一定能行,要不然为什么不把肢体残疾、觉悟合格的兵员遴选进来呢?”众人交换了下眼神,觉得林冠华这思路比较可取。
虽然很奇怪明明林副总理不分管征兵工作,为什么要讲这一点,后来陆陆续续想通了∶林老师特别建议把这些内容写进考察报告,大概与军队改革有关系。
目前军内抵制进一步改革的保守力量不小,恐怕中央也看出来了。
作为在一线厮杀,尤其亲眼目睹美军实力和后续梯队的4个中将而言,都感觉心头沉甸甸的:人家美帝嘴上说友好,其实在磨刀霍霍啊。珊瑚海决战后,美帝航母一度被打到只有几艘。
现在为止,剔除所有已转出去的航母,美国又重新拥有5艘福莱斯特级、1艘小鹰级、1艘企业级共计7艘大型航母。年底前预计还有1艘福莱斯特级和1艘小鹰级问世,航母就变成9艘。
中国目前是6艘埃塞克斯级、1艘中途岛、3艘鲁莽级、4艘半人马座级,表面看还有点优势,但其实已很小了。
1962年过完,就算中国顺利接收2艘马耳他级,航母差距也很微弱。这期间,美帝长滩级巡洋舰一艘接一艘下水,中国连一艘都没能增加。郡级导弹艇好不容易搞了4艘,相对于美帝下饺子般的孔茨级,差距太大。
对帝国主义不能不认真给予对待,更不能故步自封,要不然纸老虎会变成真老虎,下次开战就该中国吃亏了。
听到4人赞同,林冠华同样松了口气:深化改革都有阻力,虽然他和林、粟、聂等人意见一致,和国防部、四总部观点也基本接近,但军队改革是大事,光在高层统一没用,还需要中坚力量派支持。
最起码这一波开了眼界的将军们思路很清晰,知道军队要什么。讨论完这个,话题重新转移到反潜技术交易上来。
林冠华道:"你们恐怕也看出来了,我们和美国关系比较特殊,一方面打得很凶,另一方面,又不能说太多血海深仇,战场上俘虏的美国人,我们也都客客气气送度假村了,也不针对平民,这和抗日战争还不太一样。
在技术和装备上也有很多特殊处理,比如我们和美国交易了一系列装备,很多不是靠钱买的,而是交换得来的。我们一方面要真诚进行交流,避免双方误判,避免再发生冲突或战争;
另一方面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万一再交手怎么办,这个度很难把握好,大家要认真思考。”众人点头称是,他们也读出了这个正常中带着别扭、合理中充满古怪的气氛。
第二天上午,根据林冠华指点,军事团变更要求:不给潜艇技术也行,要求追加对价,把S2反潜机实物和技术给中国。美方内部迅速讨论,感觉倾向于同意。
一来,美国已在琢磨S3了,S2虽是现役设备,并不算太先进;二来,中国手里有塘鹅反潜机,再给S2并不会显著增强对手实力;三来,对中国反潜技术和设备的渴望压倒了一切,使海军倾向于交换。
最终双方在下午达成协议,美国以1艘白鱼级+6架S2反潜机及配套技术输出为对价,交易中国的先进声呐和反潜设备。林冠华直接与克拉克谈判其他事务,未参与这一项,听说达成谅解共识并签字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有S2后,中途岛级乃至其他航母的反潜机升级终于有着落了,基于S2反潜机机体,还可以搞出WFTracer预警机和TFTrader运输机来,升级后就是E-1预警机和C-1舰载运输机。
对中国而言,舰载运输机需求不大,舰载预警机属于燃眉之急。当然,国产E-1肯定和美帝E-1截然不同。
说白了,中国就差在航空机体上,电子尤其雷达和计算机控制设备非但不差,甚至还有优势,这是美帝也承认的,故而才觉得出售S2不会显著增强对手实力。
没有s2,中国大不了用塘鹅替代,没有先进反潜设备,美国潜艇将来还会遭遇更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