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动荡(1,33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44章:动荡(1,3300票加更)

以美德再贷款协议和中德总监协定为标志,北京对苏德战事斡旋已基本宣告失败。

5月17日,安理会进行表决。

美国一票否决了东德代表提出的"西德侵略案”,苏联同样一票否决了西德代表提出的“波兰侵略案"

这两份议案中,中、中英、法三国都投了弃权票。至此,有关东西德和平斡旋努力正式宣告失败。

中英法联合呼吁各国遵守《核不扩散》条约,严禁使用核武器或以使用核武器相威胁。

这得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的响应,美苏都装没看见。苏联是积极地装没看见,美国是抽象地装没看见,反正不管怎么说,核武器研发脚步肯定停不下来。

次日,英国大选结果揭晓,未出乎任何观察家预料,连续执政17年的工党落败,保守党以51.7%:45.4%的优势胜出,少量剩余席位归属于无党派独立人士。

经过激烈的党内角逐,安东尼·艾登代表保守党组阁,担任首相;

哈罗德·麦克米伦出任财政大臣,为第二把手;

曾任张伯伦首相的议会私人秘书,1938年9月参加慕尼黑会议、任保守党影子内阁国务大臣的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担任外交大臣,为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把手。

艾登宣誓就任后,第一件事就向媒体许诺彻查南非矿业案,如内阁有人徇私舞弊,不介意送人吃牢饭。

“完了......英镑完了......彻底完了....…”

英镑汇率非但没因新内阁组建而提振,相反第一次跌破了2.5大关,黄金叩响了200美元/盎司大关。

欧洲借钱、借黄金给牛牛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基本都猜到了南非矿业怎么回事,保守党内阁大致也清楚,艾登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进一步对工党施加压力,以便给后续操作腾出空间。

不查也不行,远东和本土金融动荡已在严重影响英国经济,使得情况非常微妙。

在国际收支上,英国还算搞到了一笔钱。

莫斯科借着黄金高涨的机会,抛空波兰、东德剩余的全部黄金储备,又把本国黄金卖掉100吨,大量获取外汇。

资金面实在太紧张了,在中国拒绝在逆差时为苏联担保的情况下,所有购物都必须掏硬通货。

能把对华逆差搞成顺差么?

也很不容易。

卢布贬值三周以来,虽然计委增加了工资、提高了收入,但显而易见以卢布计价的物价水平都提高了。

哪怕为冲抵逆差而暂时豁免有关税收,哪怕中国削减了部分出口价,整体上浮力度依然超过20%。

更重要的是,大家预期后续还将进一步上扬,这段时间浩大的开支都靠增发卢布供应量来满足的,黑市卢布汇率是12-14:1,足足比官价高了一倍多。

莫斯科能靠增加出口恢复顺差么?

显然不行,从中国进口日用品更多、更迫切,有些需求甚至在翻着倍上涨。

以药品为例,前线大量伤亡意味着药物需求急速上升,中国雷打不动满足了需求,但顺差就别想了。

卢布主动贬值有个好处,以前那些价格过高的机械设备、机电产品开始具有竞争力了,能对华出口换回收益。

萨布罗夫上台后,在军事和政治上能做的事不太多,尤其布尔加宁自杀后,主席团被架在半空中下不来,能做的只能是经济层面的调整。

苏联很快要进入缺粮季,所以他下令从波兰获取余粮,并按国际行情卖给苏联。

给外汇是绝不可能的,苏联给波兰的“回报"是提供军工设备和现成装备,让波兰动员更多兵力投入苏德战场。

罗科索夫斯基动用了37万波兰一线兵力中的24万,又重组了16万后备役,使波兰很快扩容到50万以上,这也是波茨坦战役苏波联军能维持攻势且战损比相对较好的根源。

波兰已被彻底绑上苏联战车,经济也跟着苏联全面军事化,民用品要大批量从远东进口了。

随着波兰余粮被强制出售,很可能从7月份开始,波兰也会进入缺粮状态。

连续动员体系下,戈尔什科夫代表国防部砍光了剩余的架子师。

确切地说,架子师不是被砍完的,而是全部动员后投入使用,里面加入了动员后的后备兵力、新招募兵力、回归伤兵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兵员,凑拢为近1万人左右的简编师并被投入战场。

由于前线损失较大,后方还在不断深入动员,把边边角角力量都用上,甚至以前不怎么去一线见真章的内务系统部队也拉去填线或在波兰维持秩序,加速动员。

架子师重组过程中,很多人不愿意上前线,找各种关系、门路、理由不去,国防部也没太为难大家,基本上能批都批了,一律按降2级标准送到地方,由计委安排进工厂,填补工厂里后备役人员被征发的缺口。

因人员涉及较多,军工体又按局部动员要求进行维持三班倒运作,戈尔什科夫在主席团要求下,把所有非军工产业工厂关停并转并交给计委管理。

你都不愿意上前线,那就不用继续待军队了。

为避免空军、防空军、陆军说海军闲话,海军元帅可怜兮兮地停掉了不少舰艇建造和人员培训,临时组成海军陆战队去波兰和东德填线,甚至好不容易培养的航母舰载机和海军陆基飞行员也得接受统一调度去投入绞肉机般的战争。

最典型的就是潜艇官兵。

苏联卖了12艘潜艇给中国,又停掉了很多鱼雷艇部队编制,除部分骨干外,全都投入陆战队,即俗称的水兵上岸。

靠如此编组,苏波联军动员并维持了近60万人规模的战略集群,分别由科涅夫、崔可夫和格列齐科统帅,位置基本上与德国三个集团军群对得上。

所以说,波兰政变是苏联军事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没波兰充当血包出钱、出力、出兵,苏联就会被一口气推出东德。

哪怕元帅团知道这样未来存在恶果,及波兰也可能顶不住,但也完全顾不得了。

不吸这一口,马上崩盘;

吸了这一口,不是缓过劲来了嘛!

元帅团认为,进入持久战、消耗战,本质上有利于本方。

苏联+波兰合计2.5亿人口,是德国三倍有余,军队数量更多,军工产业也比德国强,哪怕不用原子弹,元帅团也看不出德国人能拿什么和自己斗!

美国人和北约总不至于为德国统一而下场派兵吧?葛罗米柯都已和英法比荷各国大使交换过意见了,大家意见基本明确:德国维持现状为好,当然,各国也反对莫斯科用核我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