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绞索(18)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04章:绞索(18)

在这轮土地交换中,乌兹别克最重要的收获是获得了里海沿岸海岸线和土地,并把边境线南端推到和伊朗交界处,便乌兹别克和伊朗这两个以前不相邻的国家变成了邻居。

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则通过原土库曼东南通道,获得了剩下的绝大多数王库曼领王,从地图上看,乌兹别克就像是个深深嵌入哈萨克的牛子......

本来哈萨克和土库曼在东南端并不接壤,但这不是阿富汗打通俾路支走廊后换了地,把首己部分领土交给了土库曼,哈萨克又吃了吉尔吉斯和塔吉克剩下的领王么,所以哈萨克和土库曼在东南段也接壤了。

这条走廊被称之为土库曼走廊,宽度约是俾路支两倍,哈萨克就顺着土库曼走廊拿下了剩余的土库曼领王。

如此调整后,乌兹别克与阿富汗又不接壤了,被土库曼走廊(现在称哈萨克走廊)隔开。

这种土地交换很诡异,但显示了主席团的政治功力。

中亚本来有6个国家,折腾重组后变成3个,任何一家独大都是主席团不允许的。

主席团也不允许任何家与周边邻国的领土边界太清晰、太纯粹,这从苏联当初在费尔干纳盆地安排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领土纠缠那抽象劲就可以看出来。

与中国古代的羁縻或牵制差不多,故意形成人为矛盾便于中英仲裁并发挥权力。

只不过中国在林冠华建议下,基于经济发展集约化的自标,放弃了这种手段并陆续进行版图修正。

安徽嵌入江苏的天长划给了江苏;

河南省嵌入山东的范县、台前县也没有形成;甘肃嵌入陕西的庆阳划给了陕西.......

林冠华认为,老祖宗当年手段是有道理的,在交通不发送情沉下,如某省发生动乱,指望邻省进行调度、压制;但在世界已变得越来越紧缩的前提下,这种“智慧"大可不必,完全在给后人增加麻烦。

现在中国领土有3200多万,中央很多精力都在外围,哪有那么多精力天天盯着旧大陆那几千年的纠缠不放?

该整合整合,该移民移民,该纾解矛盾就尽可能纾解。

土客之争、南北冲突、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尽可能予以避免,用其他方式稀释,尤其为争夺王地、水源、山头等基层械斗等最好一个都别发生,全疏散开来。

现在中央都能和西洲通实时电话了,北京去朝歌也不过2天飞机,放20年前,山西到延安可能都得走20天!

苏联情况不一样,苏共主席团必须在中亚维持微妙平衡,哈萨克、乌兹别克、阿富汗三定鼎立无疑最重要。

把鞑靼共和国从俄罗斯系统里拆分出来也是类似道理。

仗打了一年,鞑靼共和国系统包括鞑靼出身的官兵都和中央抱怨:鞑靼共和国只占俄罗斯不过4%人口,却贲献了近10%的动员兵力。

—动员就想着抽鞑靼人,本来都是为国家,抽就抽吧,抽完才发现鞑靼动员率是其他地区2.5倍,这就让人愤愤不平。

最恼火的地方在于,明明已超额、超范围动员并拥护中央了,结果俄罗斯方面还打压、压制我们,该给的合理补偿也不给足,这就让人不能忍了。

狱超共和国人口本来没这么多,是远东土地交易和陆续置换中形成的,如布里亚特蒙古等少数民族离开原来的地方被安置到了欧洲部分。

鞑靼作为欧洲相对较好的地方,离莫斯科不远,喀山还是大城市,承接了很多少数民族。然后俄罗斯—遇征兵就使劲抽鞑靼人。

俄罗斯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鞑靼人和我们人种不同,宗教信仰也不同,既然这么喜欢拥护中央,那你就多出方给中央做贡献,顺带也帮俄罗斯消除隐患。

消息报上来并经核实,主席团面子一下子挂不住了,立即着手调整。

更多意义上还带有警告味道,虽然鞑靼共和国被提升为加盟共和国级,但考虑到前不久卡累利阿共和国刚刚从加盟共和国调整为俄罗斯下属的共和国,说明这地位并不是永久的,没准若干年后战争结束又会放下去,没有什么话说。

中央能提上来,将来也能再放下去,这都根据客观局势需要而进行的合情合理操作。

最后经表决,阿里斯托夫被解除书记处书记、俄罗斯联邦局副局长职务,调任全苏工会主席。这职务本是布尔加宁的,他自杀后一直空缺,现在就让阿里斯托夫去顶。

阿里斯托夫离开主席团后,照例需增补1人,但在增补什维尔尼克(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还是葛罗米柯(外交部长)的提名时,出现了不同意见。

葛罗米柯位置比较重要,经常要参加主席团会议,不给名额说不过去,前几次推迟他进入主席团还可以说工作有失误,现在王耳其和平协定也缔结了,赎买也沟通好了,应该放他进来。

赞同什维尔尼克的人则表示要加大对地方分离主义、阳奉阴违的千部的教育和处理。

最后勃列日涅夫出面和稀泥:两个都加。

米高扬也同意这建议,一口气增补两个,又恢复到11人格局,葛罗米柯排名第10、什维尔尼克排第11,双方皆大欢喜。

唯—倒霉的就是俄罗斯,11个主席团成员已没有一个俄罗斯派代表了。

12月28日,高斯从情报局局长莱因哈德·盖伦中将处获得了确切情报,苏联反击战领导班子已组成。

盖伦在二战时就负责对苏情报侦查和搜集,有正确的地方,也有很多失误。

战后盖伦被美国人聘用并组建了盖伦组织,他汲取了经验和教训,发挥出了更大价值。

他在东德获取了Mig-15的完整情报,并判断其与F-86可以相媲美。

他手下通过收买和渗透,从第比利斯飞机制造厂的一名工人手中得到一把制造Mig-15用的金属打成的壶,又通过拦截火车、收买司机的办法,从运油火车上得到Mig-15使用的燃油。

随后他策反东德国家海运部海运和港口处处长格拉姆施,连带策反其未婚妻,后者是东德政府总理格罗提渥的秘书。

格罗提渥的信件、讲话稿,东德政府机密文件源源不断送到盖伦手上。

更牛逼的是,盖伦甚至还策反了东德副总理卡斯特纳,这次统一战争中,卡斯特纳提供了最重要的情报,尤其是有关东德集群的动向情报。

等西德大军进入波茨坦后,卡斯特纳直接跳反帮西德稳定局面,被任命为东部地区复兴委员会副主席。

虽然很多人看不上跳反的卡斯特纳,但现在有切实需要,得妥善利用。

当盖伦在东德编织起严密情报网后,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

他如法炮制,相继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建立起可靠的情报网,集中全万向莫斯科进军,发起了普菲库斯行动。

因为出色表现,后来阿登纳正式收编了盖伦组织并把他重组为西德情报局。

这次他提供的情报不长,但很关键。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为战役总指挥,朱可夫元帅复出,担任战役总顾问;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担任战役司令部总参谋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