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降维(15)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53章:降维(15)

对工业化带来对外扩张冲动,主席无奈叹息,他强调的就是猛兽出笼容易,如何将其关押在笼子里才是长远。

再说这话已没用了,中国领土从960万扩容到3200多万,本身已被国际社会贴上了“扩张”的标签。

再有多少解释与借口也无力掩盖,只能求得对内心安。

苏联为什么不愿意光明正大出售中国地图集,本质逻辑就是这个,中想把整个汉洲划为版图,莫斯科还不想承认呢。

美国出版的地图集上倒很明确标识出来了:汉西省和澳大利亚领土(中国托管区),但中国将澳洲改名为汉洲,美国也不认,依然称之为澳洲大陆。

对这种事,中国暂时不管,毕竟变动太频繁了,国内地理教科书和地图也一变再变。

林冠华是主张双重标准的,或者说只有一个标准,对中国有利就行,但显然会触动很敏感的神经。

比如说当中国利益与其他世界无产阶级利益相抵触、像冲突时,应该坚持哪条路线?

主席的回答是建立世界革命与全球无产阶级统—战线,林冠华的回答是四个有利于。至于具体团结对象,那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

潜台词就是,团结不了世界无产阶级就不团结了;能团结甚至暂时能团结的国际资产阶级甚至大资产阶级,也可以团结。

具体到埃及乃至运河这件事上事,林冠华就认为支持埃及闹革命、国有化运河是“有病,且病得还不轻”;对纳吉布提出修建阿斯旺大坝的申请,倒可以答应,不过要变双方合作为多方合作、利益共享。

他建议由法国提供资金并负责工程总包,中国派劳动力和工程师去落实,最后以中国收购埃及有关产品的形式帮埃及政府偿还贷款。

换言之,贷款是埃及和法国间的,中国只助贷,连担保也不算。

既然埃及都和中国沟通了,中国也有重要利益,那中方出面让法国纯粹以商业角度考虑问题,不与政治挂钩,同时让英法对埃及政策实现差异化分化也完全合理。

在这里就团结了法国的大资产阶级,与英国当局进行斗争但又不公开撕破脸皮,中间还留了后门:如果有英国商业银行愿意提供融资,中法也愿意接受。

历史上大坝是苏联提供贷款并帮助建立起来的,现在苏联内外交困,彻底不可能了。

与此同时,进攻土耳其、支持印度、威胁伊拉克和叙利亚,又把大量犹太人卖给以色列的苏联在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名声臭不可闻,甚至被认为是比美国还坏的国家。

话不能说得太过直接,对暂时不能团结的世界无产阶级,林冠华管叫“不干涉他国内政”。

对他如此理解“不干涉内政”,主席和总理颇为无奈,甚至表面还没错:你支持人家革命,那不就是明目张胆地干涉内政么?

林冠华的逻辑—贯就是有好处可以支持,没好处最好不要随便表态,因为不知道回旋镖会不会打中自己。

由此,关于埃及问题,常委会初步有了共识,但林冠华的有关理论设想,尤其“四个有利于”的具体方针,主席存在不同意见。

“弼时已把你的文章和他修改后的稿件发给我看了。”主席道,“发在5月号《红旗》上我是赞同的,可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不过,让我写编者按可能写不太来,我觉得其中实用主义的味道过于鲜明,暂时很难表态,需要再多看看。

如果我给你写了编者按,用肯定的语气吧,大家以为我都同意了,那基本不会有反对意见,很难讨论;

如果用否定的语气吧,我确实也不是这个意思,甚至会诱发更多人误解;

如果用讨论、分析、沟通的语气也不太好,人家会认为中央自己都没考虑成熟就把意见先放出来了。

我的编者按或点评就不加了,或让《红旗》编辑部给你加一个……当然,如果少奇同志愿意给你写一个,那就加他的,这不要紧。”

会议气氛有点冷场,大家都琢磨主席说这番话具体是什么意思。

半响后少奇道:“文章我也看了,大体内容我都可以赞同并接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没问题;将3个有利于调整为4个有利于,也反映了冠华同志在理论探索上的进一步成熟与深化,显得更加全面。

如果主席不方便出面,我可以用《红旗》编委会名义写个编者按,不用直接署我的名字,就以《红旗》总编委名义刊发即可,让大家畅所欲言……

当然,如果主席觉得我写了就该署我的名,那可以直接署我的名也无妨。”

林彪看了看主席,又看了看少奇,眉头紧皱,但不吭声。

总理道:“冠华同志的文章,大部分内容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但很多方面又和传统思想、传统理论成果存在重大差异。

我赞同主席暂时不发表意见;少奇同志写编者按也是极好的,他毕竟是中央党校校长么,直接署名倒是不必了。

我建议,常委们如果有意见,都用化名刊载……我以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也用金飞等名字署名嘛,要不然一看是我周恩来说话,下面同志不好随便表态,气氛不够宽松。

我们要让基层能说话,敢讨论,这才是搞理论研究的意义……”

总理稀泥和得很好,他发言后,其他常委都明确表示支持他的意见,毛刘也不反对,这件事最终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散会后,任书记单独和林冠华道:“主席今天说的你也别太多想,我给他修改的文章时间不长,他可能确实还没想好,不一定是反对你的意见。

如果他反对,可能都不建议在《红旗》上刊载,但至少沟通时,他都建议全文刊载,还指示要尽可能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都转载。

少奇同志出面写一样,让大家讨论了再说。”

林冠华笑笑:“没事,不写就不写吧,勉为其难也挺难受,某种程度上说,主席保留意见也是好的,托派这件事都还过不去呢。”

任书记听到这句话有点吃惊,最后又长叹一声,无话可说。

肃反与平反问题追究下去就延伸到夏曦等人的头上,更敏感的是延伸到李韶九头上。

很多基层同志包括受害者家属,要求追究夏曦的责任,至少中央要明确态度;

至于李韶九的问题,主席也要负一定责任,甚至任书记本人在肃反中也有一部分责任。

林冠华本来建议是等平反工作全部完成后出一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1965年十大上公开发表,解决遗留问题,现在关于这件事怎么操作也成为麻烦事。

政治局会议上,陶铸等一堆人就认为,当时不是组织路线问题,是执行力度和政策出了偏差;至于林冠华要求的,必须把共产国际和二十八个半的责任也说清楚,同样意见纷呈。

说来说去,这笔无头账暂时没法善了,还得再拖下来。这件事拖下来,那陈独秀等人再评价的问题还得继续拖,主席为这件事很烦躁。

新中国都成立近15年了,中国革命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没完全弄清楚,继续是一片糊涂账,尤其越早期的事越说不清楚。

到底是陈独秀右倾还是陈独秀执行了共产国际的路线,最终失败后共产国际为免责而把右倾帽子扣在了他头上?

王明搞左倾、搞肃反、反托派等—系列举动,到底是他自己为争权夺利还是说忠实执行共产国际的路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