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调研(3)
高小毕业生无法升学问题刚刚翻过一页,林冠华又问了第二个敏感问题:干部子弟学校是否已全部废除?
这种废除不但指明面上予以废止,且在实践中也没死灰复燃或变相保留的局面。
这里涉及到对教育的根本性判断,早在1952年,主席给总理的一封信中写道,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是教育体制不平等。
主席认为学校过于重考核、重升学,有利于资产阶级和特权阶级人士,家庭背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本给他们极大优势,不利于工农子弟脱颖而出。
后来他甚至当着林冠华的面问:“为什么只能考语数外数理化呢?这不有利于城市阶级、资产阶级么?我看也可以考核劳动技能,这利于工农子弟嘛!”
这表态被林冠华硬生生顶回去了:“考核劳动?考核什么劳动?种田还是做工?挑担还是绣花?
未成年人考核劳动,尤其考核重体力劳动,是中央鼓励基层发展童工的意思么?
我认为不但不应在基础教育中考核劳动,还要把各类重体力劳动从小学日常实践中全部删除!
书都念不好,做什么工呢?没文化去做工,永远处于社会最底层,一辈子翻不了身!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城市阶级的300分不能比工农阶级的300分更高贵,反之亦然!”
很少有人敢当面这么顶主席,可把他气得够呛,但又没办法在理论上驳倒林冠华:未成年劳动考核既无法量化,又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劳动关系,把劳动纳入考核标准,是打算在小学也设置计件考核么?
主席不是不太乐意接受计件考核,认为那是资产阶级法权么?
这一反驳让常委们都会心地笑了:有个熟读《毛选》又敢说话的年轻人,确实难绷。
主席最后只能道:“那你说,怎么才能改变工农子弟受教育不平等问题?”
林冠华慢悠悠道:“我看,先把干部子弟学校解散或平民化了,再来谈教育平等不迟。
您关注的属于结果平等,但我认为应该先关注起点平等、过程平等。
当共产党干部热衷于把自己孩子送育才小学、机关幼儿园,热衷于在权力范围内抽调最好的老师送入干部子弟富集的学校,强调对革命干部子弟降分录取、优先录取、优先选送出国,那是最大、最需要迫切解决的不平等!
老百姓不会抱怨分数考得高的资产阶级子弟,但对200多分上清华,保送干部子弟进重点中学,遴选高干子弟去外国留学深造、回国谋求好职位的行为意见很大!”
这又让主席沉默了。
干部子弟学校发展他知道,李力群不就办了育才小学么?聂帅不就办了荣臻子弟小学(北京八一中学)?
优先遴选并保送干部子弟出国留学也是他批准的,这也是为什么“4821”规定必须从军级以上干部子女中选拔。
很显然,林冠华认为这也是不平等。
主席想解决的不平等和林冠华考虑的不平等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最后没办法,他只能让林冠华先来解决前一个不平等。
针对不平等问题,林冠华祭出4招:
第一,全国统招院校集中招生、统—划线,不至于让北京、上海等高等教育富集地区获得概率优势;
第二,出国留学设置遴选考试并正式公布;
第三,明令停止任何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兴办附属于单位的子弟学校,切断经费往来,全部移交地方管理;
第四,明文废弃所有特权招生,要求根据地域划片、就近入学,不得以任何身份障碍。
凡事都有例外,一刀切也不好使,有些后门避免不了。比如,机关幼儿园虽然撤销了“机关”两字,但因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可实行收费,原机关幼儿园收费━般都比普通幼儿园要高,有些甚至要高出一半甚至1倍,无形中把普通家庭拦在门外,这相对而言只能允许。
又比如,虽要求就近入学,但很多地方习惯性把最好的小学配置在机关大院附近,配置在国家公务人员集中的安置房小区附近,就近后往往集中为干部子弟提供方便,无非不拒绝正好也在附近的其他家庭子弟入学。
林冠华认为存在即合理,事实上不能完全规避。
这已是他能接受的最大限度了,如果再以身份、推荐、担保等任何地域外的因素竖起“招生壁垒”就无法容忍了。
李芸生也没想到林冠华突然问这个,手忙脚乱进行回答,先总体上表示否定,再一条条讲解采取的政策。
他才讲了2分钟就被林冠华打断了:“你不用这么复杂,把政策全讲给我听,回答我几个问题就行……
第一,近三年山东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乃至重点高小招生中,除烈士子女降分录取外,你们还对什么情况的家庭子女采取降分录取政策?
第二,刚才说的三类重点学校有多少保送生、特长生或类似的、不经过统一招考的学生入学?比例多少?绝对数多少?招收他们入学的依据又是什么?
第三,所有降分录取、走非统一招生渠道录取的学生,有没有贯彻公开原则?有没有在学校附近张榜公示他们为什么能走捷径?
公示信息有没有明确他们的家庭出身、父母姓名及所在单位和对应职务?”
李芸生满头大汗,期期艾艾地说不出话来,在场的谭启龙等人也觉得很不好回答。
这几个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
林冠华叹了口气,转头对杨秀峰道:“围绕刚才问的三个问题,山东教育厅应该写一份完整公文向教育部专门报告;各省也应进行类似汇报。
我们必须重申,所有统一考试都必须严肃,不能给任何人留下走后门的便利渠道。
原则上,除烈士子女可降分录取外,其他家庭—律不得降分录取;政治背景不得作为加分项,以免机关干部暗箱操作;
原则上,除省级教育厅组织的全省性质、地区级的学科竞赛,可根据获奖保送学生外,其他情况一律不得保送;
原则上,除体育水平达到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可按体育特长生保送外,其他特长一律不得保送。
总体上保送生比例不得超过当期招生人数的3%。
教育部要对各省教育厅、各地市教育局考核这几项工作,作为评定依据。招生腐败是性质更恶劣的腐败,查到一起处理一起,对干部任用实行一票否决。
对已违规招录的学生,要切实清退或安排转学,妥善处理并公开说明,寻求群众谅解,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
如有地方行政干部施加压力,要求教育系统违规招录,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可向上级报告,一直报告到教育部为止。
教育系统和公安系统一样都实行双重领导,我们也开设了政务系统,要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工作、保持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