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调研(4)
由于朱可夫向莫斯科承诺的胜利之门迟迟未能打开,主席团似乎更倾向于华西列夫斯基的保守意见。
不过,6月30日,当美国宣布第一次载人飞行顺利完成时,依然给莫斯科极大震动并影响后续决策。
自由7号飞船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5号发射升空,上面搭载了美国宇航员艾伦·谢泼德。
短短120秒内,助推的水星-红石3火箭将飞船加速至6.3G,在地面等待的人们收听到了他从无线电中发回的话语:“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虽然未能实现环绕飞行,但技术上并非一无是处,飞船返回地面时整体打开降落伞,溅落在海中并被直升机打捞到航母甲板上。
严格意义来说,这比神舟1号通过空中弹射,让航天员张开降落伞落地的回收方式的安全系数更高。
美国媒体包括克拉克本人都比较谨慎,没简单比对中美载人飞行的优缺点,只热情洋溢歌颂第一个美国人“冲出地球”。
根据NASA提供的时间表,克拉克表示接下去半年里将至少进行2次载人飞船发射,实现环绕飞行,如一切顺利,将在圣诞节前表演太空出舱甚至太空漫步。
这都非常鼓舞人心,国会觉得给NASA的钱也没打水漂。虽然落后了几个月,但至少干出来了,凭借美国深厚的实力和底蕴一定能后来居上。
二战前夕,无论装甲战还是航母战,美国都未领先,战后都成为领先者,在高边疆领域,只要假以时日、持续发力,压倒对手必然不难。
借此利好刺激,三军装备更新的197亿美元预算在讨价还价到178亿后,基本上也批了。
不管怎么说,克大帅借苏德战争出清落后装备,顺带削弱苏联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认为非常高明。
美国飞船回收成功后,宝洁公司大作广告,安排旗下帮宝适牌婴儿尿不湿快速上市。
尿不湿本来是美国最早发明并大规模推广的,但在50年代还处于纸浆时代并反复利用,非常麻烦。
由林冠华提议,上海日化监制的舒爽牌尿不湿,第一次采用一次性设计并向全球推出。
最开始研发目标是为了解决航天员太空排尿问题,但真正发力点其实是在婴儿市场。
伴随着中国航天员飞行成功,以“中国航天指定产品”为卖点的安心牌一次性尿不湿快速席卷欧美市场。
宝洁公司大为震惊,他们也在折腾这玩意,手忙脚乱推出新产品上市打擂台。
虽然宝洁整体品牌影响力超过上海日化甚多,但第一次载人飞行成功和中国航天指定等背书实在太强大了,无形中全是广告。
再加―次性使用的全新概念,非常吸引赶时髦的欧美家庭,宝洁新产品根本无人问津。
眼看中国竞争者节节攀升,宝洁只能通过赞助NASA并催促其快速上天来加以抗衡。
再不成功,预热的钱就全部打了水漂,一看到成功,宝洁同样欣喜若狂,加速推广。
圣诞前搞太空漫步这种明确的时间表,既有克拉克等人的催促,也和宝洁等赞助商的巨大压力分不开。
和历史上赫鲁晓夫轻蔑评价美国载人飞行是“跳蚤的一跃”不同,中国国防科工委给予NASA这次发射充分肯定并发去贺电。
聂帅对外表示,在神舟2号发射中,中国也将实行飞船“整体回收”,目前具体时间表还未排定,如1963年赶不上就安排在1964年上半年。
无论如何,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起携手共进、共同探索宇宙奥秘……
这就是颗明晃晃的烟幕弹,科工委真正要着力的是北斗1-4号卫星,这几个都上天后,1964年上半年林冠华准备完成第一次卫星导航测试:引导巡航导弹从700公里外向预定战区发起攻击。
中美相互就载人飞行发贺电的举动让莫斯科特别吃味:人家都联手准备征服浩瀚宇宙了,自认为也算超级大国的苏维埃居然沦落到和手下败将德国人混战不休的地步!
不说开除球籍,至少已把莫斯科从第一梯队里除名了。
面对这种形势与德国死活不愿意媾和的局面,主席团甚至高级干部们坐立不安。
美国赞助商催促着赶紧放飞船,苏联高层话里话外都催促这赶紧结束战事。
这几天遵照华西列夫斯基转入防御后,战线实际情况并未好转多少,德军很快就在南北两路发动反攻并反推,迫使罗科索夫斯基不得不调来预备队才把漏洞补上。
这说明不给予对手极大压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拖延是在慢慢失血。
主席团通知三驾马车:无论如何要尽快取得突破,要么柏林解围,要么重创敌军,迫使对手坐到谈判桌上来。
7月2日,罗科索夫斯基拿出综合设想:在两翼进攻,同时中路伪装空虚、保持防御,引诱德军进攻后投入预备队消灭之。
这既符合朱可夫动用预备队进行决定性战役的胃口,又符合华西列夫斯基防御作战的思路,三人反复商议,最后接受折中案。
三驾马车都懂后方社会动荡不安的危害。
波兰人食不果腹,连土豆都要维持定量配给,地里的野菜、河里的小鱼被罗掘一空;
苏联粮食供应情况也没好到哪去,除了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还能确保供应,其他或多或少也要用土豆充饥,进口粮食倒一船船在送来,但这些玩意基本上每送每光,根本攒不下来。
问题这才7月啊,新一轮秋收要到9月下旬呐,说明缺口非常大。
中国虽然供应了众多作战物资,但为保证军事需求并实现资金平衡,苏联被迫卖掉国际排行第一的毛纺业产业大部分先进设备和原料;被迫将大量牲畜卖给中国抵债。
就这还不够,水电煤气医药公交地铁房租等等市政服务价格轮番上涨,连今年夏天的冰淇淋供应据说都要缩减了。
更糟糕的是战场物资对比,光香烟一节就让元帅们心碎。当苏军将士还和18年前一样,用着粗糙的烟草碎末配《真理报》组成马合烟时,德军早就天翻地覆,享用的全是精致的、带过滤嘴的包装香烟。
一开始苏军以为那是美国人提供的,仔细看才明白,里面绝大部分玩意是中日韩三国生产的,其中中国占了至少7成。
除了香烟,咖啡、伴侣乃至雪茄、砂糖、橄榄油、方便面也很多由中国提供。
很多玩意都是留华派顾问团带回来的,高斯本人就很喜欢红塔山、红梅和芙蓉王,中华也抽,但觉得稍微淡了点,至于小熊猫等特制烟,他尝过但很清楚这玩意不可能大批量供应。
口味特别重的德军才喜欢性子更烈的美国骆驼和万宝路。
不管怎么说,从卷烟供应角度来说,反正德国都需要进口烟草,既然中国比美国要更实惠,还可以拿机床等工业品冲抵,那为什么不多买中国货呢?
美国方面也好交代,多问日本、韩国进口,反正很多产业都是美国资本控制。
苏军士兵们一打完仗就拼命搜罗德国人的后勤补给,为抢方便面、抢香烟甚至能闹到动枪动炮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