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调研(6)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65章:调研(6)

其实在德军靠岸后12小时,苏军已察觉出不对劲,也试图抽调兵力加以遏制。

但很显然,三驾马车大大低估滚装船的效率优势,按传统惯例推演,认为这些军队从上岸到展开没15天以上压根不可能,只从后方抽调了2个师加以维护。

没想到仅仅36小时,第一波冲击已出现了,不到3天就将苏军防线撕扯得七零八落。

这12万生力军不但战斗力不俗,且不打硬仗,直冲着苏波联军最脆弱脆的后勤线路而来。

高斯在华担任顾问期间全程观摩了群山登陆战,对敌后登陆有非同一般的理解。

简单复刻群山登陆是不可能的,德军没这么强大的海军。好在技术进步很快,滚装船模式给了高斯很大启发,再加但泽港一直牢牢掌握在德军手中,他让部队在汉堡等方向多次演练,摸索出了别具一格的办法。

恰好美国又卖了一批大型驱逐舰给德国,欧泰又到货了一批大型滚装船,在中国锻炼海军的人员也陆续回国,全被他捏合到了一起。

本来苏军要维持5万吨/日的补给线就岌岌可危,被这么搅和后,大批物资被摧毁,送达前线的补给数骤然下降到连1万吨/日都到不了的地步。

更麻烦的是德军还尽可能搜罗并征用了所有看得到的机车和车皮,别说苏军驱逐不了他们,就算能够,后续也没足够交通工具,前线迅速陷入缺粮少弹没油的窘迫。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莫斯科慌了手脚,比留佐夫想从本土再搜罗部队顶上,但很显然,后方既没有那么多部队,在时间上也来不及;戈尔什科夫想用海军截击德军,孱弱的波罗的海舰队目前压根不是德军对手。

连近在咫尺的加里宁格勒派出的飞机也全被德军撕扯成碎片。

罗科索夫斯基使出吃奶的力气,把华沙方向所有部队包括工人纠察队、物资运输队等力量全部冲上去堵漏,还从前线迅速调集坦克师回援。

但华沙兵力太弱,前方回援太慢,根本顶不住。

8月4日,登陆后第5天,德军占领波兰西南方向约120公里处的罗兹,不但俘虏了大批苏波军队,还截获了苏军囤积在罗兹的作战物资。

巴尔克一方面下令将食物补给分配给俘虏和普通民众,另一方面准备消灭扑上来的6万多苏军。

令他瞠目结舌的场面出现了,很多波兰俘虏表态愿意和德军一起与苏军作战。

一问原因,居然是因为作为敌人的德军在分配物资和食物补给上比作为盟友的苏联或本国政府更大方。

连罗兹市民也承认政府实施了严格的食物配给,一周只能吃到1次面包,其他全都是土豆,热量摄入已下降到2200大卡,压根就吃不饱!

要不是现在是夏季,否则冬天就这伙食标准估计得饿死不少人。

高斯得知情况后大喜过望,立即着手安顿已被德国承认的波兰流亡政府去罗兹安家并恢复管理,同时叮嘱巴尔克在保障自身需要后,尽可能引导波兰人去截取、掠夺苏波联军的后勤补给。

不管怎么说,罗兹毕竟不在1933年国境线范围内,如果德军大咧咧将其占领并和18年前一样出动盖世太保维持秩序,那政治口碑必将全面炸裂。

把波兰临时政府请过来,还给他们组织纠察队、警察乃至武装力量不就好了么?

波兰人固然不喜欢德国,但必然也不喜欢苏联,不需要让波兰人喜欢德国,只要让他们更仇恨苏联即可!

8月6日,波兰国家军在罗兹重建并宣布配合德军作战。次日,巴尔克击退了扑上来的4万多苏波联军,基本切断了前线苏波联军的所有大型补给线。

甚至莫斯科通过飞机空投都是奢望,但泽、罗兹建立起了F-4/F-5走廊,掌握了完全制空权。

在波兰流亡政府宣布回归并以罗兹为临时首都的当口,林冠华等人结束在上海的调研,坐船去台湾。

由于江西、福建一把手不赞同林冠华的意见,故调研名单上也没两省,江苏-安徽-浙江后回转去上海,最后从上海外高桥码头离开。

去台湾过程中,海军不但将阿拉斯加级提供给林冠华乘坐,还出动一整支巡洋舰编队护航。

杨秀峰颇为惊讶,再一想终于回过神来:林副总理还是现役海军上将、军委委员呐!

林冠华也不多解释自己顺带还要在船上捣鼓控制系统和软件的事,这是高度机密,特意去搞船肯定会被有心人盯上,但这样不经意间调度一下,外界只会以为他不过就坐下船而已。

台湾三巨头:省委书记江华、省长常经国、省人大主任吴石都来迎接,唯独政协主席陈诚不在。

倒不是陈诚摆谱,实在是他也进入了肝癌晚期,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很快也要与杜冷丁为伴了。

总理倒招呼陈诚来北京治病,但陈诚并不太想离开台湾,继续在台北治疗。

懂的都懂,肝癌晚期基本治不好,去医院无非就是拖延时间而已,这也是陈诚不愿意北上的重要原因。

在和吴石握手时,林冠华特意加了点力量,还朝对方挤了挤眼睛,吴石心领神会:林老师知道我身份。

到目前为止,为避免诱发震荡,吴石真实身份还没回归,只有最高层少数几人才知道,多一个人知道,他内心就多一份欣慰。

只不过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如果林冠华没来,他应该已牺牲了十多年了。

杨秀峰还是第一次到台湾来,总体感觉台湾教育抓得还是比较紧,当然因基础不行,和江苏、浙江还有较大差距。

林冠华在调研中特意谈到“去皇民化”、“去殖民化”问题,台湾高层都表示这件事已基本解决,目前台湾没有一所学校再单独开设日语作为中小学外语,高考中选考日语的比重也几乎等于零。

目前台湾外语基本全是英语,毕竟45年台湾光复后就开始办这件事,哪怕刚刚出生也到了高中毕业的时候。

留下来的老师都进行了梳理和清洗,没发现这方面问题,至于崇美、恐美等情况,在台湾解放前或许还有,但台湾解放也13年了,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关情况。

在汇报教育时,常经国还不失时机地就有关经济项目进行疏通。

林冠华坦率表示:台湾既没过得去的铁矿,煤矿储量也不多,大规模新建传统钢铁厂没啥必要。

就台湾的发展速度,自产煤炭连应付发电需要都不够,还得从岛外调运。

考虑到台湾海运发达,同时造船、机械等企业需要优质钢材,他建议以电炉钢、合金钢发展为主,搞精品化,至于普通钢材从大陆调运即可,从综合成本而言是更节约的成本的。

上海宝钢项目经过整顿,产出量已在持续上升,他建议可以使用。

林冠华倒同意台湾发展炼化项目,,并建议也考虑在OPUC体系下安排国际石油交割库,用于满足日本、韩国等国需要,具体地址考虑设在高雄。

这样高雄石化、厦门石化、茂名石化等基本就能满足东南半弧石化产品需求,还能依托石油发展化肥产业,满足岛内需求。

常经国个人也认为搞钢铁工业没啥可能,炼化都要花大力气争取,没想到林副总理爽快认可,倒让他特别高兴。

林冠华特意强调了无烟工业――旅游业,目前海南和巴厘岛发展特别好,溜山岛(马尔代夫)也在考虑开发,台湾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竞争者也不少,所以在发展工业时,特别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破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