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调研(12)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71章:调研(12)

以波以德戈尔内的地位,主持实施新方案就等于总书记,但勃列日涅夫不明说,要等米高扬点头。

米高扬不点头,谁也做不了总书记,这是目前特殊的政治力量决定的。

米高扬又问其他人:“其他同志还有意见么?”

赞同者其实并不多,但反对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现在这局面,不是光反对就行,还得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来。

只会哗哗不会干事,只会政治正确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惹人厌。

再说,何苦直接与波德戈尔内翻脸,没见库纳耶夫、谢列斯特乃至勃列日涅夫已都赞同了么?9个主席团成员他已有4票,米高扬和柯西金不反对,那已经过半数了。

于是会议通过决定:

-波德戈尔内接任总书记;

-谢列平为书记处排名第一的书记;

-分管农业的部长会议副主席波利扬斯基从政治局候补委员晋升为主席团成员;

本来这位置应该属于老资格的书记处书记科兹洛夫,后者不但资历深厚,且与军工体关系密切,有军方鼎力支持。

好巧不巧,因为工作劳累,他在几个月前脑溢血突发而卧病在床,别说当总书记了,书记处的活都无法再胜任了。

勃列日涅夫本想推荐小弟契尔年科进政治局,但后者实在太年轻,资历不够。

米高扬也安抚了他,安排勃列日涅夫的另一个心腹,黑色冶金工业部部长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兼任计委副主席。

理由当然是这几年钢铁工业搞得很不错,产能节节攀升,有效满足了国内需要还能对外出口,实际就是笼络并加强团结。

米高扬倒是不担心勃列日涅夫会反对自己,他担忧勃勃给波德戈尔内下绊子。

吉洪诺夫的水平他很清楚,除能忠实执行上级指令、善待工人外,其他乏善可陈,但没办法,现在只能这么搞。

8月28日,苏共召开临时中央全会,波德戈尔内任命正式获得通过并迅速公布,从上到下无不松了口气。

萨布罗夫辞职后,总书记都空缺5天了,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波德戈尔内在临时中央全会了做了简短讲话,表示谋求可能的停战,但做好进一步保卫祖国、保卫波兰的准备。

随后他宣布新任命:

-巴格拉米扬元帅成为新任国防部长,原国防部长戈尔什科夫降为第一副部长,仍兼海军司令员;

-派遣善于防守的崔可夫元帅去波兰上任,名头是华沙条约缔约国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受三驾马车指挥;

-安排格列齐科元帅为大本营总预备队司令员,负责编练后备部队。

巴格拉米杨取代戈尔什科夫上台,是波德戈尔内认为戈尔什科夫对国内情况调节不利,尤其目前情况下,海军不但没能发挥价值反而还在不断消耗力量,让他抽调海军力量填线又不愿意,这导致了陆军、空军等诸多方面不满。

虽然能理解戈尔什科夫的想法,但现在情况特殊,只能安排换人;

本来他属意格列齐科当国防部长,后者在基辅军区当司令员时和波德戈尔内关系非常好,是典型的乌克兰派。

问题在于,格列齐科天天和崔可夫一起喊使用核武器,不但让主席团厌烦,也让波德戈尔内担心,干脆先安排到后备军保护起来,等机会合适再出山。

崔可夫情况同样如此,让他去华沙就是让他少在莫斯科聒噪。

当然,说要“保卫波兰”也并非完全作假,波德戈尔内还要求计委向波兰紧急提供100万吨小麦+500万吨土豆,用于解决迫在眉睫的饥荒问题,同时想办法加速补充前线部队的损失与装备物资缺口。

资金不足就先问中国进口,反正他去过北京了,中方完全同意追加出口量。

年底结算也不用担心,不是马上要和捷克、罗马尼亚谈“赎买”嘛。

其实波德戈尔内内心很清楚,按中国给的调停案走,大概德国是能接受的,无非就是赎买价格怎么算的问题。

至于德国说的什么梅梅尔走廊等乱七八糟的事全都可以不理会,到时候两家一分波兰就拉倒。

但他心里更清楚,如果按这个方案去谈,国内一定会反对,军方不赞同,老百姓也不一定乐意,总觉得是城下之盟。

难道让捷克、罗马尼亚赎买领土和让德国赎买领土有本质区别么?

那当然不一样。

给了德国,将来就搞不来了;给了捷克、罗马尼亚,说不定还有机会。

现在捷克、罗马尼亚是中国罩着的,中美必有一战的可能性莫斯科也看得很清楚,波德戈尔内觉得没准将来有机会呢。

给捷克、罗马尼亚能稳固侧翼,挽回彼此关系,给德国能捞到什么?

如果非要通过割肉来增强任何一方的实力,肯定优先给小国啊,要不然前段时间让步给芬兰为什么这么坦然?出售人口给以色列为什么如此丝滑?

捷克、罗马尼亚比芬兰强得多,但比起中、德不是一个体量的对手。

再说,给捷克和罗马尼亚是主动给,给德国是被动给,面子上首先就不一样。

搞东西波兰是没办法的下策,但凡有其他办法,他都不愿意接受。

“为了新波兰,前进!”

当中国宣布从华沙撤离外交机构并进一步对苏德调停、当苏德双方都盘算如何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时,波兰国家军在前线发动了一浪接—浪的进攻。

德国既要持续保持对苏军事压力,又不能显得太咄咄逼人以至于一拍两散,动用波兰人打仗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曼施坦因无师自通地掌握了支援部队用法,让波兰国家军加速进攻。

武器、弹药是现成的,反正有一大堆苏联装备,至于物资和粮食从后方搞一点问题也不大。

完全白送当然不行,德国自己都还在贷款打仗呢,收钱理直气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