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调研(13,18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72章:调研(13,1800票加更)

胡乔木接过如有千钧重的文稿,硬着头皮道:“主席,这合适么?”?

“有什么不合适的?”

主席不悦道,“难道我现在连发表意见的权力都没了么?还是说,各大报刊不允许刊载我的文字?”

“不是,我的意思是……”

胡乔木吞吞吐吐道,“您如果署名,会不会?”

“哦,你担心这个。署真名是不妥的,讨论就讨论,以势压人不好,给我用个笔名吧……比如叫……李德胜。”

还没等胡乔木接茬,主席又摇头,“李德胜这名字好多人知道,再用也不妥。换个名字……李文革……不……李革文!也不要首先发在两报一刊上,我看先发《光明日报》吧。”

胡乔木松了口气,稍后又迟疑道:“如果有领导同志追着我问具体是谁,是一点都不能透露,还是可透露到一定级别?”

主席叹了口气:“都不透露,你的工作也难做;都透露,取笔名又没了意义……这样吧,以能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同志为限,他们如果来问,你可以说,他们不问,你不用主动透露。”

胡乔木如释重负。

“目前文章发表渠道还畅通吧?会不会受到打压、扣留等?”

“那倒没有,一直以来都比较畅通,最近这几年发展更比较快。”

胡乔木介绍道,“根据林老师要求,目前位于省会城市的报刊编辑部都已接入政务网,原本需电传的文字都用专用报文系统传输,既方便又快捷;

印刷设备方面,很早以前林老师就推荐引入德国设备更新并升级,如德国三大巨头海德堡、曼罗兰、高宝(KBA)等,我听说印钞技术也从德国引入后改良,目前核心期刊都装备有先进的四色高速胶印设备。

考虑到国产印刷机距离德国原装产品还有技术差距,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林副总理又指示外贸部利用德国追加出口、降低价格的机会,用其他日用物资换来了14套最新设备,说要丰富文化产业,淘汰旧设备,目前这些……”

说到这里,他忽然下意识卡住不说了。

“怎么不说了?”

胡乔木没敢吭声。

主席叹了口气:“没你想得那么复杂,我发表点意见不是要批判谁,我只是表示提醒。

冠华同志工作还是很出色的,但不能说他每句话都对吧?就算他每句话都对,也该允许别人质疑吧?

我们作为党的高级干部,不能那么霸道,听不进丝毫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声音,你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

“总而言之,报刊产业发展很迅速,印刷业、新闻造纸业进步也很大。

刚建国时,我们需要从苏联乃至加拿大进口新闻纸;现在我们不但不进口,反而都可以大规模出口了,苏联远东地区、朝鲜、南亚等新闻纸全是我们提供的。”

胡乔木又道,“林副总理还指示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我们原来往每个高校发几份重要党报党刊放图书馆或报刊亭,现在是每个班提供4份报纸,分别是《参考消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经济日报》….”

主席楞了下:“这些报纸每个班都有?是白送的还是教育部出钱?”

“基本上教育部出钱,算提供给各大学的书报费,不过按内部批量作价打了最低折扣,收成本价……”

胡乔木补充道,“上次听林老师说,这样每个学生一年平均下来3元书报费,全国算600万高校在校生,1年也不到2000万;他打算后续再加送杂志之类的,争取提高到每年5块钱书报费,并争取能覆盖到每个中专。

具体账我算不过来,反正印量、订量确实增加了很多,平均印刷成本都降低了,各大报社都非常高兴,我们也愿意更多内容让大学生们知晓。”

主席评价道:“这事办得不错,但没人和我说。”“啊,我以为教育部肯定汇报了,我就没说。”

胡乔木急忙道,“不过也是从今年元旦才开始办的,去年还没有。去年给学生们发了校服,今年要给高中生们发校服,大学生就增发报纸了……”

主席叹了口气:“小林比谭老板会搞宣传啊……”这句话胡乔木就不敢接了,因为不管怎么接都是错的。他又不是傻子,看不懂林冠华扶持广电系统的用意,令他惊悚的是,居然连蓝萍也站在林冠华这边。

主席难道连夫人也不沟通么?这他绝对不相信。

他还看到了甘肃省委包括毛岸英也赞同这观点,整个人都傻了,最后得出结论:蓝萍不是不知道,但就这么表态了,就像康生事件上她就是那么说了,你能咋地吧?

至于岸英可能确实不知情。

所以他为主席执意要发文感到不安,但主席说得也对,总不能质疑都不能质疑吧?连主席都没这么霸道。

当主席的文章发表时,波兰前线已进入白热化。

中国大使馆撤退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所有欧美、上约国家大使馆全部撤离,只留下苏联大使馆还在运作。

懂的都懂,苏联对大使馆不是普通的外交机构,而变成苏联在波兰的协调机构。

离开华沙时,哥穆尔卡嚎啕大哭却毫无办法。

中国只不过带他撤退到布达佩斯,欧美走得更远,纷纷表示对波兰临时政府的承认,至少是“交战团体”的认可。

当中尤其以英法最为积极和热衷,两国甚至送了一堆粮食充当人道主义物资。

波兰临时政府可不再是只会伸手要援助的流亡团体了,那也是有军队、有地盘、有实力的机构了,岂能不提早布局用于钳制苏德?

临时政府也迫切希望获得美英法认可,以为自己晋升之阶。

随着不断进攻,对面不断倒戈,波兰临时政府地盘如同滚雪球─般膨胀,人口也从最初的400来万扩大到600多万。

从整个波兰来说,人口快速减少,已从战前的3070万出头下降到只有2700万出头。

减少的300多万分很多种情况:

-犹太人少了近120万,他们被卖给了以色列;

-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人少了30万,他们去了这两国;-近60万人口逃亡沦为难民,被捷克转运到南美和南非,捷克甚至还靠着收拢难民赚了一大笔钱;

-160多万人因为各种原因丧生,其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近100万,还有60多万平民或是战火波及,或是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

100万波兰军人阵亡不全是德国人造成的,苏联人有责任,波兰人自己内讧也有责任,谁责任更大现在说不上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