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总攻(12)
南斯拉夫是异常复杂的国家,复杂到近乎让人看不懂,甚至林冠华敢断言,其实铁托也不完全懂南斯拉夫人,否则就不会推出一系列诸如主权自治、各国轮流执政、经济共和国独立、改联邦化为邦联化等在他看来非常脑残的政策。
这里渗透了政治斗争的重要因素。
匈牙利战役胜利后,随着南斯拉夫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以南共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中央书记、南联邦共和国副总统亚历山大·兰科维奇和南共联盟中央委员、联邦执行委员会委员、联邦内务国务秘书(内务部长)斯维蒂斯拉夫·斯特法诺维奇为首的派别与铁托等人产生了严重冲突。
前者人称"保守派"或"集权派”,主张进—步学习中国体制,,全面强化中央集权,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反对铁托的社会主义自治经济体制改革与民族自治制度。
双方矛盾逐渐公开化。
兰科维奇等人反对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路线,鼓吹奉行铁腕政策,主张恢复国家主义,反对削弱联邦中央权力和向各共和国和自治省放权,要求取消地方自治并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
尤其林冠华在蒙古彻底削藩后,兰科维奇深受鼓舞和启发,也主张削藩,建立以塞尔维亚为核心的单—制国家。
在东欧特色路线中,纳吉、齐奥塞斯库算同情兰科维奇,因为他们也主张单—制,杜布切克支持铁托,因为捷克斯洛伐克与南斯拉夫类似,两个联邦主体要求平权,否则可能分裂。
霍查在南斯拉夫问题上非常神经质,一方面赞同兰科维奇的铁腕,另一方面又要求南斯拉夫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人享有独特的自治权。
铁托对这件事异常敏感,兰科维奇不但是二号人物,某种程度上还算是接班人。
如果兰科维奇是这个特点,将来很可能变成睡在自己身边的赫鲁晓夫,在自己死后像清算斯大林—样清算自己。
他很担忧兰科维奇与中国联合把自己搞下去,又小心翼翼地观察许久。
最后确定,中国从未明确支持兰科维奇的意图,包括林冠华在内的中国高层也未具体介入过有关南斯拉夫高层政治,纯粹是兰科维奇自己想这么搞。
铁托终于松了口气,在1966年发动了“清算兰科维奇集团”的政治运动,一方面要把兰科维奇搞下台,另一方面针对性地打压塞尔维亚。
铁托是克罗地亚人,你搞大塞尔维亚,置我铁托于何地?
9月,塞尔维亚共盟中央委员会举行会议,决定将兰科维奇开除出党。同年10月南共联盟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将兰科维奇开除出南共联盟的决定,但保留了兰科维奇的军籍和曾获得的人民英雄称号
与此同时,南共在党内外开展了大规模清算官僚主义和中央集权主义势力的斗争,大批塞尔维亚族党政干部和人民军中的塞族军官被清洗。
兰科维奇倒台被认为是塞尔维亚人和中央集权主义势力的失败,这大大刺激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让塞克间的矛盾变得更严重。
主席得知这件事后,也叹了口气并感到深深无奈: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这件事,几乎成了每个共产党领袖的心病,甚至称得上夙夜难安。
选个有能力但不听话的接班人,很可能死后反攻倒算;选择听话但能力一般的接班人,很可能再次政局动荡。
目前听话的接班人在自己死后还是不是听话,完全可以商榷。
以前主席还有些侥幸,看完党史,研究了“老实人”、“文攻武卫"派的种种局面,他就知道,最高首脑光靠听话绝对稳不住,真听话还是权宜之计奉承自己,很多时候也难以辨别。
这是主席在九大至十大间最深、最复杂的感悟,前面看了赫鲁晓夫的表演,再看兰科维奇就更透彻。为什么―说再评价斯大林主席就保持沉默?不是斯大林对主席有多器重,而是他怕开这个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难道在此之前兰科维奇执行铁托路线不得力么?不得力的话,兰科维奇又怎么成为二号人物和接班人的?
中国不便直接介入南斯拉夫内部事务,一旦介入,苏南分裂很可能又会在中南关系过程中上演,这对稳固东欧局势相当不利,中国已开始向滨海进军了,一旦中南冲突,南斯拉夫又会被美国拉过去。
面对东欧绝不容有失的格局,中方只能容忍。
最终,中央派遣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刘澜涛、外联部长刘宁一组成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对南共内部政治动作表示“理解”,只委婉规劝铁托,不要和斯大林—样搞大清洗,尤其不要轻易谈肉体消灭,高级干部要有基本的体面。
如你觉得兰科维奇碍眼,可放他出国隐居,你看我们的蒙古大汗不就去苏联"疗养”了么?
铁托听懂了暗示,再加本来也没想杀兰科维奇,在大规模批判后,让克罗地亚人当上了内务部长,安排兰科维奇去隐居并“闭门思过”,隐居地点别具一格,没安排在塞尔维亚老家,而是去克罗地亚。
至于阿尔巴尼亚人要求的科索沃自治共和国,又被铁托所否定和镇压。
美国同样拉拢过南斯拉夫,希望对方靠过来增加助力,分化东欧阵营,但铁托不太看得上肯尼迪,对他那套嗤之以鼻。
虚与委蛇依然免不了,自由军团重新招募后,南斯拉夫境内也有人偷偷跑路去参加自由军团,铁托只作不知。
东欧国家有人跑路去参加自由军团,南斯拉夫算是第一家,连向来想走西方路线的捷克都没有发生,可谓咄咄怪事。
另一方面,铁托又派遣兵力,同捷克、匈牙利一起打垮了入侵的西波兰,似乎又像是共产主义的有力捍卫者。
林冠华对此认识相当深刻:倘若中国还是积贫积弱,压根无力干涉东欧事务的国家,南斯拉夫未必是如此态度。恰恰因为中国展现出来的实力及英美屡屡受挫的格局,使铁托不得不有所顾忌。
指望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去辩经多半是没戏,因为铁托的革命资历和主席一样老,甚至当铁托率领游击队赶跑德国人独立建国时,中国还在打解放战争呢。
既然铁托那么想做巴尔干地区领袖领,不妨暂时哄—哄,让他对付希腊军政府再说,免得铁托误以为中国会扶持兰科维奇与他作对,横竖是些废旧军火,反正都是白来的,送出去不心疼。
支持希腊共产党反对军政府何错之有,本来也算东欧布局的重要一环。
9月的国际局势越发混沌。
那些刚从利比亚战俘营地脱身的英印师,转头又有部分加入了自由军团,去叙利亚与苏联支持的叙利亚政府作战;
部分希腊人加入英国部队,组成了志愿军在塞浦路斯训练,当然从表象上看是塞浦路斯志愿兵;
格林上将指挥的自由军团在筹集有关兵力后,以巴西志愿军的形式跨过托坎廷斯河向西洲方向进攻,幕府方面,一边把境内的巴西刺头塞进自由军团,另一方面又通过克拉克小道给中方持续输入移民、补充兵员与各类物资;
南非方向,爱尔兰人同样加盟作战,但跟随的不是英联邦旗帜,而是自由军团的军旗;
铁托联系上了希腊共产党,一边转达了中国的意思,一边输出部分南斯拉夫拥有的过剩武器,鼓舞他们去闹革命反对军政府。
也不说社会主义革命啥的,你们先推翻反动的军政府再说.....
牛牛的颓势越发明显。
所有第8集团军麾下的英印师在追击作战中全部完蛋,不是战死就是成为俘虏;逃跑不够麻利的其他部队也在陆续损失。
王宝和钟伟虽然没去当面拦截高达17万的第8集团军,但他们以灵活的手法,不断发动侧翼袭扰,拖延、迟滞对方撤退速度,逼得他们不停改变路线,加剧了利斯上将等人的消耗。
由于携带物资不够充分,再加还要与追击部队交手,第8集团军在逃跑过程中持续缩水,堪称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为能有效挽救这支硕果仅存的正规本土部队,皇家空军剩余的力量全部集结起来,或是空投物资、或给予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