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总攻(20)
“小林认为,类似南非战役这种高强度对抗水平只能持续到年底。部队要在年底之前,把局面基本定下来……”
总理补充道,“如果定不下来,需要延长,中间必然会有对抗强度削弱的时间,即所谓停停打打。”
“不能继续扩大产能么?”
主席叹息道,“加班加点不够用,能不能再新开生产线扩容呢?”
“扩容到极限了,或者说,就算可以扩容,在6-9个月内扩张余地也不大。”
陈云道,“国防科工委、总装和财政系统对接过了,包括荣臻也很为这件事伤脑筋,但余地不大就是不大……
导弹是一个体系,不光是巡航导弹,还包括战术导弹、空空导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单兵防空导弹等一系列品种,甚至运载火箭还和这些产业密切相关。
最开始为了确保北斗系统、通信卫星、侦查卫星有足够火箭用,优先级予以提升,后续才生产其他配套产品。与此同时,研发也在紧锣密鼓推进,我们既要考虑库存,还要兼顾先进性,落后产品生产太多,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除此之外,其他涉及面也拉扯产能。
比如122火箭炮、龙卷风火箭炮效果很好,需要迫切生产。但火箭弹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火箭……都是关键套路中的一环,需要占用产能。”
主席现在明白了,产能扩容首先要研发到位,其次还要足够的精密设备、先进工业母机乃至集成电路生产,有些国内可以解决,有些国内解决不了,全靠进口。
林冠华为什么并购了瑞士几个机床集团,还把看得到、能买来的先进机床全包圆,其实已预设了如此场景。
光有设备没人也不行,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都有缺口,三班倒本身已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再上新产能就要挤压其他产业的技术人员。
先不说能不能顺利转型,单就人头就凑不拢。
更何况战争是全体系对抗,中国不光要用导弹,还有电子装备、海军装备等等,都需要人力资源。
偏偏又不是什么生死存亡的世界大战,中国暂时不能全面动员并实行先军政治。
站在后世诸葛亮立场上,林冠华尽可以批评希特勒不在1939-1940年搞总动员,没有全面军国化,真轮到自己,让中国现在搞总动员,全面军国化,他也觉得动静太大。
有些事不到身临其境是难以深入理解的。
批评希特勒当初没错,中国现在这么搞,也没错。
甚至林冠华还做了妥协,利用白条契机从德国买了一大批122mm火箭弹充实前线库存,毕竟中德这口径的火箭弹通用,恰好德国有不少库存。
本来想好了,国内产能都算国家订货,用战争拉动经济,扩大GDP,现实面前也得微调。
中国也向德国出售导弹,比如战利品当中有一大批美国响尾蛇、麻雀等空空导弹,和中国制式不同,中方留了一批交给专家分析,剩下巧妙出给德国,和其他装备互换。
列席会议的粟裕笑道:“归根到底是这次北非打得太凶猛、太顺手了……本来预计是在托布鲁克给予敌人重大杀伤,这大概需要耗费几个月;再转入反攻,再把班加西拿下来……时间进度估计是12月份。
结果瑞林同志认为联军不经打,没机会耗那么长时间,干脆直接上算了,大反攻就提前了。
提前就提前吧,结果美军突然逃跑。我军当时在班加西守了7天6夜,原本预估敌人能守5天左右,哪晓得3天不到利斯就跑了,这跑了就得追啊,一下子拉到苏尔特。
就像淮海,本来按内线部署,我考虑吃掉常凯申2-3个兵团,结果常凯申非把5个兵团全送上来,那只能吃撑了……”
主席哈哈大笑:“确实啊,我们摆了一桌菜,来了两桌客,没办法,只好把2桌都留下嘛。”
本来中方预计班加西战役的战果是吃13-15万和40万吨物资,结果南亚阵线率先崩溃,罗德里格斯逃跑、利斯左支右绌,最终歼敌30万并缴获80万吨物资!
战果报上来时,别说北京和总前委了,吴瑞林自己都不相信,想方设法要求核实、核准确,不要随意夸大。
反复核实就是这效果,甚至连美泰、被俘的敌人都承认是这战果,那北非战区就如实上报了。
都这样了,伦敦非说只被歼灭13万,中方懒得反驳,账目差错你慢慢和本国人民掰扯吧。
林冠华同样不建议公开通报30万,毕竟还得考虑在华效力的英国专家的感受,这是很微妙的事。
大部分英国专家能理解中国打破殖民体系是正义举动,中国给予专家高额报酬和稳定的生活环境,他们也愿意为之付出。
但人毕竟是民族的、文化的、社会的、国家的产物,很多英国专家内心焦灼,对前线战事很关心,尤其利斯上将伤重不治身亡激起了强烈反响。
突出渲染中方胜利、宣扬造成英国人多少伤亡就过分刺激该群体的敏感神经,毕竟,这次伤亡人群当中有专家们的亲戚、朋友、同学、乡邻……
考虑到英国专家暂时不可或缺,林冠华叮嘱少做刺激他们的事,既然伦敦愿意缩小伤亡数,中方乐得装糊涂。
战果到底多少,将来历史学家、军事学家一定会弄清楚,何必争一时之长短而让别人特别不舒服呢?
杀人本身不是目的,达成最终目标才是胜利。
“既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总前委也进行了部署,南非战役就同意启动吧,也算趁热打铁……”
主席又问,“英国外交大臣要来,你们对此有何评价?”“稼祥同志明天去曼谷,后天正式会晤……”
总理道,“我的判断是,英方可能还在骑墙观望,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我们有意向继续谈,只不过条件不能太低。南非行动不受影响,照常发起,算对谈判的有力策动。
根据可靠情报,北非、地中海、南非战场的英国三军指挥权,英国都交给了美国,目前就剩最后一支舰队没交出去,算讨价还价的本钱,所以我认为,除非美国点头媾和,否则英国单独媾和可能性不大………”
少奇同志刚想开口说话,一阵剧烈咳嗽让他胸闷气急,喘息好久才回过神来。
他问:“我们的应对条件呢?”“要不还是上次建议的5条。”
-英国退出所有殖民地并承认其独立;
-马耳他、塞浦路斯交由中方驻军;
-英国从南非、利比亚全面撤军并赞同完全废弃种族隔离体系;
-英国赞同中国所秉持的非殖民化原则,并认可有关产业补偿殖民时代损失;
-英国向中方支付有关项目中断所导致的赔偿。
“大致要求英国交出皇家海军主力,如4艘马耳他+2艘首相级(含技术)+8艘郡级用于支付赔偿、支付英国战俘的费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