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新策(1)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70章:新策(1)

“哇……这是我爸爸……我看到爸爸了!”

12月31日,京城飘起了小雪,首都三小附近剧院里,低年级学生全聚拢在一起观看最新播放的纪录片《远征》,配合着磅礴的音乐与恢弘场景,很多孩子都忍不住发出欢呼,但这样的声音却第一次听到。

旁边小伙伴立即问:“赵安锐,哪个是你爸爸?”

三战下意识刚想说,忽然想起父母叮嘱,用手指指屏幕角落,胡谄道:“刚才首长后面站着的海军军官就是我爸爸!”

小伙伴们立即投来羡慕的目光,然后问:“你爸爸肩上有几颗星星?几条杠杠杠?”

“2条杠杠、1颗星星!”

孩子们叽叽喳喳交头接耳,有人道:“那是少校哎,我爷爷说,这是营级干部……”

三战如小鸡啄米般点头,嘴角露出狡黠的笑容:这只是我妈妈的军衔,我爸爸可是4颗金星+松枝叶,没杠杠呢!

当然,他也有点想不通,因为林冠华明确表示说自己退役了,以后没特殊情况,基本就不再穿制式军装了。

退役能懂,但父亲的年纪明显不到时候啊,三战没想通。

林冠华笑着解释:“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军委主席就是没有军衔的。当初毛主席可以授大元帅军衔,他也推辞了,我们都要向毛主席学习。”

这么说就容易理解了。

班主任听到了喧哗,立即走过来了解情况,听到消息后恍然大悟,难怪第一学期都结束了都没见过父母面,原来都在外地驻防。

于是她道:“同学们,大家都要像赵安锐的爸爸学习,保持安静,认真学习……”

刚刚还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们立即恢复了平静,再次专心致志观摩纪录片了。

为林三战的融入与顺利入学,林冠华煞费苦心,不但把名字全部改掉,连父母名字、家庭关系、工作统统都进行修改,平时绝不露面,要么其他工作人员以“战友”、“同事”身份协助,要么就是成丽君老两口帮忙。

好在北京类似情况确实不少,班主任倒也见怪不怪,营级干部有个刚上小学的儿子完全正常!

纪录片是蓝萍亲自督办的,从舰队返回后就开始制作,政治局会议结束并明确交班后更变成了政治任务:不突出总书记的贡献,怎能对国内外、党内外进行充分解释呢?

故而,这次远征包括珊瑚海大战的场面也一起收入进去,甚至首次披露:珊瑚海之战时,总书记和聂帅也在船上亲自指挥!

这点明确后,英美等国都表惊讶,后来又表示充分理解:没总书记亲自开辟的高边疆战术道路,其实美帝珊瑚海大战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中国用高边疆不是一次,而是两次。

当全国热烈观摩有关纪录片时,林冠华和常委会及董老、老总等一起到天津码头为主席外出考察送行。

主席感慨道:“《远征》那片子我也看了,艺术效果当然不能和特意拍摄的电影比,但纪录片嘛,胜在真实,你这一路走过来确实辛苦了…..”

林冠华笑道:“辛苦倒没啥,关键有了纪录片,将来也有个证据。”

主席一愣:“啥证据?”

林冠华―本正经道:“以后他们问我打了什么仗,我就说,出兵朝鲜我在场,解放非洲我指挥,其他没啥了……”

话音刚落,旁边的总理乃至老总、董老都哈哈大笑。林彪没吭声,又仔细打量了稍远处的小平一眼,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不过小平自己完全没感觉,听着也觉得乐呵。

主席被逗乐了:“好你个小鬼,都当国家一把手了,还如此调皮!”

“主席好多年没喊我小鬼了…….”

林冠华笑道,“不管坐什么位置,不管担任什么职务,我都是主席的小鬼嘛!主席一路保重!”

对这一幕,总理特别欣慰,不管怎么说,稳妥完成权力交接并保持融洽的私人关系,对党和人民来说都大有益处。

斯小林年轻,有时显得调皮与滑头,但也是润滑的关键所在,要不然换成老彭硬邦邦直接抗住就不太令人舒服了。

这不,主席心满意足地拍了全家福,写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纸条还称呼小鬼,那就承认这是自己亲自遴选而不是别人强加于他的接班人,那场面好得多,对谁都好,主席不用担心“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斯小林不用担心政治权威和权力遗产不足。

至于三个副词、四个伟大等等,退下来说—说不能叫拍马屁,是很客观的评价和颂扬嘛!

舰队拉响了汽笛,缓缓离开码头,慢慢消失在渤海深处。傍晚时分,出访舰队已掠过青岛方向海域,往黄海方向而去,陪同的萧劲光看着若有所思的主席,问:“主席是不是对国内还有点放心不下?”

主席点点头:“放心不下是肯定的,当然,也有欣慰。这两天《参考消息》你们都看了吧?对这么大一个社会主义强国的最高领导层实现权力交接平稳过渡,各方面都称赞不已。

在这件事上啊,苏联一直就没做好榜样,搞得一团糟!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一定要把工作落在实处,既要坚持群策群力,也要确保民主集中,更要注重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

我本来是有点反对军衔体系扛牌牌的,认为这很可能造成干群割裂、矛盾滋长,但后来发现,没这个东西对军事体制与指挥体系不利……而干群割裂、矛盾滋长的关键更是因为官僚主义!”

萧劲光道:“这一点我赞同,军队有没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呢?肯定有!

但这绝不是军衔体系造成的,因为我在地方省委、地委乃至中央各部委中都看到过这些情况,地方上总没军衔了吧?

但只要有级别、地位、待遇和管理层级的客观存在,就不可避免会产生这些。

甚至再往前推,从延安时期开始,尽管我们就执行了严格的供给制,大家都没有私人财产和工资概念,依然不可避免存在官僚主义。

要克服官僚主义,重点还是要抓制度、抓教育、整顿党风、提倡党性,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而不是本末倒置去取消军衔制、取消工资级别、取消行政级别乃至于取消职务区别……这根本不可能嘛!

不过您也别把官僚主义看得太重,实际上据我了解,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官僚主义,苏联那官僚主义比我们厉害得多,他都不是官僚主义,而是特权主义了……”

没等主席回答,汪东兴匆匆忙忙跑来递上一份电文,主席看完后,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不知该如何表示,先把报文递给了萧劲光,又长叹一声。

电文内容让萧劲光触目惊心:当地时间今天中午,莫斯科、列宁格勒部分大学生高呼“反官倒”、“反特权”、“反腐败”、“反穷兵精武”等口号进行集会游行,游行示威得到了不少工人的支持,一起浩浩荡荡冲击到了两市市委乃至克里姆林宫附近…….

据说出动了数千警察、内务部队乃至少数空降部队,还有坦克和装甲车压阵才把人群驱散。

萧劲光道:“您别着急,这消息还是要核实,都快1月份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照例都挺冷,这么冷的时候人群大规模聚集感觉不太可能,没准就是少数学生闹一闹,发泄些不满,可能并不涉及到推翻党或者颠覆政府……

船上有卫星电话,甚至可直接联系驻苏联大使馆,要不我问问看?毕竟这次环球考察也有去苏联—趟的参观行程……

如果情况特别严重,需要中央严肃应对,咱们马上返航也来得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