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新策(12)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81章:新策(12)

“博士,欢迎来莫斯科,一路上都顺利吧?”“非常感谢您亲自迎接我,一切都好!”

基辛格一语双关,“莫斯科虽然现在还是冬天,但我能充分预感到,春天马上要来临了。”

苏联当局敏锐察觉出基辛格来访的重要价值,在高度保密的同时给予了高规格接待,由新任外交部长谢皮洛夫而非常规意义上的副部级干部在机场迎接。

华盛顿被中欧联手排挤出黑海问题管委会,强化了尼克松的愤懑,使“联苏”想法已完全不可遏制,土耳其事态一平息就催促着基辛格赶紧去莫斯科。

也不用美国人多说,听说基辛格主动要来还要求严格保密,主席团就大致猜到美国人想搞什么,正中下怀。

苏联面临深刻的经济危机,急需改革并找金主续命,谢列平和安德罗波夫之所以咬牙同意领土交易案,也有考虑解决经济问题的因素在里面。

勒拿河以东换土耳其至少还有上百亿美元的金元入账是相当关键的内涵。

最后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承担不可预知的后果,光靠安德罗波夫和谢列平也撑不起来,只能继续忍耐下去。

对苏联而言,结束土耳其战争最大利好莫过于可继续向德国输出油气换取外汇。

进入1969年后,OPUC已把国际原油基准价提高到了4美元/桶。

按目前运作机制,基准价4美元/桶并不等于所有原油统一按4美元销售,无非中国负有把低于基准价20%的原油完全收储的义务,但油品品质导致的升贴水不属于该范畴。

经多年运作,OPUC已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基准价是根据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昔兰尼加五大原油均衡值获得的,沙特占比达到40%。

由于沙特、科威特原油品质量最好,相对基准价有一定升水,伊朗原油需要贴水,苏联和加拿大油品最差,需重度贴水。

通常而言,OPUC提高基准价后,各石油交易价格都会陆续攀升,各国加大开采后产生溢出,直到收储线后停止,但基本比较稳定。

在中国这套机制安排下,还从未实施过强制减产,北京发出的最多声音是“增产”,只要你敢增,我就敢收!

—干原油输出国不用考虑有没有销量,只管生产即可,实现了国际原油界特殊的计划经济。

可惜苏联委实高兴过早,德国确实需要苏联油气,但经德国转口到牛牛的油气生意只会慢慢萎缩。

为稳住加拿大区块经济,防止其因魁北克独立而下滑,英国内阁刚提高了对进口能源的关税,油、气、煤关税陆续提高到了10-12%一线,为的就是能尽快吸纳消化加拿大方向的油气和南非方向的煤炭。

联合王国重组后,大家彼此是一家人,再也没有关税这说法了,收入无形中就少了一块,需要加速弥补。

美苏双方很快展开正式洽谈,对基辛格提出的“美苏合作、遏制中欧”想法,莫斯科完全赞同,但主席团有条件:希望美国提供经济援助。

基辛格做了一定准备,抛出了早有准备的5条纲领。-美国解除因土耳其战争而实施的对苏经济制裁;

-美国解除美国企业赴苏联投资禁令,当然具体投资还需经过审批;

-美国允许苏联采购美国敏感物资,以军火和高科技产品为例,中国在美国能买到什么,苏联也能买到什么;

-美国放宽苏联来美签证限制,同意招收更多苏联赴美留学生;

-希望美苏能达成类似于全面自由贸易的协议,如果不行,单独达成互相减免关税并给予贸易最惠国待遇的协定。

应该说,这是美苏陷入对立20多年来,华盛顿开出的最有诚意条件。

苏联很需要这些,但主席团更清楚这都是宏大叙事,眼前最重要的是如何从美国手里获取贷款!

一说起贷款,基辛格就卡壳了,上次为联合对华,英美共被苏联骗走37亿美元,虽然没给现金,交付的都是剩余物资,但物资也是损耗,这笔账又怎么算?

这笔账没算清楚前,任何试图发放第二笔贷款的念头都是愚蠢的。

中国再怎么暴打美国,至少没赖账,所有条理都一清二楚。

柯西金对该问题没有回避,平静道:“当时确实有这个合作,但还没等我们做好准备,英美在中东的力量就突然垮了,使合作出现明显障碍。事后我们也没破坏协议,大量南亚志愿兵不就是靠我们的通道提供么?

我的意思是,苏维埃有关义务已完成了,不存在骗取或者还欠英美37亿这种事;

退一万步说,目前共同执行大战略,本质就是上次合作自然而然的延续,再谈这笔钱并试图将其转为贷款一部分太伤感情。”

苏联一方面是不想还,另一方面也还不起,这笔37亿的物资,包括美国给以色列金元供后者购买苏联武器获得的资金,全在土耳其战场上霍霍掉了。

两年全球冲突,美国说自己花了1700亿,中国说耗费2000亿,一个比一个玄乎,偏你还找不出反驳依据:送200万吨军舰下海的高边疆战术,你说多少钱支撑?

土耳其战争没这么夸张,但总体上苏联花了300多亿美元也是不争事实,欧洲方面自己报的账单也有400来亿美元。

为能支持战争并筹措军费,苏联连核潜艇建设都暂停或压减了。

柯西金心里非常着急,存粮经精确计算,大概只能维持到春夏之交的5/6月份,与秋收还存在3个月缺口,到时候必然需要进口弥补。

本来还有渠道是从中国获取,不但留了点贸易顺差,还特意在领土交易案中追加了5万平方公里,希望多扩大点余量。

他怎么也没想到,顺差正在持续、快速缩水,别说撑到5-6月了,恐怕连3月份都不到就会被平账。

又不敢压减生活物资,否则好不容易刚刚安抚下去的国内矛盾必然进一步激化,只有借美国的橄榄枝试图获得好处。

不管心里多焦躁,面上只能不动声色。

基辛格很明白苏联的困窘在哪里,现在这个当口不能再持续施加压力了,否则苏联被迫再转向中国就完全没招了。

请示华盛顿后,基辛格给了有三条颇有诚意的回复:

-原则同意提供贷款,但需苏联提供经美国银行体系认可的担保物;

-愿意按当前市场行情的150%收购苏联300吨黄金,其中100%部分以现金交割;50%以贷款额度交割,5年内免息,5年后按年息3%计算;

-组织经贸团来苏联考察,看能进口什么物资和技术,以便让苏联能获得更多外汇。

主席团内部也进行了深入讨论,所有人都感觉很头疼,甚至不知该怎么解决问题。

苏联黄金储备本来只剩下300多吨,好不容易利用这段时间开采了一批,凑齐也不够400吨,一下子再交出300吨压力很大,但如果不交,没有快速变现方法。

美国再怎么说,好歹还给了150%的额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