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新策(16)
资本家们的反问让尼克松无言以对,勉强道:“最近不是说有大量苏联知识分子和大学生跑路去中国就业、求职么?如果苏联真有这么高工资水平,他们怎么可能去中国呢?
你们不要被苏联陪同人员主动介绍的情况蒙蔽住,他们有时候为了那可笑的面子,经常会虚报数据、粉饰太平….”
一直没怎么吭声的罗杰斯叹气:“工资情况基本是真实的,外交官们都核实过,苏联工资结构和我们不一样,整体呈现脑现体倒挂趋势……
工厂普通工人收入大约是3500-4000卢布/月,按苏联官方汇率是120-160美元;如是矿工,可达5000卢布/月。
但苏联小学教师、护士、财务人员的收入只有3000卢布出头,很多门诊医生、初高中教师也只有4000卢布出头,并没比普通工人更高,甚至还低点;
大学毕业生乃至工程师相对于普通工人,可能在政治上会区别对待,但收入的确高不到哪里去。
在中国,普通熟练工人收入是40-50美元/月,医生、工程师、中学教师等知识分子收入普遍在100-120美元/月。
准确地说,中国的收入比例和分配模式,和美国比较接近,也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收入分布常态。
虽然从绝对数上来说,同样一个工程师在中国的收入还略低于苏联,但已非常接近,考虑到中国更低的物价、更充裕的物资供应水平、更自由的社会氛围和看起来更强劲的发展态势,确实更具有优势,对苏联普通知识分子吸引力很大。
目前流动的暂时还局限于年轻人,已取得较高社会地位的中坚专家和教授们,去中国的似乎不多…”
尼克松本来想问,如此脑体倒挂难道苏联不在意人才流失么?
再转念—想,对刚经历过学生闹事的苏联而言,确实顾不上这些,把人送走或许更有好处,更有助于社会稳定。
尼克松不甘心被资本家们问住,便道:“那有什么方法能基于目前局势和苏联经济的特点实施经济方呢?别说补贴这种事了,你们也知道完全不可能……”
有人提出电信、港口、铁路与民航等服务行业的私有化,这些玩意是不能进口且被苏联官方垄断的,释放出来或许会有很大发展空间。
尼克松没好气道:“想什么呢?这些玩意在中国难道就私有化了么?中国都没能实现的政策,怎可能指望苏联马上同意?”
“大部分没有,但中国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企业经营民航业务,设立外商独资的航空企业,允许我们自由采购飞机并以此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甚至还允许在提前报备的情况下雇佣外国飞行员,无非航线是他们指定的或者需要提交申请报告,我们正在评估可行性……”
“设立外资航运公司的事也可以谈,美泰据说已进去了,下一步可能是日本的日本邮船、川崎汽船和三井商船这三大航运公司也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在苏联开个航运公司,雇佣苏联船员,承运中苏贸易产品是不是可以?
苏联船员好像工资比中国海员高了没多少,,只要效率提高,可以克服障碍的……”
尼克松下意识地答应下来,随后便以天色已晚等理由,结束了这场在空军一号上的讨论。
他感觉头很痛:苏联要求的工业成套设备乃至军工项目提升是美国不可能援助的,援助必然给自己添堵,甚至破坏战略平衡。
至于中国工业和军工发展,要么北京付了钱,要么拿出了其他东西交换,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果不在这点上下功夫,指望通过其他经济合作项目来提升苏联实力并尽可能与中国脱钩,几乎非常困难,甚至完全做不到。
眼下能做的,或许真只有哈默的化肥贸易及刚刚谈到的民航、航运项目了。
基辛格看出了他的不安,委婉劝他不要着急:美苏合作刚刚开始,不可能一开始就很顺利的,随着双方交流进一步深入,总归会找到更多合作点。
至于政府提供补贴或直接经援,他劝尼克松不要考虑,一方面目前政府处于赤字状态,没工夫做这些;另一方面,经援可能要优先在魁北克、葡萄牙、西班牙三国上。
他们体量更小、效益更明显、价值更大也更容易说服国内。
如果援助苏联,那签署同盟条约的西、葡又算什么呢?
“咦,你好像没说罗马?”
“罗马不用我们援,资本家们自己会过去兴办的……”基辛格坦然道,“您知道为什么工商界对投资苏联不感兴趣么?因为他们已准备好投资或者转移产业去自由罗马了,我听到过的大项目不少于20个!
克拉克陛下正在疯狂招商,麦克纳马拉也过去了,他在工商界很有号召力!”
进入1969,菲克特勒身体每况愈下,对工作越发力不从心,希望克拉克能任命新首相。
本来最佳人选是蚁美厚,但蚁美厚在泰国还有一堆事,别说当罗马首相了,连常驻累西腓都办不到。
其他人员一时半会也都接不上班。
关键时刻,蚁美厚和沃金斯共同推荐麦克纳马拉,两人认为,只要不让他管理军事和国防,麦克纳马拉其实很称职、很有能力,肯尼迪虽然发掘了麦克纳马拉,但完全没用好。
克拉克深以为然,元老们讨论后一致同意,下定决心后便立即挖角,开出了首相+侯爵+基金股份的优渥待遇。
麦克纳马拉考虑一番后,放弃去世界银行任职的机会,接受克拉克邀请,悄然南下,在尼克松访问自由罗马后不久就成为自由罗马第二任首相。
由此可以看出沃金斯与克拉克的关系非同一般,能对核心岗位进行推荐并施加影响力,岂是常人所为?
蚁美厚的人脉就显得更为吓人。
麦克纳马拉上任后,还以蚁美厚为副首相并继续重用蚁美厚推荐的邓葆光负责经济项目开发。
经麦克纳马拉号召、沃金斯同意,美国工商界便如过江之一般去自由罗马投资。
本还担心巴西裔牛马们不够好用,现在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东亚人马源源不断而来,既有各类主力牛马,还有管理人员乃至基层行政干部,资本家们完全放心,顶多再搭配些美国高管就行。
福特首先同意在罗马设立汽车厂,美国钢铁、美国铝业都同意在罗马兴办钢铁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雪佛龙、美孚等公司去兴办石化企业,克拉克自己参与的西方石油公司也谋划去罗马寻找石油。
虽然自由罗马人工成本相比中国略高,但考虑到更自由、更开放、更熟悉的体制,基本可以扯平。
再说克拉克陛下也暗示,来投资的财团头头和高管都可以捞个贵族封号,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方面。
对美国资本家而言,投资苏联前共有5个对象可优先考虑:中国、西/葡、泰国、罗马与墨西哥。
政府不给补贴、不承担损失,苏联竞争力弱于上述对象。与东亚怪物们相比,苏联完全不值一提,无论软硬件都不占优势,谁爱去苏联谁去,反正老子不伺候!
一想到自由罗马的竞争力,尼克松叹息一声,无力辩驳。
凯南也宽慰道:“您不要太着急了,都是一步步来的……南斯拉夫这里我认为也有一定机会,如您同意,适当时候我再去拜访一下铁托,修复彼此关系。
我理解当初因希腊问题而与铁托翻脸,但不得不说,肯尼迪做得太生硬了,把好多事都搞得―团糟。
先要接受并收拾他留下来的烂摊子才谈得上其他,联苏制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应该是一项长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