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进步(20)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58章:进步(20)

听到冯白驹抨击赫鲁晓夫,汪东兴倒见倒怪不怪,毕竟主席也看不惯赫鲁晓夫,或者说,这么多苏共总书记中,主席最看不惯赫鲁晓夫,倒数第二就是两面派波德戈尔内。

相反,对马林科夫和萨布罗夫,他都觉得可惜了。

斯大林也不是最好,随着林冠华翻旧账,斯大林的毛病暴露得越来越多。

二战前撒开不谈,二战后问题也层出不穷,列宁格勒案杀了沃兹涅先斯基让斯小林特别不满意。

林冠华认为,如果苏联经济要改革,那沃兹涅先斯基几乎是唯一正确的路子。

沃兹涅先斯基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是经过“改造了的”,“国家计划具有经济发展规律的力量”,这句话当然坚持了社会主义,本质上阐明了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要性,顺着这条思路走下去,苏联将有机会进行改革并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林冠华据此认为,通过类比就可以知道毛主席比斯大林伟大,心胸比斯大林宽广。

1947年京沃兹涅先斯基已成为苏联政府经济部门的实际领导人与决策者之一。

斯大林对这位干才的喜爱是藏不住的,曾不止一次称赞沃,说他是“一位十分理想的政府首脑位置上的接班人”。

但日丹诺夫逝世后,斯大林的看法立马变了,认为沃兹涅先斯基没太多经历意识形态洗礼。

日丹诺夫在,有大把时间培养沃兹涅先斯基;日丹诺夫人没了,缺乏过渡情况下,直接把沃兹涅先斯基打造为“接班人”,保不准苏联日后路线就偏了。

为确保安全,先把沃兹涅先斯基干了,且是直接肉体消灭的手段。

这件事在常委会上有共识,大家都理解,沃兹涅先斯基=林冠华,日丹诺夫=任弼时。

哪怕日丹诺夫没了,斯大林自己为什么不培养沃兹涅先斯基呢?他又不知道自己1953年会死!

退一万步说,就算真完全看不惯,诸如主席历史上对待稻上飞也是撸掉职务、保留党籍,避免造反派波及给他送江西去,而不是不由分说,觉得你会把路走歪,直接“咔嚓”一刀。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柯西金提出为沃兹涅先斯基平反,林冠华也表示沃兹涅先斯基的经济工作思路颇有参考价值,由此,沃兹涅先斯基被顺利平反,比历史整整早了19年!

勃列日涅夫可不管啥经济路线,他主要是为继续维持“否定/批判斯大林体系”而这么搞的,毕竟否定斯大林是苏共上下的共识,哪怕勃勃部分恢复了斯大林的很多做法,也是在类似旗号下做的。

连主席都看明白了: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简单地头脑发热否定斯大林的一切,而是苏共上下大家都争先恐后表示切割。

所以他才对赫鲁晓夫那么恼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反过来说,主席也要考虑身后名,宁可选个现在就敢当面怼自己,但大体愿意把形象撑住的接班人,也好过只会念“两个凡是”、搞本本主义、一转身就下手的人!

一想起这些事就觉得心累。

汪东兴看主席一时半会没说话,顺着道:“冯书记,那您觉得什么是比较标准的共产主义?”

“怎么说呢,共产主义大家都没见过,讲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又过于抽象..”

冯白驹坦率道,“我觉得总书记讲得很好,讲的比其他人都好。”

主席微微一笑:“他怎么形容共产主义?"

“十届一中全会闭幕后没多久,中央党校举办了好几期司厅级干部培训班,总书记给大家上课。

我本来没课,但去党校找总书记汇报工作,正好听到有同志请教,怎么和基层群众宣传社会主义三个阶段,怎么和大家描绘共产主义,就坐下来听。

总书记的意思是,三个阶段和共产主义理论概括都不少了,老百姓能完整理解恐怕不多,为做好宣传需要实实在在的抓手。

以前有党校老师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致就是共产主义理想。

总书记评论说共产主义标准是多维度的,考虑到对下宣传需要,可以给具体物质条件指标参考。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愿望很朴素,完全能理解,但标准偏低。

先不和大家说共产主义应该什么生活水平,先说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至少要达到什么水平。

他概括了三句顺口溜,我记得特别清楚:

楼上楼下,电视电脑;

锅里有鸡,门口有车;

医教免费,年年度假!"

冯白驹解释道,“电灯电话稍微弱了点,家里至少要全套电气化、信息化,电视、电脑、移动电话什么的,应该人人都有;

锅里有鸡,门口有车这句话是针对美国总统胡佛的口号,1929年胡佛竞选时说要实现美国老百姓顿顿能吃鸡,家家都有小汽车,那都是40年前的事了,胡佛当然没做到,因为马上就遭遇了资本主义大危机,但愿望毕竟是真实的,资本主义老百姓也喜欢这说法。

既然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要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肯定要超过美国,所以也要保证群众锅里有鸡,门口有车。

医教免费,说的不是一分钱也不掏,而是说医疗有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小病不掏钱,大病掏小钱,不因病返贫、受穷;

教育免费,指的是读书一路公立教育下去都不要收钱,但不代表人人都博士毕业,而是说只要你想念,有能力继续念下去,不会被学费所困扰。

年年度假,比较好理解,指的是每年有3周带薪假期,可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放松心情,开私人小汽车出门也行,坐飞机也没问题,度假村、疗养院都要为劳动人民提供服务.…

总书记意思是,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实现这个目标,基本上可判断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了,至于共产主义阶段更上一层楼,他建议留点空间让子孙后代去设计、去遐想。”

主席笑道:“同志们听完具体什么感受?"

“大家深受鼓舞,老说高级阶段要赶上并超过美国人均水平,但美国具体什么水平,绝大部分同志都没见过不是。

总书记在西方很多年,熟悉情况,现在提了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的标准,就很容易引导和宣的、传了……起码《西洲日报》上是这么刊载的。

大家都确信,这几条标准目前苏联还达不到,可见不属于中级阶段目标,这比较明显。

主席若有所思地点头:斯小林这几句顺口溜涵盖生活多个方面,还算全面。

常委们毕竟学过党史和其他消息,主席深深懂得,这里最难的反而不是电视电脑、锅里有鸡、门口有车这几条,难的是楼上楼下的一户建、医疗教育不制约、3周带薪休假.

不管怎么说,“林三条”比“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土豆烧牛肉”立体多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