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进步(21)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59章:进步(21)

8月9日,就在主席兴致勃勃地乘坐农用三轮车去三师农场现场考察的同一天,中央召开召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研讨会,部署落实有关工作细节。

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951年9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各高等学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等课教学工作》指示,将“社会发展史“改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与《新民主主义论》及《政治经济学》同时开设。

三门课着重于讲授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为更好执行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高教学水平1952年9月,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对加紧培养高等、中等学校政治理论师资作全面部署,尤其强调要对原改组的教会大学、外资大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央特意从党校、军队、报社、文宣系统等抽调人员进入大学,强化师资与教学工作。

为尽快适应全国统一高校招生并与高中课程衔接,次年6月又下发了《关于改<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史>及<中国革命史>的教学目的和重点的通知》。

目标就是解决课程重复问题,当时高三已开设的共同纲领课程与新民主主义论政策部分重复,新民主主义经济部分又与政治经济学的新民主主义经济部分重复。

开设《中国革命史》主要是阐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系统讲授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政治的发展规律,了解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从而提高思想与政治水平,树立和巩固革命的人生观。

经几年探索,尤其八大与一届人大召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明确为《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门课。

具体执行中,文理有所区别,文科各专业四门全修,理科、艺术、体育院校一般只设两门,即《中共党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概论》,专科学校只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概论》一门。

林冠华认为如此安排不够完善,建议修改并提出4项主要意见:

第一,《马列主义基础》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重叠内容较多,精简及合并为一门;

第二,国内情况和世界局势变动很大,增设《形势和政策》一课为各专业、各年级必修课;

第三,文科专业继续修4门,理科、艺术、体育等其他专业修3门(不含《政治经济学》);

第四,随着专科教育普遍从2年制向3年制过渡,学时有所增加,政治课教育也应改为3门,但内容略低于本科教材。

该建议迅速获得通过并落地实施。

1961年,林冠华担任副总理并具体分管教育部后:又进行重要调整;

其一,各大学增设《逻辑》课程为基础课,本科与专科教学层次适当区分,全面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其二,理、工、农、医各专业增加《自然辩证法》课程,艺术类参考文科类专业,文4理3由此改为文理兼4,并明确规定在前4个学期中学完;

其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因有《政治经济学》专业课,政治基础课参考理工科设置。

该调整以来,除教材改动与陆续完善外,已保持了8年稳定,这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王稼祥做主要讲话,指出

马列主义理论课主要任务在于系统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学生头脑,但核心是认识与改造世界,树立科学而全面的认识观、价值观,故课程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哲);

《中共党史》中原包括中国革命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核心要素不够凸显,重点要抓住毛泽东思想这个牛鼻子,充分揭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普遍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课程改为《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

王稼祥指出: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思想路线、工作作风等要全面概括并在新课程中体现出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可以少讲甚至不讲,但一定要把共产国际瞎指挥给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说清楚。

重点把党史上执行共产国际错误路线说清楚,有些是教条主义错误、有些是本本主义错误,更多的是脱离实际、不讲究实事求是的错误.…

包括托派、肃反、AB团等错误不容回避,从反面论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性。

为解释《毛泽东思想概论》不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内容的要素,王稼祥道:“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国际从成立到解散,做过好事,也犯过错误,总的来说成绩大于缺陷,但不得不指出,缺陷和错误到后期越来越严重,再发展下去很可能出现反作用,所以在1943年关停了。

苏联作为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

最早可从波兰革命说起,后来中国革命问题上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王明路线、立三路线、张国焘分裂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后来统一战线成立,王明所说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也是完全错误的。

更大错误在于,苏联在统一战线运作过程中片面强调军事观点,把宝押在国党政府身上,还与侵略者虚与委蛇,带头承认伪满洲国、分裂蒙古、借机控制唐努乌梁海地区,扶持新疆地区分裂主义势力等等。

虽然可以理解这是为减轻两线作战压力的权宜之计,但这些动作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与利益;

在指导西班牙革命过程中,苏联也犯了很多错误,最终导致西班牙革命失败…

这些错误在共产国际解散后,莫斯科有所继承与发展,古巴革命、巴西革命、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问题都可见一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来应该彻底分析、反省并全面批判,考虑到中苏两国、两党的友好关系,再加很多领土与主权利益已陆续赎买回归,本着团结一致向前看、历史宜粗不宜细的精神,不再继续深究,更不是追究具体苏联XXX该为此负责。

如果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不是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精神都写进去?

这会造成学生思想混乱、进而影响两党、两国关系,在普通高校及基础教育中不做深入讲解,只讲到与中国革命有关部分就行。

要不然就没法解释,为什么前面都好端端的,4次反围剿后中央苏区发展到那么大的范围,第五次反围剿就失败了,以至于大量牺牲乃至长征了呢?

为什么要开遵义会议、重新选举毛主席担任党的最高领袖,并把路线方针政策重新拨转回来呢?这说明当初路线出错了么。

怪博古、怪李德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就是共产国际瞎指挥、瞎折腾...

新课程里点到为止就行,既不要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不写,又不能完整写上去,包括教师授课也要注意分寸,淡化处理,引导学生实在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求学。

这部分内容,未来考虑安排一定阅历、一定级别的干部在党校进修时讲一讲。”

说这句话时,教育系统高层大气都不敢喘,他们隐约听到过风声,但像今天这样明确传达还是第一次,难怪思想课程改革会议都需要劳烦王稼祥出场。

同样在座的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乔木如坐针毡,在刚才发言中,王稼祥把过去20年来越共、澳共、巴西共、外蒙共等所犯的错误全讲述了一遍。

越共问题是反华、搞地区霸权主义、勾结美国情报组织;

澳共问题是未反对侵略战争,甚至也不愿意接受和平条件;

巴西共的问题是既不坚持国际主义,与白匪政权同流合流,还参与侵犯中国及上约盟友的战争;

外蒙共的问题当然是配合蒙古大汗搞分裂主义!

王稼祥讲述时,中办主任李雪峰看着胡乔木,叶群和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王从吾也看着他,显然都知道内情,这次可没刘宁一帮忙分担火力了。

总书记虽没在会场,但王稼祥在会场带来的压力更大,因为他资历更老、年限更深、对共产国际与苏联认识更深刻,作为遵义会议的亲历者和决策者,难道不比大家更深知内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