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大国(9)
M110还不是最丢面子的,最让艾布拉姆斯闹心的是M107自行火炮。
这些175mm玩意上去后,也被中方成体系、成建制缴获,有些甚至在运输和港口库存状态下变成战利品。
M110直到沃金斯掌权后才开始大规模补,到现在还没补满!
至于M107,由于损失太多、太大,美国陆军评估后决定自行放弃。
以前使用M107的主要出发点是远射程,这是唯-一种既能在射程上又能在威力上压倒苏制M46式130mm加农炮的可靠武器,为防被对手反击,还特意进行自行化改造,在平坦场地上甚至能开出80公里/小时的急速来。
北非作战中,M107屡屡被中方用远程火箭炮摧毁,射程被压制、威力不值一提,连快速机动也救不了它。
幻想中与D-46/130mm交手的场面则一次都没发生过。
中方在炮战中隐瞒了真正的杀手锏:反炮兵雷达体系。
依靠这套系统,中方才能快速测准并通过数据链进行快速反击,但落在外人眼里,仿佛只是中国远程重型火箭炮厉害。
战后,美帝反复总结经验教训,认为155mm支援火炮的地位要进一步提升,203mm要确保威力,中间状态的175mm确实意义不大,可以砍掉。
这成为唯一被解放军摧毁兵器、摧毁编制的美帝新式武器,甚至连生产线、技术、库存剩余炮弹和装备都打包卖给中国,算引进龙卷风、冰雹火箭炮技术费的添头。
至于中方为什么爽快同意把远程火箭炮技术和实物卖给美帝,公开理由当然是“战略互信”,纳入中美整体军备交流一部分。
林冠华认为,美帝不从中国这里拿,也能从德国和苏联这里获取,干干脆脆卖给对方算了。
这是很合理的推断,好多项目和装备都是中德、中法、中英联合开发的,保不住会有什么秘密泄露出去,尽可以卖。
退一万恬菉啮步说,即便没获得任何成熟技术资料,美帝自己不也独立搞出了M270自行火箭炮/海马斯火箭炮系统么?
说明远程火箭炮并不是什么卡脖子产物,只要美帝想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完全可以搞出来,提前卖给他,美帝能节约时间,中国能获得其他领域的好处,属于各取所需。
也因为中国同意卖龙卷风和冰雹,故美帝对出售各类自行火炮、先进武装直升机等也没啥抵触情绪,心态平和。
等到后续美帝去参观苏联的远程火箭炮时,觉得可能还不如中国的产品好,如果自己再依托这套系统升升级会更理想。
中国交出龙卷风与冰雹后也并非没有底牌,这次阅兵又展出了冰雹升级版:台风!
台风在前两者基础上拥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管子进一步加粗到了300mm口径,体积、重量均有所上升,所以18管配置搞不来,只能供12管,虽然数量下降,但覆盖范围进一步上升到90公里,同时还在向120-150公里范围延伸;
基于大射程,陆军今后不会再装备150公里射程内的战术导弹,其地位被远程火箭炮完全取代。
其二,追加卫星制导模式,进一步提高精准度,圆概率偏差低于90米。
台风整体技术还很不成熟,颇有可优化的地方,龙卷风和冰雹也可通过升级弹药、改善信息化水平来提高作战能力,但从长远而言,台风破坏力和威慑力更大。
280mm的冰雹技术交于美国后,中国基本将停止发展,后续陆军火箭炮主要部署122mm、240mm、300mm三个层次,要不要部署180mm层次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多弹药共架发射、箱式更换等能力,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传统身管火炮领域,中国追求发展也未停滞,单纯靠缴获或者直接引入生产线维护只能应急,从长远来看,还是要有成体系自研和生产能力。
战前,英美军备开始一体化过程,针对155mm口径,加拿大火炮专家布尔博士拿出了GC-45/155mm加榴炮方案,战后英美翻脸,该合作项目自然进行不下去了,牛牛转头拿出来合作,变成中英联合研发的产物。
历史上该项目部分成果变成中国北方工业PLZ-45自行榴弹炮,一度成为外贸出口明星,直到被韩国K9狙击而跌落。
德国也准备独立生产155mm系列自行榴弹炮,一方面着眼于提高性能,另一方面也是为彻底摆脱美系军工制约。
为提高容错率、摊销开发成本,特意邀请中国合作,一看有关参数和技术设想,林冠华就明白这是PzH-2000自行榴弹炮的雏形。
从技术和性能而言,PzH-2000压倒PLZ-45/K9都没问题,缺点就是价格更高,这也是德国武器系统的老毛病,有时甚至比美国货还贵,不是土豪根本用不起。
林冠华同意参加合作,并要求尽可能压低造价。
德国毕竟就60多万军队,装备数不多,贵点无所谓,中国必须严格注意成本控制。
这些项目都才刚开头,乐观的话预计1979年大阅兵才可能亮相,全面装备要到80年代去了。
中方对此没太大担心,军委主要的战略判断就是大仗在近10年来打不起来,因为美帝海军还没准备好。
最大可能性还是与苏联交手,尤其在西南和南亚方向的局部战争,当然也可能面临执行《乌拉尔方案》,但那是另一回事,需要专门评估并制定类似世界大战的方案。
美帝内部也有人反对中美技术交易,但没办法,美帝很多地方有求于中方,再加本方装备屡次被缴获,同意与否,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对艾布拉姆斯而言,明知短期内中美不会再战,但心理压力很大,说明中国不是靠1-2款新兵器吃饭,是在整体技战术上压倒了自己,所以才无所谓装备交易。
至于乌斯季诺夫和奥加尔科夫则是另外压力:全机械化部队、全自行化炮兵!
苏联一贯奉行大炮兵主义,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身管火炮最多的国家。
两人看着家里满满当当的拖曳式火炮,愁容满面。
这次来华也与中方交流,接待者主要是粟裕和聂帅,莫斯科很关注中国军改及对本方威胁,特意留心了有关战区制。
等待粟裕介绍有关战区改革及新编合成集团军、重装旅等,两人十分担忧。
粟裕和聂帅明确了:中国将在一线野战陆军中基本淘汰、封存牵引式火炮而全部改为自行式。
苏方追问老旧的牵引式火炮如何处理。
中方给予合理解释:
高射炮部分准备移交给气象系统,用于人工降雨;
-过分老旧的火炮(比如二战时期甚至更早的火炮,除了保留一些用于纪念展示外,基本予以回炉)
-还有非标火炮廉价出售给盟友,比如两圭、纳米比亚、祖鲁等都获得了对应序列,总而言之在加速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