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6)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十二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6)

家事

汉五年六月,刘邦听从了刘敬的劝告,将都城迁到了关中,都城暂设在栎阳。刘邦拜刘敬为郎中,号奉春君。在迁都之前,刘邦下令大赦天下,士卒皆复员回家,诸侯之子凡愿意在关中安家的,免除徭役十二年,回封国去的,免除六年。回到关中,刘邦感到疲惫不堪,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过几天清静日子,可是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永远没完没了。上朝日理万机,退朝回到后宫,依然不得安宁。后宫美人一百多人,哪一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像赵子儿、管秀儿这样不服管教的多得是。吕雉做了皇后以后,让叔孙通仿照朝仪略做变通,制定了一套后宫礼仪。征得刘邦同意之后,吕雉开始整治后宫。起初,因为有刘邦宠着,这些美人个个都以为自己是刘邦的心爱之人,没把吕后放在眼里,吕后决心要让这些小丫头片子们尝尝她的厉害。一日,众姬妾前来给吕雉请安,唯独不见管秀儿。吕后命人去叫。过了半天,管秀儿才懒洋洋地来了,头没梳脸没洗,吕雉看着她那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气不打一处来,厉声问道:“你知不知道宫里的规矩,怎敢不梳洗就来朝见本宫?”

那管秀儿自从上次挨了二十大板,就对吕雉怀恨在心,存心要她好看,加之近来颇受刘邦宠爱,夜夜侍寝,所以有恃无恐,懒洋洋地答道:“臣妾一大早就要来拜见娘娘,可是皇上不让。这不,皇上刚走,臣妾就来了,要不臣妾先去梳头吧,回头再来拜见娘娘。”说完,她得意地望了望众姬妾,众人皆畏惧吕雉,表面上不敢表示什么,可是心里都暗自称快。

这一番娇滴滴软绵绵不紧不慢的话语,把吕雉气得差点儿没背过气去。她不知管秀儿说的是真是假,未敢贸然发作,但是心里已动了杀机。过后,她派了两个小黄门专门盯着管秀儿,管秀儿从早到晚一举一动都有人向她报告。一日,管秀儿又故技重演,让吕雉抓住了把柄,吕雉冷笑道:“皇上不在,别在这撒娇耍赖啦,据我所知,近来皇上好像没有召过你吧?”

管秀儿一听,立刻就慌了,顺口编起了谎:“是皇上恩准臣妾可以不来的,皇上让臣妾等他退朝回来。”

吕雉本不想把事情闹到刘邦面前去,可是管秀儿的话里露出了破绽,立刻让她抓住了:“大胆!你坏了后宫的规矩不说,还敢败坏皇上的名声?皇上上朝已经走了一个时辰了,这一个时辰你在哪里?”

管秀儿见赖不过去,立刻软了下来,边叩头边说道:“皇后娘娘饶命,秀儿下次不敢了。”

“来人,把她绑了,等皇上退朝回来发落。”

不一会儿,刘邦下朝回来了。这边吕雉还压着人没散,她让人将刘邦请了来,将刚才的事情复述了一遍。刘邦当着众宫女丢了丑,有点儿恼羞成怒,照着管秀儿就是一脚:“你满口胡说什么?”

管秀儿自知理亏,只是不停地磕头求饶,吕雉反过来劝道:“陛下不用和她生气,交给我来处置吧。”

从此管秀儿失宠,过了不久就从宫中消失了。从此,后宫的宫女们知道了吕雉的厉害,再也不敢仗着一时得宠耀武扬威了。

如果光是后宫,吕雉还勉强能够应付。可是迁都后不久,宫里又来了两个女人,让吕雉大为头疼。一个是刘邦的大嫂,一个是刘肥的母亲曹氏。

吕雉历来与大嫂不和,这位大嫂也不知深浅,什么事都敢掺和,管你什么皇后不皇后,我是刘家长房媳妇,经常满宫里雉儿雉儿地乱喊,吕雉又没法和她计较,只好躲着走。曹氏倒是不张扬,也不住在宫里,而是住在刘肥的军营中。但是她给吕雉带来了另一种威胁。刘肥是长子,曹氏又比吕雉大,究竟谁是正宫娘娘?虽然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可是吕雉不能不想,何况还有刘肥,这孩子已经大了,可以领兵上阵打仗了,她能不想吗?

刘太公也住在宫里,看见整天鸡吵鹅斗的,心里烦,非要搬出去另住。刘邦希望父亲和儿媳妇们住在一起,照顾起来方便,可是劝了几次劝不动,只好另外给他找了个院子。刘邦每隔几日便来探望一次,陪老父亲说说话,问问身体如何,缺什么不缺。这一日,刘邦来到太公寓所,看见大嫂也在,心中十分厌恶。太公使了个眼色,把大嫂支了出去,对刘邦说道:“季儿,你大哥死得早,只留下信儿一个孩子,你可得多照应点。”

刘邦一听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答道:“她就是为这事来找您的?跟我说好几次了,要给信儿讨个封,我没理她。”

“信儿这孩子还是不错的。”

“信儿倒是不错,可是他娘太不厚道,要不是她当年那样待我,我早就封了信儿了,哪用太公张口!”

“看在你老爹的面子上就给他封个侯吧。”

刘邦想起当初大嫂让他刮锅底的事情,给刘信封了个羹颉侯(意为刮羹侯),令他带着他母亲回封地去了。

刘邦每次来看望太公,太公都坐在卧榻上,刘邦磕头请安之后,才坐下来与父亲聊天。太公还是季儿长季儿短地叫着刘邦的小名,父子俩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有一天,刘邦又来了。只见太公和几个老家人抱着扫帚迎候在门外(一种礼仪,表示为帝王清扫道路的恭敬态度),看见刘邦过来,刘太公抱着扫帚一步步退入门里,跪在路边,嘴里喊着:“陛下请!”刘邦大惊,上前将太公扶起,问是谁让他这样做的。太公答是周绁。周绁也是沛县出身的将领,刘邦起义后,一直追随左右,屡立战功,八年中无论军情利与不利,一直跟在刘邦身边,曾经几次救过刘邦的命。太公从宫里搬出来之后,周绁看太公一个人太孤单,就搬过来陪他一起住。刘邦把太公扶进屋里,问周绁:“你为何要让太公这么做?”

周绁答道:“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臣以为不可为父子之情而废天下法度。”

刘邦感叹周绁之言,又念他忠心耿耿,封他为蒯成侯,赏金五百斤。但终不忍让老父亲给自己下拜,回去以后,他把这事对萧何说了,问他这事该怎么办,萧何道:“人伦之道、天下之法皆不可废,依臣之见,可封太公为太上皇。”

于是,刘邦封太公为太上皇。可是太上皇在关中过得并不舒心,总是怀念家乡,天天嚷着要回丰邑老家去。刘邦无奈,只好让萧何在新都城长安辟出一块地方,仿照丰邑原貌重建了一处住处,长安城建好之后,又从丰邑迁来若干户老邻居陪着太公一起住,太公这才安下心来在关中安度晚年。

把曹氏接到关中来是刘邦的主意。刘邦一直觉得愧对刘肥母子,如今天下安定了,他让刘肥把他母亲接了来,想让她安安稳稳过个晚年。曹氏没想到刘邦这样有情有义,对他一肚子的怨恨也都随之解消了。曹氏已经老了,对于什么夫妻之情,什么名分之类的事,想都没有想,只要能守着儿子安安稳稳过日子她就满足了。可是,自打来到关中,她心里就惴惴不安,她从直觉上感到吕雉是不会让她安安稳稳在这里过下去的。其实吕雉没有难为过她,见了面也是客客气气的,然而,越是这样她越感到害怕。自己倒没什么,她担心会给儿子带来不幸。于是,她找到刘邦,提出要回丰邑老家去,刘邦问道:“怎么了?有人给你气受了?”

“那倒没有。从皇后以下,待我都挺好,只是觉得在这里碍手碍脚的,碍你们的事,自己也不自在。”

“又没人撵你,你急着回去干吗?你就这么一个儿子,离了他,将来老了谁照顾你?”

曹氏觉得也是这么个理,儿子不可能回丰邑去,那样就把儿子的前程耽搁了。于是,曹氏犹豫了一阵就又住下了。可是吕氏一族为此深感不安,即使曹氏威胁不到吕雉,吕雉脸面上也不好看,更重要的是,刘肥是长子,将来再有了战功,恐怕还会威胁到刘盈的太子地位。为此,吕泽、吕释之亲自找到吕雉这里来商量对策。吕释之道:“必须想办法除掉这母子俩,否则将来后患无穷。”

吕雉道:“闭嘴!这是灭九族之罪,可是能随便说的?”

吕泽道:“二弟说的也不无道理,无毒不丈夫,今日不动手除掉他们,难道等着他翅膀硬了动手杀我们不成?”

吕雉斩钉截铁地说道:“不行!你们就别再往这条道上想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对刘氏后代下手。想想有什么办法把他们母子赶出去吧。”

兄弟俩商量了半天,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吕雉只好来找张良,张良道:“这是皇后的家事,臣怎敢乱插嘴?”

吕雉再三恳求,张良仍不肯开口,无奈,吕雉又来找陈平,陈平未加思索便答道:“皇后娘娘可向陛下建议封公子刘肥为王。”

“封王也得有个封王的道理,不是我一说皇上就能封的。”

陈平道:“娘娘按照我教您的去说,皇上定会封刘肥为王。”接着,陈平如此这般给吕雉交代了一番。第二天,吕雉趁刘邦空闲,建议道:“皇上如今所封诸王皆异姓,将来一旦有变,谁能为皇上分忧?何不封刘氏子弟为王?”

一句话说到了刘邦的心坎上,刘邦道:“知我者夫人也,我也正这么想呢,可是孩子们都还太小,怕镇不住啊。”

“肥儿已经长大了,我看可以先封。”

“你说把他封到哪好?”

“齐国千里沃土,差不多是皇上的半壁江山了,韩信走后,一直无人镇守,何不就封他个齐王?”

“我亦知齐地重要,可是肥儿哪行啊?他能镇得住?”

“这有何难?派个稳妥的人为相辅佐不就行了吗?当初盈儿还不到十岁,你让他镇守关中不是也守得挺好吗?肥儿是我一手拉扯大的,我知道这孩子,再历练几年,镇守齐国肯定没问题。”

“说得好,你可帮我解决大问题了。”

于是,刘邦封长子刘肥为齐王,命曹参为相国,即日起程前往封地。曹氏自然是要跟着儿子走的,从此吕雉去了一块心病,可是一想起给了刘肥那么大一块封地,心里仍然觉得不舒服。

吕雉去了两块心病,心里仍不踏实。这两个人虽说让她难堪,但是最大的威胁还不是来自他们,而是来自戚姬和如意。后宫美女越来越多,但是刘邦似乎也越来越对她们不感兴趣了,他的心思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刘邦现在已经有了六个儿子,除了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之外,又添了两个小的,分别取名为刘恢、刘友。近来,刘邦每日下朝之后,除了这些给他生了儿子的姬妾,别的宫女那里几乎不去。也许人老了更注重天伦之乐,也许是在考虑他的江山社稷的继承问题。

在这些孩子中,刘邦最喜欢的是如意,因而泡在戚姬那里的时间也最多。玉君能歌善舞,过去多年征战不息,将士们每天在前方流血,乐舞之事自然是不合时宜的,她这方面的才能几乎被埋没了。如今天下太平了,玉君又把琴摆在了地中央,刘邦一来,她便轻轻拨起琴弦,根据刘邦的情绪、兴致,选择不同的曲子为他演奏,常常在刘邦暴怒的时候使他渐渐平静下来,在他消沉的时候,让他慢慢兴奋起来,而在他充满豪情时,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刘邦对音乐似乎有着天然的感悟,常常闻声起舞,边舞边唱。戚姬身旁有十几个使女,其中也不乏能歌善舞者,每逢这种时候,戚姬就会让别人弹琴,自己绕着刘邦伴歌伴舞,给他助兴。戚姬的舞技更是不同凡响,细腰长袖,能以袖击梁,折腰至地,常常一个人舞得满庭生辉,让刘邦看得如痴如醉。有时,刘邦觉得两个人舞不过瘾,就让使女们也加入进来,不分上下主仆,随意笑闹。这样还觉得不够尽兴,刘邦索性让戚姬把后宫能歌善舞的姬妾包括使女统统组织起来,会吹拉弹奏的分一班,善歌的分一班,善舞的分一班,隔三岔五就聚起来乐一次,有时一直唱到半夜,兴致高时,甚至几百人上千人一齐唱,歌声响彻云霄,震动了整个栎阳城。史籍记载更甚,说是千人唱,万人和。

吕雉封后之后,戚姬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万丈深渊。过去,她从来没有把这个又老又土的乡下女人放在眼里。她知道刘邦有多爱她,虽然后宫里比她年轻的有的是,但是始终没有人能取代她在刘邦心目中的位置。她一直以为刘邦迟早会休了这个黄脸婆,即使不休,留着也不过是个管家婆的角色。直到吕雉封后之后,她才真正意识到两个人的地位差距有多大。不仅如此,还有吕氏一族的人为她撑腰,相比之下,戚姬更感到自己孤零零一人,势单力薄,根本没法和这位皇后抗衡。于是她不得不收敛自己,处处让三分,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对待吕雉了。她以为这样就能求得安生,保全自己,没想到吕雉却得寸进尺,处处挟制、挤对她,有一次,竟然当着所有后宫姬妾们的面要她给她梳头。

自从刘邦迷上了乐舞,戚姬的地位便发生了十分微妙的变化。吕雉对音乐、舞蹈一窍不通,这给了戚姬一个绝好的机会,她投刘邦所好,将后宫变成了歌舞场,同时也给了她发号施令、笼络人心的机会。她在后宫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在众姬妾眼里,权威已经超过了吕雉。但是她心里十分清楚,她的权威是没有根基的,一触即溃,后宫佳丽们讨好她,无非是为了发泄对吕雉的不满,出出气。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吕雉更加恨她。但是她和吕雉之间的矛盾已经势同水火,她再忍耐也没用,不如索性借机发泄出来,出出这口恶气。

戚姬就像一把刀插在了吕雉心上。每当晚上歌声响起的时候,她便如坐针毡,强烈的失落感像千百只虫子啮咬着她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感觉到危险正在慢慢地向她袭来,像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戚姬和如意母子就会取代她和太子刘盈。一个夕阳惨淡的黄昏,宫中丝竹声又起,吕雉坐立不安,一个人出来散心,远远地看见儿子刘盈和如意在一起捉蜻蜓,心里一股邪火冲了上来,走上前不分青红皂白给了刘盈一巴掌:“不长进的东西,不去好好读书,跟这么大的孩子一起玩,能有什么出息?”

刘盈急忙跪下答道:“启禀母后,儿臣已做完一天的功课,是叔孙师傅叫出来活动的。”

“你还敢犟嘴?”吕雉说着又要打,小如意机灵鬼似的上来拉住吕雉的手说:“母后别生气,不是哥哥的错,是我不好,是我拉着哥哥出来的。”吕雉见这孩子这么机灵,相比之下,刘盈确实不如,心中越发恼恨,冲着刘盈骂道:“还不快给我滚回去?!”

刘盈起身走了,如意转身也要走,吕雉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把如意叫住了:“如意,你跑什么?你又不急着读书,走,跟母后玩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