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7)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十三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7)

君臣反目

韩信从淮阴回到楚王府,见了钟离眜,大吃一惊,道:“皇上下了诏令,到处在追捕你,你怎敢这样大摇大摆出没于市中?”“这有什么不敢?九里山之战,大将军不是也闯到我营中去了吗?”

“将军何必这么躲躲藏藏的?不如自去朝中向皇帝谢罪,以君之才,皇帝必委以重任。”

“忠臣不事二主。昔日项王待我恩重如山,终不忍背之。”

“此一时彼一时也,君效忠楚国,已尽心尽力,如今项王已死,何不顺应潮流,再展宏图?将军若肯复出,我可在皇帝面前鼎力推荐。”

“昔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令后世称颂,我今若投降,岂不落个千古骂名?况刘邦反复小人,以人所不齿之术偶然窃取天下,终难长久。今日非但我不投降,还要劝大将军早做打算,以免落入他人之手。”

“将军不要听信外间传言,皇帝乃仁厚之君,胸怀宽广,明于治道。陛下待我同样恩重如山,时间久了你自会知道。”

“看来是话不投机呀,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咱们不说这个了。今投奔大将军来,是想找个暂时栖身之地,大将军若能容我,我就暂住些时日,若不能,在下就不打搅了。”

“你这是什么话!我这里还能没有你一口饭吃?只是过不得明路,无法使将军一展雄才,只好委屈你闲居在这里了。”

于是钟离眜在韩信府上住了下来。两人朝夕相处,亲如手足,闲来便在一起饮酒下棋,谈论兵法。季布归附以后,韩信又劝过钟离眜几次,希望他能去自首,出来做官,但钟离眜终不肯为。韩信帮着卢绾剿灭共驩之后,所招的部队一直没有遣散,成了楚国的常备部队。战事刚刚结束,地面上不太平,那些无家可归的乱兵和小股土匪经常出来活动,加之项羽旧部一直不服,除了共驩,还不断有小股的反叛武装出现,于是韩信经常陈兵出入。韩信治军极严,违反军纪者或打或罚绝不留情,治国也是如此,遇事不肯通融,因此一些部下对他怀恨在心,汉六年十二月,有人状告韩信谋反。

刘邦一直在密切注视着各诸侯王的动向,稍有风吹草动都会有人向他报告。起初有人报告韩信兴土木、修宫室、选秀女,他都没放在心上,听了这些他反倒放心了。后来又听说钟离眜在韩信府上藏着,他一直将信将疑,直至近来韩信陈兵出入,又大规模地扩大武装,刘邦才觉得有点儿坐不住了。他把告状信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信上说的句句让他担心,他将几个心腹将领召集到一起,准备兴兵讨伐。众将个个摩拳擦掌,争着要领兵前往,刘邦把众将扫了一眼,尽管这些将领们信誓旦旦的,但是刘邦知道他们都不是韩信的对手,于是派人把陈平请了来。陈平看了看那封信,觉得信中说韩信谋反,证据不足,因此没有说话。刘邦问:“你怎么不说话?”

陈平根本不相信韩信会谋反,但是也不敢替韩信打这个保票,害怕把自己牵连进去,于是只好说:“臣无话可说。”

刘邦追问再三,陈平还是不说话。于是刘邦屏退众将,又道:“有什么顾忌的吗?这回你说吧。”

“众将怎么说?”

“众将争相讨之。”

“可是臣以为这封信不可信。”

“反迹不是这两天才发现的,早就有端倪了。天下之事,可不是儿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陈平见说不动刘邦,只好作罢,问道:“陛下准备派谁去讨呢?”

“众将恐怕都不是他的对手,故请你来。”

“陛下自料关中最精锐之师能否比得上韩信的部队?”

“韩信历来善于治军,恐怕不及。”

“如今兵不及楚精,将不及韩信能,贸然发兵征讨,是逼韩信出兵反也,如此则天下危矣,故臣不敢言。”

“幸亏请你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陈平想了想,问道:“除了刚才各位将领,这封上书还有人知道吗?”

“没有。”

“韩信知道吗?”

“不知道。”

“这就好办。陛下可仿古之天子巡狩会诸侯之礼,伪游云梦,令诸侯会于陈县。陈县位于楚西边境,韩信以为无事,必迎于郊外拜谒陛下,陛下可因而擒之。此乃一武士之事,何必发兵?”

于是,刘邦派使者遍告诸侯,天子将游云梦,令诸侯于陈县相会。使者至楚国,韩信不知是计,直到刘邦快到陈县了,韩信才得知有人上书告他谋反。韩信吃了一惊,把几个心腹官员找来商议对策,陈贺道:“反正已经背上了这么个恶名,不如干脆反了,何必受制于他人?”

韩信道:“不许胡说!我韩信忠心耿耿事汉,绝无二心,即使有人诬我,皇帝必不信,为何要铤而走险?”

孔聚道:“可是楚将钟离眜在大王宫中,这事恐怕说不清楚。”

另一位将领说道:“告大王谋反者,能坐实的就是这一件事,不如杀钟离眜以献陛下,如此则皇帝不疑矣。”

“更是胡说!钟离将军与我情同手足,我怎能做此不仁不义之事?”

商量了半天,也没拿出一个像样的主意。韩信屏退众人,来到宫里,对钟离眜说道:“钟离将军在此藏匿,已有人告到圣上面前,我不能再留将军了,将军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随我去见皇上,一是逃命。”

钟离眜道:“我亦闻汉皇疑大将军反,大将军何不就此反了?在下正可助大将军一臂之力。”

“将军不要劝我了,我是不会反汉的。将军赶快决定自己的去留吧。”

“大将军放心,我绝不连累你。我死不足惜,只恐我死之后,大将军随之而亡矣!”说完,拔剑自刎。

韩信没想到钟离眜是这样的烈性子,后悔不该和他说得太直率,如今老友亡故,心中悲痛不已,无奈刘邦已到了边境,他只好令人将钟离眜装殓了,抬着棺材来到陈县。刘邦早已做好准备,令武士们埋伏左右,韩信一到,立刻把他捆了个结结实实。韩信没想到刘邦真会这样对待他,叹道:“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啊!”

“你说什么?”

“哼!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有什么好说的?”

“有人告你谋反!”

“陛下可有证据?”

刘邦无言以对,道:“等回到关中再说。”他装作忙着会见诸侯,暗中却命御史大夫周昌带人前往楚国调查韩信的反迹去了。

刘邦回到关中不久,周昌也回来了。调查的结果,让刘邦感到有点儿失望。周昌不但没有找到韩信谋反的证据,而且认为韩信治国有方,应当给予褒奖。刘邦听了很不高兴:“怎么能说没有证据?他把钟离眜窝藏了这么久不就是证据吗?”

周昌道:“窝藏并不等于谋,谋反。况楚王一直劝……劝钟离眜自……(啊就)首,是君……君子之风,且,且想为……为陛下,保留人才。正当褒……褒奖才是。”

“你还让我褒奖他?褒奖个屁!”刘邦大发雷霆,要是别人早吓得不敢吭声了。周昌却不管那一套,据理力争,丝毫也不让步。他口吃,自己急得脸红脖子粗的,也把刘邦气得够呛。

与周昌回京的同时,楚国也派出了一支庞大的游说队伍,悄悄地来到了栎阳。这些人联络了栎阳城里韩信的一些老部下,四出游说,想请萧何、张良、灌婴、樊哙等一班近臣出面为韩信说句话。可是,事关谋反,众人不知内情,都怕牵连到自己,谁也不敢去刘邦面前说情。

这一天,张良正在家中静坐练功,来了四五个楚人要见他,张良对家人说道:“就说我病了,不见。”无奈这些人赖在门口不走,张良只好请他们进来。众人坐下七嘴八舌地说了半天,张良静静地听着。听完了,道:“我都听明白了。你们回去吧。”

“这么说先生答应了?”

“答应什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