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1)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五十七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1)

荣归故里

韩信将兵权交与刘邦,只带了两千人马来到楚国都下邳。他迫不及待地想回淮阴老家看一看。于是将国中之事草草做了安排,便匆匆赶到了淮阴。这个消息震动了淮阴。城中的父老乡亲倾城而出,争相一睹大将军的风采,连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了。新上任的县令已经提前做了安排。离县城还老远,韩信就望见前面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压压的人群。彩旗飞舞,鼓乐喧天,人们站在大路两旁夹道相迎。一支由一百多名青年男女组成的秧歌队,迎面走了过来,年轻人扭着秧歌来到韩信面前,绕着韩信围了一个圈,韩信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扭了起来。扭着扭着,众人把韩信推到了前面,随着他向城里方向扭去。城门口,县令领着一班吏员正恭候在那里,见过礼之后,县令一挥手,几个人抬过来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千古将星”四个大字。韩信十分高兴,命随行的人接过匾来,在官吏们簇拥之下进了城。进城之后,秩序一下乱了,一帮好事的年轻人挤到前面,把韩信抬起来抛到了空中。百姓们欢声雷动,高呼:“大将军万岁!”

“楚王万岁!”

“韩信万岁!”

士卒们在县尉带领下,好不容易分开一条路,牵过一匹马来。韩信骑在马上,望着阔别了八年的故乡,心中百感交集,他频频向路边的百姓们挥手致意,脸上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来到县廷,韩信依然久久不能平静,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县令按照他的旨意,将淮阴的三老豪杰召到了县廷。韩信见人数不多,索性让县令把县廷外年龄大一点儿的老人都请了进来。韩信问了问他走后这八年淮阴的变化以及去年的收成如何,乡亲们的陈述令人心碎。八年来淮阴的人口减少了一半,十六到六十岁的男子,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去年产的粮食早已被征的征,抢的抢,没有几家能过到夏收的,搞不好又要饿死人。韩信一面听一面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帮助百姓们度过春荒,医治好战争的创伤,使他们尽快安定下来。

政事处理完毕,韩信开始寻访故人的踪迹。那个卖肉的钱仲还在,他曾经被楚军裹胁到前线,当了几年兵,新近兵败才跑回来的;河边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因为不知道姓名,一时打听不到;苏琴已经出嫁了。尽管他对此早有思想准备,可是事到临头,他仍然感到抑制不住的难过。他让人给苏琴捎话,希望能见她一面,可是苏琴不肯来。韩信亲自来到苏琴家中,苏琴却躲出去了。韩信带着满腹的惆怅来到河边。还是他当年垂钓的地方,仍有一群妇女在河边说笑着在洗衣裳。韩信走过去,想打听一下当年那位漂母的去向,没想到老人家就在她们中间。韩信走上前去将老人家扶起,只见她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明明白白地写着八年来她所经受的苦难辛酸。韩信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道:“老人家,请受韩信一拜。”说罢,给老太太磕了三个头。妇女中有人认出了韩信,失声喊道:“是韩大将军!”

老太太扶起韩信问道:“你是韩大将军?”

“我是韩信。”

“你就是当年在这钓鱼的那位公子?”

“大娘,正是我。”

“没想到这孩子真的出息了。来,让我好好看看你。”老人家用一双颤抖的手抚摩着韩信的脸颊、头发、肩膀,从头到脚把韩信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道:“公子还是当年的公子,一点儿没变,就是胖了点儿,比以前结实了。”

“老喽。”

“老什么呀?正活人呢。老妪才真是老了呢。孩子,大娘当年在这骂过你,你还记恨我吗?我是老糊涂了,有眼不识泰山。”

“骂得好啊,大娘!您这一顿骂,骂出了我的志气,否则哪有我的今天!大娘,您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我呀?唉,从打年轻时候起就给大户人家洗衣做饭,四十年了,天天如此。”

“家里人都好吧?”

“家里没人啦。三个儿子都死在战场上了,媳妇改嫁的改嫁,回娘家的回娘家,就剩我自己啦。”说着,老人流出了眼泪。

“大娘别难过,从今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您也不用再给人干活了,跟我走吧。”

“那哪成啊,我去了不是给大将军添乱嘛。”

“大娘,我从小没了父母,您就当我是您的亲生儿子吧。”

“不成不成,我可不能给你添麻烦。要是给你洗洗衣服做做饭还差不多。”

“那您就去给我洗衣服做饭好不好?”

“那敢情好。”

“那咱们就走吧?”

“现在就走?”

“现在就走。”

“那我也得跟东家说一声啊。”

“不用了,我派人去跟他说。”说着,韩信拉着老太太的手就走,老太太回头望着那堆衣服说:“至少我得把衣服给人送去呀。”

“您就别管了,我赔他新的还不成吗?”

回到县里,韩信刚把老太太安顿下,就听见庭院里吵吵嚷嚷的好像有什么事。出来一看,只见钱仲被五花大绑押了进来,边走边嚷着:“我就是见了韩信本人也敢说,我没打他,没骂他,是他自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的。”

韩信一皱眉头,冲着县令说道:“我让你们请他来,谁让你们捆人的?松绑!”

那钱仲当了几年兵,也见过一些世面,松了绑,立刻给韩信跪下了:“谢大将军不杀之恩!”

韩信问道:“谢哪一次呀?是谢我当年没杀你,还是谢现在呀。”

“当然是现在。”

“你怎知道我不杀你?”

“大将军当年没杀我,现在必不会杀我。”

“是的,我不杀你。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我现在要是给你一把剑,你是从我胯下钻过去活命呢,还是来杀了我?”

钱仲一听,以为韩信要重演当年故技羞辱他,因此把脖子一梗说道:“大将军要杀就杀,不要羞辱我!”

“我不会羞辱你,我只要你回答我的话。”

“那我还是要杀了你。”

“好样的,我欣赏你的勇气。起来吧,以后你也不用去杀猪了,就留在我军中做个中尉吧。”

钱仲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真是千恩万谢,不停地给韩信磕头。韩信命人将他扶起说道:“不过你记住,当初我不杀你,不是不敢杀你,而是杀了你这无名之辈就毁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这个我知道,我知道。”

钱仲当官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传为佳话,人们听说后纷纷称赞韩信仁义、大度。

韩信再次来到苏琴家中,苏琴又不在,只有两个孩子在家,大的是个女孩,因为韩信来过一次,已经认识他了,道:“大将军以后不要再来了,我娘她不会见你的。”

“为什么?”

那孩子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大人的话,道:“她说她没脸见你。”

韩信被孩子的话所触动,不由得一阵心酸,拉着孩子的手问:“你娘到哪儿去了?”

“下田去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