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0)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五十六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0)

汉祖即位

汉军将士见项羽已死,纷纷上来争夺项羽的尸体。为了争夺尸体,死了上百人,最后,王翳抢到了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抢得一部分。五人共会其体,皆是。于是刘邦给这五人各封了两千户。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历时两个多月的大战结束了。各路大军纷纷集结垓下,刘邦、张良、韩信站在一座土岗上,向漫山遍野的将士们挥手致意,将士们举起手中的刀枪剑戟,高呼:“汉王万岁!”

“大将军万岁!”

韩信终于完成了一项军事史上的杰作。他激动不已,拔下插在土岗上的汉军大旗,来回舞动着,将士们一看,情绪更加高涨,一个劲地狂呼:“大将军万岁!”

“大将军万岁!”

韩信只顾了高兴,忘了刘邦和张良还在身边,等他高兴劲过了,回头看时,刘邦和张良已经走了。

项羽一死,各地残存的楚军纷纷投降。但是钟离眜和季布、丁固等几员大将纷纷逃匿,不知去向了。当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封地在鲁城(今山东曲阜)。鲁城父老愿为项羽死节,不肯投降。刘邦欲举兵屠之,张良道:“如今天下大定,不宜再动干戈,当以德服天下。鲁城乃孔夫子故乡,素来讲究礼义,今为项羽死节乃义举,屠之,天下不服。”

“那怎么办?”

“可派人持项羽头示鲁军民,然后许之以厚葬,并申明鲁城降后不杀一人,如此则鲁城可下。”

于是,刘邦命人将叔孙通请了来。

叔孙通逃出咸阳之后,便投奔了项梁,项梁死后,又追随义帝左右,希望能有所作为,可是不久义帝又被放逐江南,叔孙通又改投到项羽帐下。汉二年,刘邦攻破彭城,叔孙通又投靠了刘邦。刘邦封他为博士、太子太傅。

叔孙通到了鲁城,按照张良的嘱咐,果真说服了鲁城军民开门迎接汉军。叔孙通带领汉军进了城,城中百姓对汉军依然心存疑虑。叔孙通派了不少官员去大街小巷宣传汉军的政策,百姓们反应十分冷漠,来听的人很少,多数人家关起门来,不与汉军打交道。于是叔孙通给刘邦写了一封信,派快马送往彭城,请刘邦速来鲁城安定民心。刘邦正忙得不可开交,怪叔孙通太大惊小怪,小小一个鲁城,还要他亲自来一趟,但是叔孙通信中情词恳切,说此举关系到天下人心的安定,无论刘邦有何要务都必须放下,立即到鲁城来。刘邦把信给张良看了,张良对叔孙通的用意已猜到八九分,于是说:“叔孙先生这样恳切,必有他的道理,汉王不妨去一趟。”

于是,刘邦命各部撤出战场,向定陶集中,然后和张良一起来到鲁城。叔孙通安排刘邦一行住下,天色已晚。叔孙通让人预备了一些素食果品招待刘邦一行,刘邦问道:“我大老远来了,怎么连点儿酒也没有?”

叔孙通道:“这里不是饮酒的地方。”

“屁话!喝酒还分什么地方?老子走到哪里还不是照样喝?”

叔孙通道:“汉王走到哪里都可以随便喝,唯独这里不能随便。明天我要陪汉王去拜谒孔庙,祭孔子,祭孔之前要洗沐斋戒,饮酒是大不敬,让鲁人知道了,恐失民心。”

“祭他干什么?老子最讨厌儒生,难道你不知道?”

叔孙通投奔刘邦已经两年多了,早就摸透了刘邦的脾气,并不和刘邦计较,道:“汉王哪怕真的讨厌儒生,表面上也要装一装。在鲁人眼里,祭孔如祭天,来不得半点儿含糊。齐鲁之地乃礼仪之邦,比不得关中,只需约法三章就可以使民心归附。要真正让百姓心里服气,恐怕要拿出一些诚意来。我请汉王到鲁城来就是这个意思,汉王明天只要在孔夫子庙前拜上三拜,齐鲁之地民心立刻就可归附。”

“蒙三岁的孩子去吧,我不相信齐鲁人就这么傻!”

叔孙通所处的时代,早已礼坏乐崩,是儒家学说最不受重视的时代,儒生们到处碰壁。叔孙通善于变通,他知道和刘邦讲那些之乎者也没用,因此专拣最实用、刘邦最容易接受的话来说,正是由于叔孙通的这种变通处理,才使得儒家学说在汉初统治思想中占了一席之地,比起道家学说来,虽然影响要小得多,却为后来儒家学说取得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但这是一个姿态,有没有这个姿态至关重要,的确关系到天下的安定,汉家的兴亡。”

“那好,这酒今晚就不喝了。我听说这鲁乐可是有名的,能不能找个乐舞班子来让我们乐和乐和呀?”

司马迁说刘邦好酒及色,一点儿也不假,他走到哪里都离不开酒和女人。叔孙通知道他的毛病,正色说道:“鲁乐虽好,然眼下大战刚刚结束,伤者未起,死者未葬,便起乐声,百姓们会怎么看?汉王岂不闻桑濮之音,可以亡国之说?”

刘邦满脸的不高兴,挥了挥手说道:“行了行了,我知道了。”说完,刘邦起身要回军中去。叔孙通知道他军中还带着几个女人,眼见刘邦出了门,叔孙通无可奈何地说道:“我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也!”不料这话被刘邦听到了,刘邦转回身问道:“你说我什么?”

叔孙通道:“这话不是我说的。”

“我刚才明明听见是你说的。”

“是我说的不假,可这是孔老夫子的话。汉王若是不想要这天下了,就随你的便吧。”

刘邦听后大惭,于是又留了下来。

第二天,叔孙通陪刘邦拜谒了孔庙。庙是孔子死后第二年建的,由鲁哀公的故宅改建而成,气势十分宏伟,可以和六国的王宫相比,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有殿、堂、坛、阁四百多间。尽管大战刚刚结束,从齐鲁各地赶来拜谒的儒生、学子依然络绎不绝。刘邦没想到孔夫子在齐鲁一带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这才明白叔孙通叫他来鲁城的用意,头天晚上的一肚子气顿时全消。叔孙通趁机向他灌输了不少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刘邦虽然听得云里雾里的,但是拜孔庙之举震动了齐鲁大地,刘邦很快就赢得了齐鲁人民的称赞、爱戴,其影响比叔孙通事先预料的还要大。

紧接着,刘邦为项羽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今山东平阴县西南)。对项氏亲族,刘邦亦未诛杀,封项伯为射阳侯,赐姓刘。项氏封侯的还不止项伯一个,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等都是项氏后裔,皆赐姓刘。

安葬了项羽之后,刘邦和张良准备回定陶。两个人并辔而行,谁都没说话。天下初定,百废待兴,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刘邦这个心里从来不装事的人,近来也变得深沉起来。

过了一会儿,张良问道:“汉王在想什么?”

“想得太多了,简直理不出个头绪,你说眼下当务之急是什么?”

“称帝。”

刘邦眼睛一亮,问道:“现在是时候吗?”

“是时候了,机会一旦错过,马上又会出现诸侯纷争的局面。”

“可是我总不能自己出来说我想当皇帝吧?”

“近日我问过不少将领,几乎众口一词拥戴汉王。”原来,早在战事还在进行的时候,张良已经开始做舆论工作了。刘邦听了,心中非常感激,但是表面上仍不动声色:“还有一件比称帝更急的事——收回兵权。兵权一日不收回,我心中一日不得安宁。”

“自然,这是称帝的必要准备。”

“子房,现在天下太平了,你来做我的丞相如何?”

“萧丞相干得好好的,请我做什么?”

“萧何自然是少不了,再加上你岂不更好?你们俩一左一右,我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去了。”

“龙多不治水,韩大将军指挥垓下之战不准任何人插手就是这个道理。”

“别提他了。萧何跟他可不一样。”

“然指挥权贵专忌分的道理是一样的。”

“那你做什么?御史大夫?太尉?反正三公之位由你挑,你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什么都不做,只做个平民百姓就知足了。”

“这是为何?”

“汉王等等,我去前面看看。”说着,张良下了马,朝前面一座小山包走去。刘邦不知何意,也下马跟了过去。

谷城处于丘陵地带,小山一座挨着一座,山上草木茂盛,风景秀丽。山中多泉水,行路人若渴了,不用寻找人家讨水,只需用脚跺出一个坑,就会渗出一汪清泉。这里的山虽然不像泰山那么高,却也不乏奇伟险峻之处,时有怪石奇峰突兀而立,或如鹰隼,或如虎豹,仿佛在极力向过往的人们强调,这里不是一个平凡之地。张良站在山前感叹道:“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怪不得齐鲁之地多豪杰之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