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35)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七十一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35)

欲加之罪

陈豨逃到曲逆,遭到了卢绾部队的阻击,紧接着,刘邦和曹参两支大军也赶到了。三军准备合围消灭陈豨叛军,但是陈豨的使者王黄已经到了匈奴营中,卢绾担心背后遭到匈奴的袭击,于是派了部下张胜前往匈奴为使,声称陈豨军已破,希望匈奴能保持中立,不要参与汉家内部的事。张胜到了匈奴军中,被安排在客舍中住下,恰好与王黄住在一处。张胜还没有见到匈奴的大首领,王黄先拜访他来了。张胜对王黄十分冷淡,本想三言两语把他打发走就算了,可是王黄一张利嘴,说着说着就把张胜的心说动了:“先生知道燕王为何看重你吗?”

“不知道。”

“那是因为你从小在北地长大,懂胡语,习胡事。”

张胜点了点头,王黄又说道:“先生知道皇帝为何如此重视燕王吗?”

“不知。”

“以诸侯数反,兵连不绝也。今先生为了燕国,急欲灭陈将军,殊不知唇亡齿寒,陈将军一灭,马上就轮到燕国了。”

“王将军不要危言耸听,燕王与皇帝亲如手足,不仅是同乡,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燕王随同皇帝打天下,出生入死,可谓患难之交。何患之有?”

“什么患难之交!自古欲得天下者,连父母妻子都不顾,哪里顾得什么同乡难友?先生不要做美梦了。难道不见韩信、彭越皆已为虏乎?”

“韩信、彭越谋反,咎由自取,燕王对皇帝忠心耿耿,有何顾虑?”

“呵呵,兄弟夫妻之间尚有口角,何况君臣?况且,说韩信、彭越谋反,有何实据?不过皇帝疑之而已。焉知有一天不会疑到燕王头上?退一步说,君治一国,是他人无力征伐你安全呢,还是相信别人不会征伐你更安全呢?”

张胜终于被王黄说服了,非但不再阻止匈奴出兵,反而帮助王黄怂恿匈奴发兵助陈豨。

卢绾正与陈豨打得不可开交,忽然听说张胜背叛了朝廷,与王黄和匈奴勾结在一起,准备从背后袭击燕国军队,卢绾大怒,立刻将张胜的亲属统统抓了起来,并报告了刘邦,准备夷其三族。张胜回到燕国,卢绾不由分说,将张胜也关进了大牢。张胜几次求见,卢绾拒不接见。直到行刑的前一天,卢绾才来到狱中,想听听他有什么说的。张胜痛陈不能灭陈豨的理由,卢绾并不相信张胜从王黄那里听来的那套说辞,可是听了张胜声泪俱下的诉说,知道他是为自己着想,不忍心杀他,于是将张胜一家从牢里放了出来。可是卢绾要灭张胜三族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很难收场了。卢绾只好找了一个和张胜同名的人顶上,又杀了几个不相干的人,以掩人耳目,这才算对上对下有了一个交代。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刘邦派人来,责问卢绾为什么把张胜放了,卢绾拒不承认,这下引起了刘邦的疑心。刘邦很快就给卢绾派来了监军。张胜趁机向卢绾进言,卢绾动摇了,他觉得,刘邦既然已经不信任他,自己就不得不留一手了。于是命张胜返回匈奴,表示愿意与匈奴保持友好睦邻关系。匈奴见卢绾态度暧昧,有机可乘,马上又向他提出放陈豨一条生路,以表诚意。卢绾也答应了,令属下范齐前往陈豨营中联络,同意陈豨以“突围”的方式趁夜间从自己阵地上撤出。

刘邦走后,张良和周勃成功地攻克了马邑,将韩王信的粮草辎重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付之一炬,然后回兵来攻太原。马邑被攻破,韩王信立刻慌了手脚,仓促撤出太原,向北会合匈奴去了。张良和陈平得知刘邦已将陈豨包围在曲逆,决定继续兵分两路,一路由张良、周勃率领追击韩王信,一路由陈平、樊哙率领增援曲逆。汉军从四面八方压过来,陈豨的处境已是四面楚歌,眼看就要被彻底歼灭,不料王黄带领匈奴军从北面杀过来,卢绾“腹背受敌”,不得不让开正面,让陈豨“突围”出去了。

韩王信逃到匈奴之后,本想借匈奴一块地盘暂且喘息一段时间,但是匈奴不肯让这些汉人长期居住在自己的地盘上,因此,竭力怂恿韩王信向南进攻,收复失地,并拨出一万人马配合他行动。韩王信知道匈奴单于不肯收留他,所以明知不是汉军的对手,也只好硬着头皮不断向汉军发动进攻。不久,又被张良在参合(今山西阳高县南)拖住,刘邦率领樊哙、灌婴等人赶到,将韩王信合围在参合。刘邦令人给韩王信带了一封信,劝其归降,使者对韩王信说道:“陛下宽仁,不忍刀兵相见,诸侯及将军们有叛亡的,只要复归,全部赦免,官职一个都没变,也未曾杀一人。今大王并无反心,只是因守不住马邑而降匈奴,非有大罪,何不就此归降?”

韩王信道:“臣并非无罪。臣的罪过多了,当初救援荥阳,出师不利,周苛死难,臣却畏死偷生,苟活了下来,陛下对此早有看法,只是不说而已,这是其一;匈奴攻马邑,臣不能坚守,以城降匈奴,这是其二;今又为匈奴将兵,致使生灵涂炭,将士送命,这是其三。昔日文种、范蠡无一罪而身死,今我负三罪而欲苟活于世,先生认为可能吗?”

使者道:“人生在世,谁能无过?陛下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不会杀你,还是跟我去向皇帝谢罪吧!”

“我并不是不想投降,如今我亡匿于这荒山野岭间,整天看着匈奴的眼色行事,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吗?我日夜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于是,韩王信重新整军来与汉军战,几日之后,便被汉军攻破城池,韩王信死于樊哙刀下。

消灭了韩王信之后,刘邦大出了一口长气,令樊哙留下继续剿灭陈豨余部,其余人马班师回朝。刘邦从平阴津渡河,来到洛阳,不料却在这里碰见了吕雉。

刘邦十分吃惊:“你怎么会在这里?”

吕雉微笑着说道:“听说陛下在前方打了胜仗,臣妾特赶来这里迎接。”

吕雉杀了韩信之后,确信关中再没有能够掀动汉室江山的势力了,可是对前方的情况却放心不下。她放心不下的不是战事的胜负,而是戚姬和如意。刘邦此去是为解救如意之危,而随行伺候的恰又是戚姬,刘邦的一班重臣,除了萧何,几乎全带在身边,搞不好半路上就会把太子换掉,她连知道都不知道。因此,她在长安再也待不下去了,不顾萧何百般阻拦,要亲自到赵国探探虚实。

吕雉走到郑县(今陕西华县境内),碰到一群押解犯人的狱吏。看见皇后乘坐御辇而来,狱吏和犯人统统跪伏在路两边。吕雉命人停下车,从车里探出头来,问押的是什么人,押往哪里去,狱吏刚要回答,只见一个犯人站起身跑到路中间跪下喊道:“皇后殿下,彭越冤枉!”

吕雉见道上跪的是彭越,心中一惊,不知是什么事情,下车来将彭越扶起说道:“梁王何至如此?起来慢慢说。”

彭越扛着枷锁,戴着脚镣,蓬头垢面的,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要不是听声音,吕雉根本不认得他。彭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了自己的冤情,希望这位同乡皇后能给他说句话:“……事已至此,臣不敢再奢求平反复位,只望不要把这把老骨头扔在他乡就行了,臣愿归故里昌邑,请皇后代我向陛下言之。”

吕雉想了想,道:“行。我正要去见陛下,跟我一块儿走吧,上车。”吕雉将彭越放在副车上,载到了洛阳。

刘邦见了吕雉,开口先问:“你把韩信杀了?”

“杀了。”

刘邦听了,且喜之且怜之,眼睛一亮,随之又黯淡下来。他长叹了一声说道:“唉!可惜呀,天下恐怕再也找不到韩信这样的将才了。”

“有什么可惜的?留下他将来和你争天下呀?”

“这天下本来就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杀了他,人们背地里不定怎么骂我呢。”

“怕什么?这个恶名我替你背了。我不怕,谁爱骂谁骂去。”

“说是这么说,毕竟名声不好。他临死前都说什么了?”

“他说悔不该没听蒯通之言,落得如此下场。我不知蒯通是什么人。”

刘邦道:“回头我让人查一下。”

“这个先不忙。我问你,你为何要把彭越发配到蜀中去?”

“历朝的犯人都往那里发配。那是个不毛之地,放在那他只有等死的份,难道还会反了不成?”

“谁说的?你要是没在汉中待过说这话还可以。你不是从那儿反出来的吗?那边地方又富,人口又多。以彭越的才干,要不了三年就坐大了。既然要杀就杀干净,不然就别碰他,既结了怨又不杀,留下将来必为大患。”

让吕雉这么一说,刘邦倒抽了一口凉气:“那怎么办?人已经押走了,这会儿怕是快到蜀中了,不过还来得及,我马上派人再把他抓回来。”

“不用派了,人我已经给你带回来了,在大牢里押着呢。”

“啊?!可是我已下诏免了他的罪,怎好出尔反尔?”

“定个罪名还不容易!你别管了,把他交给我吧。”

吕雉命人将王恬找来,问道:“彭越一案你是怎么审的?”

王恬不知吕后是什么意思,支吾着没敢直说,直到听明白了吕雉的意图,才大着胆子说道:“当初已经定了谋反罪,是皇上法外开恩,免其死罪。”

“皇上忙成那样,怎能顾得上这些事?你们不奏明原委,皇上当然不清楚。发回去重审!”

王恬摸透了吕雉的意图,又将那个供出彭越谋反的人重新找来审了一遍。那人本来已被释放回家,又重新被抓来审问,不知是吉是凶。他已经吃尽了苦头,无论是死是活,都不敢再顶了,王恬给个杆他就往上爬。王恬没费多大劲,就把彭越谋反的罪名罗织好了。吕雉以刘邦的名义发布上谕,夷灭彭越三族,并将彭越枭首示众。彭越的头被挂在洛阳东门,上谕:有敢来收尸者,夷三族。

吕雉到了洛阳,发现刘邦并没有换太子的迹象,加之她新近刚刚诛杀了韩信和彭越,为刘邦去掉了两个心头之患,她估计太子之事暂时不会有什么变化,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这天下午,吕雉趁刘邦不在家,提着个篮子来看戚姬。戚姬正在看如意读书,看见吕雉进来,大吃一惊,她没想到吕雉会到这里来。她知道来者不善,很不情愿地跪下给吕雉磕了个头。吕雉笑着说道:“妹妹一路辛苦了,我特地做了一样菜,来看看妹妹。”

戚姬不知吕雉今天为什么这么客气,既然人家送来了,不能不接,于是接过篮子放在一边,道:“这些事,让宫娥们跑一趟就行了,何劳皇后亲自送来?”

“交给她们我不放心。还是我亲自送来的好。妹妹不想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