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3)
礼之用四月的洛阳,微风和煦,城里的牡丹花已经开了。这一日,刘邦退了朝,在吕雉、戚姬、薄姬、石美人等一班后宫佳丽陪伴下,来到庭院中赏花。太子刘盈也随侍在一旁。刘盈已经十岁了,刘邦问道:“盈儿,近来叔孙师傅教你读什么书啊?”
刘盈答道:“启禀父皇,儿臣正在从叔孙太傅读《论语》。”
“读《论语》有什么用?《孙子》读过了吗?《太公兵法》读了没有?”
“儿臣窃以为,父皇打天下,离不开《孙子》,将来治天下,则要靠《论语》。”
“胡说!你这个师傅真是误人子弟,看来我得给你换个师傅了,让子房先生教你兵法吧?”
“子房先生名闻天下,儿臣若能拜子房先生为师,当然是求之不得。不过,儿臣仍以为圣人之道乃天下第一要务,兵法次之。”
“这孩子怎么这么死脑筋。”
正说着,只听后院一阵哭喊声,原来是赵子儿和管秀儿为争住房打起来了。吕雉过去弹压了一下,两个人还不服,吕雉命黄门将她们各打二十大板。赵子儿听见前院似乎是刘邦的声音,知道刘邦素来怜香惜玉,舍不得打她们,于是披头散发地跑出来,跪在刘邦面前求情:“陛下,饶过臣妾这一次吧,臣妾再不敢了。”
管秀儿听见动静也跑了过来,脸上还带着刚抓破的血痕,跪下说道:“陛下,这事根本不怪我,那三间北房是我早就看好的,昨日就派人把东西搬进去了,可是她硬把我的东西全都扔了出来。”
还没等刘邦发话,赵子儿又争辩道:“那几间房是夏侯将军安排给我的,你凭什么要把东西搬进去?”
“你已经占了一处房子,难道还不许我有个存身的地方吗?”
刘邦本想替她们说句话,但是看这两个人这么不知深浅,顿时就火了:“都给我起来!为了争几间房子打架,知不知道害臊?该打,打二十板还是轻的,再加二十!”
几个黄门走过来,把管秀儿和赵子儿拖到一边去打,两个人都是被刘邦宠惯了的,细皮嫩肉的哪里受过这个,于是杀猪般地嚎叫起来。刘盈历来心肠软,看见这样的场面就受不了,扑通一声给刘邦跪下了:“父皇,看在儿臣面上就饶了她们吧。”
刘邦看儿子这副样子,气不打一处来:“你小小年纪管这些做什么?看你这样一副妇人心肠,将来怎么领兵上阵打仗?”
吕雉也火了:“盈儿,你怎么不像个男儿,给我起来,没出息的东西!”
刘邦叹道:“这孩子,怎么就一点儿不像我呢?唉!如意呢?如意怎么没来?”
戚姬见刘邦找如意,急忙跑回自己房里把如意领了过来。如意已经五岁了,生得十分乖巧。过来看见满院子大人,先是愣了一下,马上就分出了这些人里谁最重要,上前给刘邦和吕雉作了个揖,道:“给父皇、母后请安。”那副滑稽的小大人样子,把满院子的人都逗笑了。
刘邦一把将他抱起,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孩子倒有点儿像我。”
吕雉立刻拉下脸来,冲着玉君发邪火:“还有你,那个赵子儿抢房子,是不是你挑唆的?”
玉君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顶撞道:“赵子儿抢房与我有何关系?我知道你是看着我们母子不顺眼,我们躲开你还不行吗?”说完,拉起如意就走。众姬妾见吕雉不高兴,生怕挑毛病挑到自己头上,也纷纷退下。刘邦十分扫兴,冲着吕雉吼道:“这边还没安定,你把这帮娘们都弄来做什么?简直是给我添乱!”
“我这不是替你着想嘛。往日里到处征战不得安生,好不容易得了天下,身边没有女人照顾哪行?看来我是老了,怎么看都不顺眼。看我不顺眼也行,我不是把你喜欢的人都带来了吗?还给我脸子看,你还要我怎样?”
这一番话说得刘邦哑口无言,道:“好好,你有理,是我不对,行了吧?”
“本来就是你不对嘛。”吕雉陪着刘邦回到屋里,给他倒了杯茶,缓和了一下口气道:“得了,我知道你最近让封功的事闹得心烦,我也不和你争这个理,你要是烦我们母子,明日我还带着盈儿回关中去,行了吧?”
“我说这么多年的夫妻了,你别老拿话来堵我行不行?我什么时候说烦你们了?”
其实吕雉也不想来这里讨没趣,是她的两个哥哥撺掇着她来的,因为洛阳只有戚姬一个人陪着刘邦,分封功臣之后,封后的问题马上就要提上日程,这哥俩害怕事情有变,三番五次带话让吕雉立即到洛阳来。吕雉此行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奔着封后来的。吕雉心里十分清楚,目前后宫还没有人能取代她,尽管玉君比较得宠,离皇后的位置也还差得远,但是两个哥哥说得也有道理,这么大的事不能含糊,早一天明确下来早一天放心。因此她把刘邦最喜欢的那些后宫佳丽全部带来了,目的只有一个:夺戚姬的宠。她自己虽然没这个本钱了,可是这群后宫佳丽还都年轻着呢,一个个打扮得妖妖娆娆的,不怕你刘邦不动心。
吕雉道:“我来是想着天下初定,你肯定忙不过来,想来帮你干点儿什么。”
“我什么也不用你管,你就把这些娘们给我管好就行。”
“我怎么管?一个个都是你的心肝肉,我名不正言不顺的管得了谁呀?”
刘邦这才明白吕雉为什么急火火地跑到洛阳来,他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没想到这么多年的夫妻,你竟是这么不信任我,你就老老实实在关中待着,这皇后的位子还跑得了吗?”
吕雉一下子被刘邦说中了心事,脸腾地一下红了。不过既然话已经说开,吕雉也就不避讳了,索性将了刘邦一军:“那可没准,说不定让哪个狐狸精迷住,还杀了我呢。我得自己来看着点儿。”
第二天,刘邦宣布封吕雉为皇后。可是吕雉并不以此为满足,紧接着又提出了吕泽和吕释之的问题,刘邦十分恼火:“你急什么?自家人我还能忘了吗?”
“可是外人都封了那么多,自家人一个不封,你让别人怎么看?你以为先外后内,别人就会认为你公平?人家会说,汉家的天下都是他们打下的,刘、吕两家的人都是些笨蛋,跟着来沾光的,吃闲饭的。”
刘邦觉得她说得也有道理,这些年,吕氏兄弟也打过不少硬仗,为汉家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彭城突围,若不是吕氏兄弟,他早就没命了。于是封吕泽为周吕侯,封吕释之为建成侯。可是吕雉还不罢休,又提出封任敖和审食其,刘邦实在忍无可忍,道:“你还有完没完?要不干脆你来替我封算了,你想封谁就封谁!”
吕雉毫不相让:“我提出封他们怎么了?这两个人,一个在危难之中救过我,一个是你刘家的大恩人,不封他们封谁?”
刘邦无奈,只得又封了任敖和审食其。
吕雉的目的达到了,可是也伤了刘邦的心。近来,争功已经伤透了他的心。那些功臣们战场上本是生死之交,却往往为了争一个位次的先后反目成仇,甚至拔刀相见,让刘邦感到寒心。没想到家里居然也会这样,连这么多年的夫妻都信不过了。当初起义,谁也没想到能得天下,不过为了能把日子过得好一点儿,如今得了天下,封万户侯还不知足,不知还要多少才能满足这些人的胃口。
刘邦回到寝宫,正在为大臣们争功不绝、分封进行不下去而发愁,叔孙通来求见。
侍卫石奋将叔孙通领了进来,一直领到惯常大臣和客人们坐的地方,叔孙通刚要坐下,石奋发现椅子上有尘土,急忙用袖子拂了去,然后弯下腰恭恭敬敬说了声先生请坐,之后,又给叔孙通倒了一杯茶,说:“先生请用茶。”说完,一溜小碎步倒退着走了出去。叔孙通大惊,问道:“陛下,此何人也?”
“什么人?一个小孩子家呗,在我这儿做个侍卫,你问他干吗?”
“我见汉王麾下未有知礼如此小儿辈者,故奇之。”
“那有什么奇怪的,小孩子家没见过世面,看见人害怕呗。”
“若文武群臣都能和此少年一样知礼,则天下安矣!”
“甭跟我说那么玄乎,一个礼数问题有你说得那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礼乃治国安邦之要务,陛下不可不察也。”
“我倒要听听小小一个礼数对治国安邦有什么用?”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春秋以来,人心不古,礼崩乐坏,故天下征战不止,孔夫子大呼克己复礼,以警醒天下。今陛下成天下之大功,正可以……”
“得了得了,你就别跟我子曰诗云了。直截了当说,礼有何用?”
“陛下不见近日朝堂上争功,动辄大呼小叫,拔剑击柱,甚至喝醉了酒来上朝,如此下去成何体统?”
这是刘邦近来最头疼的一件事,于是问道:“有什么好办法能约束他们?”
“可约之以礼。陛下若能以礼约束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此则有规矩,成方圆,天下可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