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6)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四十二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6)

知遇

曹参占领洛阳之后,关中获得了彻底的安定。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亲自率军从临晋渡过黄河,收复魏地,魏王豹无条件投降并以国相属,率军随同汉王一起向东进军。同月,韩信收复了殷国,生擒殷王司马卬。汉改殷地为河内郡。刘邦与韩信会师于修武。刘邦在修武大宴群臣,汉军将领完全陶醉在这巨大的胜利当中,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刘邦自己也有了七八分醉意,与将领们一起猜拳行令,狂歌乱舞。打下关中之后,萧何就留在了栎阳,负责镇守关中和大军的粮饷及后勤供应,张良还在关中养病没来,全军上下只有两个人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个是韩信,他在筹划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另一个是郦食其。酒宴上,郦食其见刘邦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便上前劝道:“汉王可愿出去醒醒酒?”

“到哪儿去?有美人吗?”

“有,有。”

“想不到你这个老家伙还会干这个,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全国各地,哪的都有。”

“吹牛!”

“……”

郦食其将刘邦带到自己帐中,命侍卫给刘邦泡了一杯浓茶,刘邦东瞅瞅西看看,问道:“你不是说有美人吗?在哪里?”

“等大王得了天下,天下的美人任您挑选,还愁找不到美人?”

刘邦醉醺醺地说道:“原来你小子骗我,我还没喝够呢,走,再扶我回去!”

“大王不能再喝了,再喝就要误事了!”

“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走,陪我回去再喝一杯!”

“大王,项羽就要打来了,难道您不知道?”

刘邦一听,酒立刻醒了一半,坐直了身子问道:“有消息吗?项羽打到哪了?”

“项羽要打咱们,那还不是说到就到,咱们不能不防啊。汉王,咱们出关以来战事为何这样顺利?就是因为项羽让田荣缠住脱不了身哪,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扩大战果,等项羽腾出手来,马上就会杀过来,那时可就来不及了。”

刘邦以为郦食其得到了什么军情密报,一听是这话,立刻泄了气。他把身子往后一仰,说道:“你这老家伙说话怎么没谱呀,我以为项羽真的打过来了呢。”

“这次出关咱们给他闹了个天翻地覆,他能不管吗?就是打不垮田荣,他也会把主要矛头对准咱们。”

“可是咱们不是也没闲着吗?短短几个月的工夫取得这么大战果,这还小吗?”

“我问大王,大王是想得天下呢,还是想就打到这为止了?”

“当然是想得天下。”

“如果大王一心想得天下,眼下是最好不过的机会。要抓紧时机扩大战果。”

“你以为我不着急呀?我也知道扩大战果,可是部队需要休整,后方需要巩固,再往前打,我哪儿有那么多兵马?”

“臣有一策,可不用一兵一卒,让诸侯前来归附。”

“什么计策?说来我听听。”

郦食其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和刘邦说了,刘邦连连点头称是。第二天,刘邦命人布告天下,诸侯以万人或以一郡降者,封万户侯。诸侯闻之,纷纷背楚降汉。从出陈仓算起,出关才半年多时间,刘邦已经平定了半个中国。

取得这样辉煌的战绩,韩信当然是第一功,同时,他也遭到了众将的嫉妒。郦食其刚走,卢绾就来了,喝得醉醺醺的,借着酒劲说道:“汉王,这次出征殷国,你怎么敢把大军交给韩信一个人指挥?”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韩信带了五六万人马,而且远离关中,跑到了最前线,你就不怕他趁机反了?”

“用人不疑,你们别老这么疑神疑鬼的好不好?”

“用人不疑是不错,可是也不能不防。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别看卢绾平时大大咧咧的,这句话可说到了点子上,过去刘邦只是强调不疑,此刻他觉得卢绾说的这个不能不防很有道理,“嗯,你说得有道理,发现过什么疑点吗?”

“那倒没有,不过我总觉得这个人阴沉沉的,跟谁都不交心,说话倒客客气气的,但是他心里怎么想的你根本不知道,不像沛县出来的这班老人儿,肚子里想什么,全在嘴上挂着呢,一眼就能看透。”

卢绾不过是喝醉了酒,随便说说,刘邦也没在意,过了两天,又有人来说,刘邦也没当回事,可是诸将不停地在他耳朵里吹风,有的说人心隔肚皮,对韩信不可不防;有的说韩信既然能背叛项羽,将来也一定会背叛刘邦;还有的说要接受曹无伤的教训,不可把兵权都交给韩信等,不一而足。从沛县出来的一班老将说得最多。出关以来,刘邦对韩信言听计从,无论众人说什么,刘邦都不听,坚决支持韩信,所以韩信才得以在军事上取得这样大的战果。可是刘邦耳朵根子再硬,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忽悠,他开始对韩信有点儿不放心了。张良、萧何不在身边,也没个可以商量的人,于是,他将郦食其找来,将众将所言一一对郦食其说了,想听听他的看法,郦食其道:“众将所言不可全信,也不可不防。臣所担心的还不是众将所说的这些,依臣之见,目前韩信翅膀还没长硬,不会做出背汉王之事,怕的是日后尾大不掉。”

“尾大不掉?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不可将众将所部全部交给他,如果长期交给他调度,天长日久,众将心中将只有大将军而无汉王。”

于是,刘邦任命卢绾为太尉,这样对韩信可以有一点儿制约。可是,大将军是统揽全军的,太尉也是统揽全军的,究竟谁指挥谁,刘邦没有明确。众将私下里建议刘邦把指挥权明确下来,刘邦道:“不用了,不用了,就这样吧,这不挺好吗?”其实刘邦心里是有数的,他这样安排有他的用意。

打到修武后,韩信一直没有出门,对着地图思索了几天,拟定了一个长途奔袭彭城的作战计划,考虑成熟之后,他卷起地图兴致勃勃地来到刘邦大帐,一进门,一眼看见刘邦面前的案几上放着刚起草好的任命卢绾为太尉的文书,一下傻了眼,半天没说话。刘邦问道:“找我有事?”

“没,没什么事。”

“你想和我说什么就直说吧,干吗这么吞吞吐吐的?”

“我没想说什么。”

“哦,你看见这个了是吗?别多心,我是看你太忙,找个人帮帮你,打起仗来还是由你指挥。平时嘛,你就多休息休息,让卢绾帮你管管部队。”

韩信知道众将排斥他,刘邦能够力排众议支持他,他从心里感激,可是没想到刘邦也把他当作外人,心里立刻凉了半截,想长途奔袭彭城的那股热情顿时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他只是答了一声哦,就没有再说什么。刘邦道:“你是不是要和我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正是。”

正在这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走了进来。那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趋步近前给韩信深深地施了一个礼,道:“大将军在这里。”韩信点了点头,那孩子又冲刘邦施礼道:“汉王,您约的人来了。”

刘邦到修武之后,又纳了一位当地的美人,姓石,长相、性格都很好,只是总放心不下家里,每天都要回去看看,并给家里带些吃的。刘邦问她:“你家里还有什么人,这么放心不下?”

石美人道:“还有一个弟弟尚未成年。”

“多大了?”

“十四岁。”

“那你把他带到我这儿来不就行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