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20)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二十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20)

千古英魂

英雄人物往往是在危难时刻才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章邯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是在秦王朝即将灭亡的危难时刻脱颖而出的。他刚做少府不久,朝中的官员大都还不认识他,让他去统军打仗行不行,多数人心里都没有底,他却成了不可替代的人物,因为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有他这样的自信。章邯读过不少兵书,陈胜起义后,他也一直在关注战局的发展,研究双方的态势及农民起义军的弱点,对战胜陈胜的农民军充满了信心。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带着一腔挽狂澜于既倒的豪情,开始着手编练刑徒。文官带兵和武将就是不同,章邯首先把驻守骊山监工的官军校尉们召集到一起训话,强调今后任何人不得把新编士卒作为刑徒对待,所有将士一律平等,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有敢于虐待刑徒者斩。章邯令将老弱病残剔除,准其回家,经过筛选,得到二十万人。然后,让司马欣和董翳组织关中百姓劳军,在所有送往骊山和阿房宫的劳军慰问品上,都拴上了写有“大将军章邯”字样的红布条。这些刑徒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待遇,见到白米饭、炖猪肉抬到工地上,激动得热泪盈眶,山呼万岁,对这位解救他们出来的大将军更是感恩不尽。章邯只用了三五天时间对这支临时组建的部队进行了简单的训练,便陆续开往前线,与周章军展开了血战。

这些刑徒虽然武艺不怎么样,但是受了章邯的鼓动,士气十分旺盛,打起仗来不要命,很快就打败了周章大军。周章等不来援兵粮草,仓皇退往关外。原来的几十万众一哄而起,很快也就一哄而散了。起义军退至曹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还剩下不到五万人,被章邯大军包围得水泄不通。周章一面坚守,一面向陈王、吴广和武臣请求支援。等了一个多月,没有消息,周章只好率军突围,撤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章邯军又尾随追击而至,义军坚持了十几天,十一月,被章邯攻破城池,周章自刎而死。

周章的求援信送到武臣军中的时候,武臣和张耳、陈余正忙着攻城略地,给自己扩大地盘,准备称王,所以根本没把周章的信当回事。

武臣从白马津渡过黄河,命人拟了一篇讨秦檄文,每到一县便四处张贴,曰: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致使外内骚动,百姓疲敝,横征暴敛,以供军费,财乏力尽,民不聊生。加之以苛法峻刑,百姓摇手即犯法,天下父子不相安。今陈王奋臂,高举义旗,天下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杀郡守、县令以应陈王。今陈王已张大楚旗帜,使吴广、周文将卒百万直捣咸阳。此正天下英雄建功立业之时,于此时而不成裂土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诸君试相与计之!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此士之一时也。

这一篇说辞,与其说是一篇檄文,倒不如说是一篇悬赏告示,立刻勾起了人们的功利之心。各地豪杰之士看了之后,纷纷响应,拉起队伍前来投奔,武臣军很快发展到几万人。武臣自封为武信君,攻下赵地十座城池。其余的城邑还在坚守,武臣准备先打范阳(今河北定兴县南),于是率兵包围了范阳城。

范阳县令已经听说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难以抵挡,但身为秦吏,食朝廷俸禄,一家大小又都在城中,不能不守,正在两难之际,忽报有人来献计,心中大喜,忙令将客人请进来。一见面,大失所望,原来是本县破落户子弟蒯通。

蒯家原是本县大户,后来几经战乱,家道逐渐衰落,到了蒯通这一代,子弟们更是不争气,家里只有出没有进,没几年工夫便把祖上留下的一点儿家当折腾光了。蒯通曾拜师学易、学礼,皆无所成。平日里专爱看些奇谋妙计之类的杂书,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朋友们相聚,说起儒道荀墨、兵家纵横,他都知道一点儿。问他专攻什么,他却没有一门精通,自称专攻帝王之学,可为王者之师,被朋友们当作笑柄。因为家贫又不事生产,蒯通经常向朋友们伸手,到处蹭酒蹭饭,很被人瞧不起。陈胜起义后,天下大乱,蒯通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他仔细揣摩了武臣的讨秦檄文,准备就从这里开始,先立一功给他们看看,于是来见县令。县令见了他,一脸的不屑,问道:“你来干什么?”

“我是来吊县令大人的。”

县令怪他说话唐突,拉下脸来说道:“不要危言耸听,几个蟊贼何足挂齿!”

“几个蟊贼?城外义军有数万人马,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凭范阳这点儿兵马能挡住义军?”

“贼寇人数虽多,不过乌合之众,我早有准备,城中现有精兵数千,城池坚固,民心可用,反贼能奈我何?”

“哈哈哈哈,民心可用?笑话!君为县令十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你知道百姓有多恨你吗?他们恨不能拿刀子剐了你。过去他们不敢,是因为畏惧秦法;今天下大乱,秦法不施,恐怕百姓们要杀君以响应义军了,此吾所以吊公也!”

一席话说得县令毛骨悚然,脊背上直冒冷汗,“难道蒯生今日来就是为了讥笑我吗?”

“非也。吾来既是吊公,亦是贺公。”

“贺我什么?贺我一死?你给我出去!”

蒯通笑道:“县令大人不要那么大火气嘛。大人若听我一言,我可保大人得通而生。”

这下县令可不敢小瞧这个蒯通了:“得通而生?什么意思?”

“今诸侯皆已叛秦,天下大乱,公若坚守范阳,城中少年必杀君以应武信君,不若开城门以迎义军,如此,义军不杀君,城中少年亦不敢杀君。”

“如此甚好,只是不知义军肯与不肯。”

“我自有办法说服他们。”

于是,蒯通出了城,来见武臣。张耳、陈余皆在座。蒯通道:“足下一定要用武力攻下范阳吗?”

武臣道:“有何不妥吗?先生可直说。”

“我担心足下兵力不足。”

“今陈王高举义旗,天下响应,义军所到之处从者如潮,何愁兵力不足?”

“足下料攻一座城池需多少时日?”

“少则三日,多则半月。”

“赵地数十座城池,足下若一座一座攻下来需要多少时日,多少人马?且每攻破一城,必诛杀其守军、官吏,如此则秦军、秦吏人人自危,拼死与君一战,恐君不能尽得赵地也。足下若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也。”

“先生有何妙计?快快请讲。”

“今秦吏所以整顿士卒,据城坚守,一是畏惧诛杀,二是贪图富贵,若允其投降,又保其富贵,则燕赵之地数十城可不战而下。今范阳令欲降,君何不赍臣侯印,仍拜其为令,令其朱轮华毂,使驱燕赵之郊,燕赵可不战而降也。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

武臣听了蒯通之计,当即派其回城说服范阳令,令其投降,可保其性命无忧、官职不变、家产不动。范阳令得到这三条承诺,立刻打开了城门。

消息传开,赵地各城果然纷纷投降,不战而降者三十余城。蒯通立了大功。武臣欲将其留在身边,张耳道:“万万不可。孔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此人口若悬河,凭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游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日后恐难以驾驭,不如送他一份厚礼,打发他走人算了。”

武臣听从了张耳的劝说。蒯通十分尴尬地走了。临走,对武臣说:“张耳目光短浅,器量狭小,君若成大事,还须另外择人。”

武臣的兵马很快打到了邯郸。这时,周章军已至戏下,派人送信来,请求武臣率军入关,共同攻打咸阳,一举推翻暴秦。看了周章的信,武臣欣喜异常,欲引兵向西,支援周章。张耳劝道:“赵地初平,君若引兵而去,赵地何人镇之?此去灭秦虽速,然功劳是周章的,君舍赵地而西攻秦,是步他人之后尘,不但灭秦之功属于他人,攻赵之功亦不属于君矣。望君三思。”

武臣觉得他说得有道理,问:“依先生之见当如何?”

“不如就地称王。”

武臣听了,心里一震:“反秦大业未成,如何便自称王?”

“若待反秦成功,恐别人早已王遍天下了。”

“这样如何对得起陈王?”

“陈王又对得起谁?吾闻诸将为之略地,多以谗毁得罪而遭诛杀,连葛婴这样的首义功臣都杀了,还敢指望他吗?若等陈王封君,恐无寸土可封。”

张耳对陈胜一直心怀不满,当初他就主张立六国之后,陈胜没有采纳。几个月来,他协助武臣攻城略地,连下数十城,陈胜对他没有丝毫嘉奖。那些阿谀奉承之徒有本事没本事的都做了将军,张耳至今还是个校尉,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可是武臣还是不肯称王,张耳继续劝说道:“大丈夫当仁不让。将军今以三千人马下赵数十城,功盖天下,无人不服,且公独介居河北,不王无以震慑天下,燕赵之地必将大乱。到那时后悔就晚了。”

“君欲陷我于不义乎?”

“将军若不肯自立,则须立一赵国后裔为王,此事不可再拖延,否则燕赵之地必将战端重开。”

于是,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陈余为大将军。起义军发生了公开的分裂。

消息传到陈县,陈王大怒,欲杀武臣等人的家眷,发兵讨伐武臣。相国房君劝道:“大王不可意气用事,武臣固不当立,然反秦大业未成,不可两面树敌。今若与武臣开战,等于又树一秦。不如因而贺之,令其引兵向西,支援周章。”

于是,陈胜命人将武臣、张耳等人的家眷接到宫中软禁起来,封张耳之子张敖为成都君,实际上不过一个空头衔。陈胜派了使者前往邯郸恭贺,并令武臣立即率军西进,以解周章之围。张耳早已识破陈王之计,对武臣说道:“陈王认可您为赵王,绝非其本意,不过出于无奈。如今我军立足未稳,灭秦不可过急。秦存赵存。陈王若灭了秦,必加兵于赵。因而,大王切不可引兵西进,不如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扩大疆土,强盛自己,赵强,陈王即使灭秦,亦奈何我不得。”

武臣已经被张耳、陈余等人推到这种地步,也只好听他们的,置反秦大局于不顾,开始经营自己的小天地了。于是令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黶略上党,眼睁睁看着周章被秦军吃掉了。

韩广本是燕人,在燕地颇有影响,入燕之后,振臂一呼,百姓们纷纷响应,很快便攻下数十座城池,成了大势。燕人劝韩广说:“楚已立陈王,今武臣又自立赵王,将军何不也自立为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愿将军自立为燕王。”韩广担心老母在赵,怕受到武臣的迫害。宾客们劝道:“方今赵国南有陈胜,西有强秦,自身尚且难保,哪里顾得上将军;况且以陈胜之强,尚不敢对武臣、张耳的家眷下手,赵岂感敢害将军之家!”于是,韩广在燕地自立为王。

武臣得知消息后大怒,与张耳、陈余一起兴兵讨伐。没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韩广得势之后竟十分难对付,武臣几次兴兵每每失利,心中十分烦闷。一日,武臣一个人坐在帐中喝闷酒,喝多了,想出去走走,不料却误入燕军营中。于是,燕军以武臣为人质,要赵国割一半国土给燕,方肯放赵王归国。张耳、陈余数次派人前去交涉,使者均被杀。于是张耳下令悬赏万金营救赵王。张榜至军中,无人敢应,有个叫冯武的伙夫笑嘻嘻地揭了榜,对一起看榜的伙伴们说:“我有办法救赵王。”

众人嘲笑他说:“使者去了十几个,都被砍了头,你能有什么办法?不要看赏钱多,性命要紧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