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30)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30)

西线战事

西征的道路充满了艰险。刘邦本来说好和项羽一起去,但是怀王中途改变了作战计划,把他晾在了那里,有点儿骑虎难下。既然已经答应了怀王,刘邦也不好反悔。再说,关中王的地位对刘邦来说诱惑力太大了,刘邦不忍放弃,当初冒着生命危险起事,不就是为了今天吗?于是他不再畏缩,决心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他联络了彭越一同前往,彭越不想去冒这个险,刘邦劝道:“走吧,怀王答应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真打下关中,你我一人一半分了它。”

“只怕是没到关中,先让人家把我们吃了。”

“说实话,项羽不来,我心里也没底,不过,咱们可以见机行事,打得下来就打,打不下来就跑,反正不能干赔本的买卖,你说是不是?”

彭越让刘邦忽悠得动了心,于是二人约好先去打昌邑。

刘邦号称五万人马,实际上只有三万多,加上彭越的几千人马也不到五万。两军把昌邑围了半个月,也没有攻下来,反倒死伤了几千人马。彭越道:“沛公,我看咱也别想当什么关中王了,先保住眼前这点儿实力再说吧。”刘邦见彭越开始打退堂鼓,只好下令撤兵。彭越带着自己的人马回巨野泽中去了。

刘邦征求众将意见,诸将皆主张继续西征,去打咸阳,于是刘邦引兵向西,不料半路又中了秦军的埋伏,樊哙、夏侯婴皆受重伤,曹参伤刚好,不得已只好披挂上阵,解救危局,大军冲出重围,曹参又身中数箭,被士卒们抬着回来了。

突围之后,大军在陈留附近住了下来。刘邦和萧何一起来看几个受伤的将领,樊哙和夏侯婴还问题不大,不至于有性命之忧,曹参却昏迷不醒了。还是上次那个郎中,又向刘邦报告说曹参病危,刘邦道:“不会的,他不会死的,你有办法,我相信你一定能把他救活。”

“曹将军本来就伤了元气,眼下脉息微弱,臣实在不敢枉夸海口。”

一连几天,曹参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开始是吃不进东西,只能给他喂点儿水,后来连水也喂不进去了。只见他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郎中知道事情不好,让人通知刘邦,刘邦见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让人准备后事。众将听说曹参不行了,纷纷跑来,想再看他一眼,几个士卒抬来一口棺材,给曹参换上了老衣,只等他一咽气就入殓。正在这时,外面一阵大乱,一名侍卫跑进来报告说秦军来了。众人望着奄奄一息的曹参,不忍离去,刘邦道:“大家赶快各回各军,准备应付秦军,这里我来处置。”

众人领命而去,刘邦令两个士卒抬来一副担架,把曹参抬走了。大军冲出秦军的包围圈,两个抬担架的士卒实在跑不动了,正上山坡的时候,前面那个士卒腿一软,跪在了地上。这一下将曹参跌下担架,滚到山谷下面去了。一群秦军官兵冲上来,把那两个抬担架的士卒杀了。刘邦亲眼看见了这一幕,心疼得眼睛一闭,心里默默地念道:“曹参兄弟,对不起你了,打完这一仗我一定派人来好好安葬你!”

沛军冲上山顶,占据了有利地形,把秦军挡在了山坡下面,一时冲不上来。天黑以前,山下的秦军撤走了。刘邦一面下令埋锅造饭,一面派人到山谷里去找曹参的尸体。天黑了,士卒们什么也没找到,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众人围着篝火默默地吃饭,没有一点儿声音,正在这时,从人群后面爬上一个伤员来,两个侍卫将伤员扶起,刘邦走近前一看,正是曹参。刘邦喜出望外,“曹参!你还活着?!我就知道你死不了!”

刘邦扑上前去一把抱住曹参,曹参身子一软,又昏了过去。

出征以前,刘邦动员吕雉带着孩子回丰邑去,因为丰邑目前还在楚军控制之下。吕雉不肯,一定要随大军一起走,这兵荒马乱的日子,家里没个男人,日子没法过不说,连安全都没有保证。这次她决心不走了,用她的话说:“死也要死在一块儿。”两仗打下来,吕雉的想法就变了,军中实在太危险了,孩子们就是不死在乱箭之下,整天这么跑跑颠颠的也得折腾死,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在军中再待下去了,于是,她和审食其领着孩子离开了军营。刘肥这次说什么也不走了,他要参军打仗。刘肥才十四岁,已经长得和大人一样高了,可是再高他也是个孩子,而且正蹿个子,瘦得像根麻秆,哪能让他上阵打仗?刘邦说了半天,刘肥就是不肯走,而且口口声声说即使把他撵走,他一个人还是要找回来,刘邦怕他真的自己跑回来,半路遇到危险,只好让他留了下来。

送走了吕雉,刘邦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大帐。看见玉君,他心里稍稍感到轻松了一些。近来玉君越来越知道体贴人了,每逢刘邦心情不快,她总能想方设法使他高兴起来,可是今天玉君有些不适,老说恶心。刘邦一进门,看见玉君吐得满地都是,急忙叫侍卫进来收拾了。玉君很勉强地笑了笑就躺到床上去了。刘邦道:“你这是怎么了?这伤的伤,病的病,让我可怎么办?侍卫,叫郎中来。”

玉君道:“大人不必叫了,郎中已经来过了,我没病,我这是有喜了。”

刘邦大喜,道:“是吗?看我多粗心,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大人若是军务忙,就别管我了。我自己会照顾自己的。”

“那哪行?待会儿我让佩瑶派两个女兵来专门伺候你。”

不一会儿,侍卫叫来了两个女兵,她们在那里洗涮收拾,刘邦心烦,便一个人出来在军营里转悠,顺便安定一下军心。他转来转去转到了马棚,这时才猛然想起夏侯婴受伤了,他刚要转身走,忽然听见吆喝马的声音很熟,走进去一看,竟然是萧何。刘邦大为惊讶:“你怎么在这里?那么多大事等着你,你还顾得上这些!”

“诸事皆已安排妥当,只有这里我觉得还不放心,所以过来看看,顺便给马添些料。”

起事以来,真是苦了萧何,他白天要和其他将领一样行军打仗,到了宿营地,别人都休息了,萧何却还得张罗粮草、住房、伤员救治以及吃喝拉撒睡等一系列琐事。有萧何在,刘邦省心多了。平时他也想不起萧何,可是只要萧何一不在,马上各种问题就堆到了他这里。起事一年多,萧何瘦了许多。刘邦拉着他的手说道:“你赶快回去歇息,这些小事让别人来办,你要是再给我累倒了,我可真没辙了。”

“没关系,累不倒的。沛公何时也学会关心人了?从小到大你给我的印象就是张口就骂人,不骂人不说话。今天怎么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你他娘的真不识抬举,不骂你难受是不是?”

“你看你看,说着说着就来了。”

“合着我怎么都不是,骂人不对,不骂人也不对!你不累是不是?不累叫你的人给我安排个住处。”

“怎么?又和戚夫人吵架了?”

“没有,她怀孕了。”

“恭喜沛公了!”

“有什么可恭喜的!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不能顺利生下来还不知道呢。”

“吉人自有天相,沛公不必担忧。”

萧何一边和刘邦说着话,一边让人去安排住处,安排好了,他把刘邦一直送到住处,自己又察看别处去了。剩下刘邦一个人在房间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房间很大,越发使他感到孤独,他独自坐在床边想心事。刚才去看伤员,他虽然脸上带着笑容,和他们谈笑风生,心情却十分沉重。此刻,他一是惦记妻子,二是想念张良。起事以来,军中冲锋陷阵的人倒不少,有樊、曹、周、灌和吕氏兄弟一班武将,碰上什么样的对手都可以应付一阵,却缺一个指挥调度这些将领的人。萧何已经几次向他建议,请几位得力的谋士,可是一直没有碰到能让他满意的。他真后悔不该放张良走,当初怎么也要想办法把他留下来。想着想着,觉得累了,想睡觉,往常这时玉君早已把洗脚水打好了,伺候他洗漱上床,今日没人管了,觉得很不适应,他冲着门外喊道:“侍卫,弄点儿洗脚水来!”

不一会儿,一个侍卫端来一盆洗脚水,另一个伺候他脱了鞋袜,刘邦嘴里发着牢骚:“萧何真他娘的不会办事!”说完,他把脚往盆里一放,立刻又拿了出来:“你们想烫死我呀?加凉水!”

一个侍卫急忙跑出去端来凉水加上,刘邦又试了试,道:“太凉了!他娘的,萧何不会办事你们也不会办哪?不洗了!”说着,刘邦一脚踢翻了木盆,两个侍卫吓得无所适从,赶紧收拾完退了出去。刘邦的侍卫都是些精挑细选、千灵百怪的人物,其中一个叫赵尧,人极聪明,立刻明白了刘邦是什么意思。第二天,他从外面领来两个年轻女子,本来找一个就够了,他怕刘邦不中意,特地找了两个,让刘邦自己挑。赵尧很会办事,他不直接把人领进去,而是打好洗脚水让她们自己端进去。刘邦一见这两个女子,虽说长得不算漂亮,但是眉眼也还周正,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两个姑娘见了刘邦十分紧张,刘邦道:“你们别害怕,我这个人向来怜香惜玉。你们是哪儿的人?”

其中一个说道:“我们就是当地的。”

“哦,是谁叫你们来的?”

“是赵将军。”

“赵将军?哪个赵将军?”

“赵尧。就是门口站着的那个。”

“哦,是他呀,去把他叫进来。”

赵尧进来了,刘邦问道:“这两个女子是不是你强迫她们来的?”

“不是,是她们自愿的。不信大人问她们。”

原来两个姑娘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正在街上结伴讨饭,被赵尧碰上了,赵尧见这两个姑娘还有几分姿色,便拦住她们,问愿不愿意到军中做事,可以吃饱肚子。两个姑娘情知到军中不会有什么好事,但是能吃饱肚子总比饿死街头要好,便答应说愿意。赵尧把她们领到军营,让她们吃饱了饭,洗了澡,换了衣服,来伺候刘邦。见刘邦问,两个姑娘抢着说道:“是我们自愿的。”

刘邦又问赵尧:“听你的口音,和她们差不多,你也是当地人?”

“是。”

“这里离你家多远?”

“只有十几里路。”

“你想不想回家看看?”

“当然想。”

“那好,我准你两天假,回去顺便打听一下,你们这里有没有什么人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