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13)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十三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13)

患难夫妻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连下了几场大雪,把胳膊粗的树枝都压断了。通往各个山口的路都被大雪阻断,刘邦和弟兄们完全失去了联络。他和佩瑶都还穿着单衣,大雪封山,想找点儿干柴都没那么容易,湿柴一点着,满山洞都是烟,呛得人待不住不说,还很容易暴露目标。几个藏身点仅剩的一点儿粮食早就吃光了,每天就靠佩瑶打猎来充饥,饥一顿饱一顿经常连着几天饿肚子。冬天吃不上蔬菜,两个人的牙龈都烂了。刘邦自己苦一点儿倒没什么,只是不忍心看着佩瑶和他一起受苦,心想等和大队会齐了,得想办法把佩瑶送出去。可是他已经离不开佩瑶了。这段时间多亏了佩瑶,否则,刘邦即使从官军手底下逃出来也活不到今天。佩瑶有一身绝世武功,几次遇险都是她在前面抵挡。如果没有她,别说碰上官军,就是碰上只野兽他也对付不了。刘邦最担心的一是弟兄们是否都还活着,二是这次重创官军之后,官府会不会对他的家人进行报复。按秦律,造反是要灭族的。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刘邦便想起妻子儿女和年迈的父母,如若真的给他们带来灭门之祸,自己还活在这世上干什么!每当想到这里,刘邦就感到万箭穿心般地难过。在这次大搜捕之前,吕雉曾托人给他带过话,说一家大小都平安。一颗悬着的心刚刚放下,现在又重新提了起来。白天,为了不让佩瑶难过,他把这些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整天说说笑笑没事人似的,可是一到晚上这些事就又重新涌上心头。望着洞外的明月,刘邦在心里呼唤着:雉儿,父亲,我对不起你们呀!樊哙和周勃突围时都受了点儿轻伤,只有卢绾没有和官军遭遇。卢绾从小和刘邦在一起,学得鬼机灵,他带了几个人从官军包围圈的缝隙里钻出去了。他们相互寻找了半个多月,终于碰到了一起。可是唯独不见刘邦和灌婴。过了几天,鄂千秋也带着几个人回来了。樊哙见刘邦没和他在一起,当时就火了:“你他娘的还有脸回来呀?大哥呢?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大哥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找你算账。”说着,揪住鄂千秋就要打。卢绾上前拦住说道:“这不关他的事,是大哥让大家分散行动的。”

“还有你,光知道自己逃命,把大哥一个人扔下就走了?都是他娘的怕死鬼!”

卢绾一听这话也火了:“你说谁是怕死鬼?你他娘的才是怕死鬼呢!”说着,两个人就要打起来,周勃拦住他们说道:“吵什么?大哥没事。”

樊哙道:“你怎么知道没事?”

“他机灵,官军抓不住他。大哥要是有事,不用咱们打听,官军自己早就吹开了。”

大家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于是又商量着怎么去找刘邦。为了防范官军,他们把以往的联络信号、记号和地点全部废除了,行动变得越来越隐蔽,这是刘邦和佩瑶找不到他们的一个原因。同时,刘邦和佩瑶也藏得比较隐蔽,两个人目标小,平时尽量躲着人走,樊哙他们想找百姓们打听都没处打听。他们把原来住过的地点都找过了,有几次发现了刘邦的踪迹,也给刘邦留下了记号,可是刘邦凡是住过的地方就不敢再回去了,所以始终没有看到这些记号。但是他们知道刘邦还活着,这对整个队伍都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刘邦还活着!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不仅他们知道,山外面也在传,连官府都知道了。新的通缉令又下来了,张贴得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这下反而壮大了刘邦的队伍,进山来投奔刘邦的人更多了。刘邦不在,樊哙、周勃、卢绾三个人不得不担负起领导队伍的责任。一天,三个人正在一起商量事情,忽见一只狐狸打草丛里溜过,狐狸皮可是过冬的好东西,于是三人站起来,分三路包抄了过去。樊哙和卢绾负责把狐狸往周勃这面赶,周勃箭法好,只要到了他的射程之内,那狐狸肯定跑不了。不一会儿,狐狸被赶进周勃的射程之内,眼看围剿就要成功了,周勃拉满了弓在那里等着,想等那狐狸再靠近些,好更有把握,可是那只狐狸突然倒地死了。三个人不约而同跑到跟前,一看,那狐狸的眼睛上插着一根短箭,正汩汩地向外流血,三个人立刻警觉起来,抽出身上的刀剑向四周张望着,还没找到目标,只听树上有个声音说道:“别动,那只狐狸是我的。”

说着,一个小姑娘从树上跳下来。三个人一看,是个十几岁的女孩,立刻松懈了,纷纷把刀剑插回鞘中。樊哙道:“谁说是你的?明明是我们三个围住的嘛。”说着,樊哙伸手去提狐狸尾巴,小姑娘伸手一掌将他的手拨开了,樊哙身子一趔趄,没想到小姑娘手上力道这么大,抡起拳头扑了上来:“你这小丫头,怎么不讲理呀!”

小姑娘躲过他的拳头,回身一脚踹去,樊哙不防备,一下子摔了个嘴啃泥。卢绾笑嘻嘻地走上前来说道:“呦,小丫头挺厉害呀!”说罢,伸手就要去摸她的脸蛋,小姑娘顺势抓住卢绾的手腕,一把将他的胳膊拧到了背后,卢绾疼得直喊:“臭丫头片子,快放手!把老子的胳膊拧折了!”

“你说,还敢不敢放肆了?”

周勃见状,急忙把腰刀抽了出来,小姑娘喝道:“你敢动?你动一下我就把他这条胳膊废了!”

这时,只听不远处一个声音说道:“好啦,佩瑶,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连胜我两员大将还不满足啊?”

“大哥!”周勃和樊哙一齐惊叫道。

刘邦从山坡上走下来,对佩瑶说道:“这是周勃,这是樊哙。那位是卢绾。这几位都是我的大将。”

“大人不用说,我早就把他们认出来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动手啊?”

“他们抢我的狐狸。”

“哈哈,抢了他不还得送回来嘛。”

佩瑶还拧着卢绾的胳膊没松手,刘邦道:“怎么还不松手啊?你真想把他的胳膊废了呀!”

“谁让他不老实的!”

“别闹了,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商量呢。”

佩瑶这才不情愿地松了手。卢绾揉着胳膊问道:“大哥,这位姑娘是谁呀?”

“这是佩瑶,这回你可知道她不好惹了吧?来,佩瑶,见过几位大哥。”

佩瑶叫了声樊大哥、周大哥,到卢绾面前却不叫了。卢绾道:“我们三个数我最大,怎么单单到我面前不叫了?”

佩瑶想了想说:“你该叫我嫂子才对。”

“啊?什么?嫂子?哈哈哈,好,好,嫂子就嫂子。不过得加个小字,小嫂子,好不好?”卢绾开始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笑得收不住了,樊哙和周勃也跟着笑起来。众人这么一笑,佩瑶立刻觉得失言,羞得脸通红,躲到刘邦身后去了。

春天来了。杨柳抽出了新枝,五颜六色的野花铺了漫山遍野,山里到处回荡着布谷鸟的叫声。刘邦的队伍经历了严冬的考验,已经发展成了一支像样的武装。上次官府大搜捕行动之后,没敢宣布刘邦造反,害怕天下响应,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吃个哑巴亏。官府仍是以逃犯的名义通缉刘邦。刘邦抓住了官府的这一弱点,开始明目张胆地截官军的粮草辎重,碰到小股的官军也不怕开战了。刘邦给队伍制定了编制。队伍里还有一些年轻妇女,也组织起来由佩瑶率领,成了刘邦的卫队。鄂千秋已经开始独当一面当分队长了。他们与官府达成了默契,官府不说他们是造反,他们也不打出造反的旗号,所以刘邦的人马现在还师出无名,只能叫队伍。整个队伍现在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说聚就聚,说散(分散行动)就散,只等一个起事的时机了。可是灌婴到现在还没有消息,据说是跳崖死了,但刘邦多次派人沿着那天战斗的路线寻找,始终没有找到尸首。

这一天,刘邦和周勃、樊哙、卢绾等人一起到各分队视察,忽见远处有几个人朝他们走来,有男有女,卢绾眼睛尖,喊道:“大哥,你看,那不是嫂子吗?”

刘邦定睛一看,果真是吕雉上山来了,忍不住眼泪唰地一下流了下来。

自刘邦亡命大泽之后,官府一直没有放过吕雉。先是派人抄了刘邦的家,然后又留下几个士卒埋伏在刘邦家中,企图等刘邦偷着回家时将他抓获。这些人吃在刘家,住在刘家,稍不如意就破口大骂,有时还动手打人。领头的是县里的一个狱吏,名叫王仲。王仲见吕雉长得漂亮,便经常拿话来挑逗她,甚至动手动脚。吕雉敢怒不敢言,只是默默地抵抗着,尽量不使他下不了台,以免招致祸端,可是这家伙得寸进尺,半夜里竟然钻进吕雉的卧室企图不轨,吕雉伸手在两个孩子身上分别掐了一把,孩子们大哭起来,才把王仲吓跑了。从那以后,吕雉再也不敢一个人带着孩子睡了,搬进了大嫂住的北房。这些士卒在家里骚扰了十多天,整个中阳里的人都知道,料也瞒不过刘邦,再住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这才撤走了。临走,他们把刘家稍微值点儿钱的东西统统拿走了,还规定刘太公和吕雉每隔十天必须到县廷来一次,报告刘邦的行踪。

刘家经历了这一场劫难,已经一贫如洗,入冬的时候,家里一粒粮食都没有了。先是街坊邻居和吕公伸手支援一些,可是这么一大家子人,不可能靠施舍活着。家里正难得揭不开锅的时候,审食其来了,扛来了一袋米,还留下几两金。吕雉感动得热泪盈眶。审食其家也不富裕,能拿出这些东西已经是倾其所有了。

家中仅有的一点儿粮食,只能给老人和孩子们吃,还得掺上野菜和拾来的干菜叶子,白天没事,她就带着两个嫂子和孩子们到别人家地里去挖红薯须子和白菜根,可是那些地已经被饥民们挖过无数遍了,很难再有什么收获,偶尔挖出指头粗一块红薯就乐得像挖着金块一般。没多久,三妯娌就开始浮肿,脸肿得发亮,额头上用指头一按一个坑,半天起不来。公公婆婆看不下去,煮了饭强行要她们吃,可是她们哪里吃得下?三个人都偷偷端回去给自己的孩子吃了。

如果仅仅是经济上的困难,还可以勉强支撑,可是正在家里最难的时候,县里突然来人把刘太公和吕雉抓了起来。两个能主事的人都被抓走了,家里立刻塌了天。

到了县里吕雉才知道,刘邦他们在山里打死了一百多名官军。审她的人既不是县里的,也不是郡里的,而是直接从咸阳派来的一位御史。开始御史一直开导她,说只要供出刘邦的藏身地点或者召回刘邦,就可以免她一死,否则灭族。吕雉有办法找到刘邦,但是她一口咬定说不知道,连过了几次堂,身上被打得皮开肉绽,还是没有开口。御史见她软硬不吃,没办法,将她和刘太公一起判了死刑,押到城里游街示众。一连半个月,每天把她和公公一起押到县城中心的鼓楼前,胸前挂着死刑犯的牌子,脖子上插着草标,供来来往往的人们围观。吕雉从中看出了官府的虚弱,知道这是在吸引刘邦的人马前来劫狱。她在心里默念着:刘邦啊刘邦,你可千万不能上当啊!当时刘邦正在养伤,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些事后来他才听说。官府见示众半个月也没有引出刘邦,又把他们押回监狱关了起来。曹参派人偷偷给她传语,说咸阳来了指令,要留着她钓刘邦上钩,所以暂时不会杀他们。

有了生的希望,倒比死还难受。吕雉立刻想到了两个孩子,家里没有了主心骨,不知道两个孩子怎么活,该不会饿死吧?那两个笨蛋嫂嫂能把这个家撑起来吗?就算能讨到一口吃的,恐怕也轮不到元儿和盈儿,还不够她们自己的孩子吃呢。她在,家里还有个公道;她不在,善良的婆婆可管不了这两个嫂子。一想到两个孩子在挨饿,她心里就刀扎般地难过,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官府钓不到刘邦,对他们公媳俩也失去了兴趣,关在大狱里没下文了。尽管犯人的伙食猪狗不如,但至少顿顿能见到点儿粮食,这比她在家里好多了。吕雉脸上很快有了血色,身上的伤也渐渐好起来。吕雉爱干净。即使在大牢里,她也要利用有限的条件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的。她还年轻,这么一收拾,她的漂亮就藏不住了。那个叫王仲的狱吏早就对吕雉垂涎欲滴了,有天晚上他值夜,把看守牢房的狱卒支开,偷偷打开了吕雉的牢房门。

“你要干什么?”吕雉无助地瑟缩在墙角,想抓一件临时的护身武器,可是牢房里什么也没有,只好把两只手抱在胸前,大喊道:“来人哪!救命啊!”

王仲狞笑着说道:“别喊了。喊也没用。这里的看守都归我管,不会有人来救你的。来吧,美人!”说着,上来就把吕雉按倒在地扒她的衣裳。吕雉拼命地抵抗,衣服被撕破了,雪白的肌肤裸露在外。正在这时,一个名叫任敖的看守,闻声跑了进来,大喝一声:“住手!”

王仲听见喊声吓了一跳,站起身看见是任敖,一脸的扫兴:“多管闲事,一个死刑犯关你什么事?”说着转身要走。

任敖喝道:“站住!死刑犯怎么了?死刑犯也是人,你这是执法犯法,知道吗?”

王仲本是任敖的上司,见任敖对他这般无礼,骂道:“少他娘的教训我,当心我告你一个私通刘邦。”

“老子今天就是要教训教训你。”说着,任敖照着王仲脸上就是一拳。任敖生得五大三粗,又练过几天武,一拳把王仲打倒在地,鼻子里流出了血。王仲从地上爬起来,挥手也给了任敖一拳,打得任敖一个趔趄,这下把任敖的火勾起来了,上来一顿乱拳打得王仲没法招架,当时就躺在地上起不来了。王仲躺在地上,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任敖,你小子等着,老子早晚要报此仇。”任敖见他还不肯干休,索性又在他屁股上踢了两脚,这下王仲才不吱声了。值勤的狱卒听见这边打起来了,纷纷赶来劝架,任敖道:“你不是要报仇吗?索性今天咱们就把事情闹大。”他转身对一个狱卒说道:“去请曹狱掾来。”

一听说要请曹参来,王仲挣扎着爬起来要跑,让任敖一脚撂倒了,“你先老实待会儿。”说着,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吕雉披上了。

过了一会儿,曹参来了,王仲躺在地上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曹大人给我做主啊,你看他把我打成什么样了?”

曹参问清了情况,气不打一处来,骂道:“简直是畜生,该打!我和你们说过多少遍了,勿扰狱市,勿扰狱市,就是不听。来人哪!再打五十大板!就在这里打,当着受害人打,看他以后还敢不敢!”

监狱里的犯人一直从门上的小窗里望着这边,见曹参如此处置,都觉得解气,一起喊道:“打得好!使劲打!”

“曹大人英明!”

曹参站起身,来到过道里,对众犯人说道:“大家听好了,你们犯什么法服什么刑。谁要是超出律法欺负你们,你们就到我这里来告他,我一定严惩不贷!”

犯人们一起喊道:“谢曹大人!”

曹参处理完这边的事走了,任敖转身也要走,吕雉叫住他问道:“这位兄弟且慢走,你叫什么名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