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18)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十八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18)

沛公

刘邦一行走下鼓楼,在百姓们簇拥下走进了县廷,县中三老豪杰也纷纷来到议事大厅。老泰山吕公把两个儿子领到刘邦面前,说:“我把雉儿已经交给你了,现在我把两个儿子也交给你。望你能放眼天下,干出一番事业,不要光是盯着沛县这块巴掌大的地方。”提起吕雉,刘邦顿觉一阵心痛,那日吕雉从山里走后,刘邦一直感到不安。“岳父大人所言极是,小婿一定谨记在心。这一年多让雉儿和您老人家都跟着受苦了。”

“这都算不了什么,不提它了。泽儿、释之,你们跟着刘邦好好干吧,不混出个人样来,就别回来见我!你们刚进城,公务繁忙。老夫就不打搅了。告辞!”

刘邦将岳父送走,萧何又领来两个人,指着其中一个问刘邦:“你可认识他?”众人见了那人无不惊讶,那人长得竟然和刘邦一模一样,年岁也相仿。

众人纷纷猜测说:“刘大人,这是你兄弟吧?”

萧何将另外一个人推到众人面前,道:“这才是刘大人的兄弟呢。”那人原来是刘交,一直在外面逃兵役,听说陈胜起义的消息后才跑了回来。大家仔细看看,是和刘邦有点儿像,但是比起刚才那位还差得远。萧何对刘邦说道:“这位是纪信,这一年多,你跑了,可把他害苦了,官府把他当成刘邦抓起来了。郡里让我和曹参前去指认,连我们俩都辨不出真假,一说话才知道不是。可是郡里狱掾不信,后来曹参想了个办法,让狱掾看他腿上有没有七十二颗黑痣,若有便是,没有便不是,这才把他放了。”

刘邦也很惊奇,抓着纪信的手说道:“兄弟,让你跟着受罪了。谁让你长得像我呢?不过没关系,我倒霉的时候你跟着吃苦,将来我享福的时候也绝对忘不了你。有朝一日我要是做了皇帝,咱们就摆它两把龙椅,你坐一把,我坐一把,让大臣们认一认,哪一个是真皇帝?啊?哈哈!”

“小人恐怕没那么大的福分,不过,官府要是再来抓大人,小人愿意再去顶替一次。”

“好,像个爷们儿,我就喜欢你这样的。不过,咱让他们抓一次就够了,哪能让他们再抓一次?你放心,他们再也抓不了你我了。”

大家叙了一会儿离后别情,开始坐下来议事。刘邦道:“今日入城,旧制已破,新制未定,百废待举,大家先拣主要的说,小事以后再议。”

一位老者说道:“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今兵戎既举,头一件大事当是祭祀。”

刘邦道:“老者说得对,那就烦请老先生指点祭祀的时间、地点、仪式诸事,我派人去准备。”

“时间越早越好,老夫以为,以明日辰时为最好。”

“那好,吕泽、释之,你们不必在这里议事了,马上跟这位老者去准备。”

“诺。”吕泽、吕释之领命跟着老者走了。吕氏兄弟本是刘邦的大舅哥,可是刘邦那一声亲切的释之,很自然地把双方的位置颠倒了过来,上下尊卑的关系也就从此确定了。萧何看在眼里没有吭气,刘邦这种天生的聪明是无人能比的。接下来,另一位老者说道:“还有一事不可忽视。古人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适才我观诸位对刘大人的称呼,有称大人的,有称大哥的,有直呼其名的,还有称刘季、刘三儿的,似这样哪像成事的样子?”

他这么一说,大伙都笑了。萧何道:“说得对,是该有个名号,可是眼下称王称霸都不到时候,依我看就叫沛公如何?”大家齐声说好。从此,大家称刘邦为沛公。

第三件事是招募兵马。刘邦正琢磨着派哪些人去合适,萧何道:“丰邑就不用派别人了,我去!”刘邦一听就急了:“你哪能走?你走了,我怎么办?这县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指望你呢。还不如我去丰邑,你在这里主政呢。”

萧何道:“那岂不是主仆颠倒了?我有何能?沛公强我十倍,还是我去吧!”“干吗非得你去?曹参、周勃、樊哙、鄂千秋,这些老沛县不都可以去吗?”

“这是大事,自然大家都得动,可是丰邑还是我去更有把握。”

这句话提醒了刘邦,萧何在丰邑的影响比他大多了。丰邑人教子,家家都要求子弟以萧何为榜样,而且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千万别学刘邦。想到这儿,刘邦心里有点儿酸溜溜的,道:“好好好,明天你们都去四乡招募人马,我在这儿给你们守城。接着往下议。”

曹无伤道:“接下来的大事莫过于整饬军纪。队伍似目前这样,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用来打仗,一触即溃,糟害百姓倒是绰绰有余。若不整饬,根本无法和官军作战。”

刘邦点头称是:“说得好。这事就交给你了,连整饬带训练,由你统管。”

曹无伤见得到了刘邦的认可,把话锋一转说道:“然治军之要,唯两个字,即赏与罚,治军者需赏信罚必,赏不逾时,罚不迁列……”

曹无伤还要说下去,刘邦打断他说道:“打住!你就别给我之乎者也古人云了,赶紧说正题,我这要议的事情还多着呢。”

“譬如今日攻城,有功者当赏,退缩不前者当罚。且不宜拖延过久,久了,就失去了赏罚的效应。”

大家一听这话,都很反感,因为大家都记得刘邦在城下说的那句话,曹无伤分明在给自己邀功请赏,周勃道:“这算什么大事,以后再说吧。”

卢绾也反对:“什么功不功的,事情还没开头,就在这争功了,以后天天打仗,那还有个完吗?”

曹无伤脸上有点儿下不来,辩解道:“我绝不是为自己争功,这是治军第一要义,古人用血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若赏罚不明,队伍用不了几天就散伙,还打什么仗,诸位不要误会我的意思。”

樊哙道:“狗屁!什么他娘的第一要义,难道治军就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樊哙你嘴里说话干净点儿,别带脏字好不好?”

“老子就他娘的这么说话,你管得着吗?”

“那我今天就要教教你怎么说话。”说着,曹无伤站起来要动手,樊哙也不示弱,跟着站了起来。刘邦喝道:“都给我坐下,住嘴!反了你们了,还有没有点儿规矩!”

两人气哼哼地坐下,刘邦缓和了一下口气说:“无伤说得对,咱们就从现在做起,今日破城,无伤乃第一功。我委任你为沛军校尉,负责整饬军纪、训练部伍,周勃、灌婴辅之。你们现在就去,后边的事,我们来议。”

众人见刘邦发话了,不再吱声,心里却不服气。散会之后,樊哙气还没消,问刘邦:“你凭什么委任他做校尉?你知道他是什么人?”

“我不任他任谁?他当过县尉,读过兵书,受过正规训练,我任你,你干得了吗?还有在座的诸位,训练部队,哪一位敢说自己比曹无伤强?”

刘邦这么一问,把大家都问住了,众人还是有些不服,卢绾道:“我们在山里坚持了一年多,那时他曹无伤在哪?我们吃的那些苦,他知道吗?还没和秦军正式开战呢,就来争功了,什么东西!”

刘邦道:“诸位的辛苦我心里有数,可是那时我们没有打出反秦的旗号,封你们的功,别人不服气。咱们只能从今天算起。我知道诸位兄弟不计较,可是曹无伤说得对,今后咱们就得有个规矩。不仅是曹无伤,这次破城有功的都要封赏,不分远近亲疏。今后也是这样,绝不能以远近亲疏来论功过,一律平等看待。大家要想建功立业,封侯拜将,都得从头做起。”

刘邦一席话说得大家人人振肃。夏侯婴还有些担心,道:“大哥说得对。可是曹无伤这个人可靠吗?把队伍交给他能放心吗?”

“他不可靠能怎样?上有我,下有周勃、灌婴,我就不信他还能把队伍给我拉跑了?不过我也提醒大家一句,今后做事,不能老是咱们这几个人的小圈子,咱们要广揽天下英雄,就要有点儿肚量。不要动不动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曹无伤开始是跟着周让跑了一阵子,可是他既然转过来了,咱们就应当信任他。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这一番议论让众人心服口服,连萧何都对他刮目相看。

第二天,城里插满了红旗,刘邦率众人杀猪牛羊三牲,祭了黄帝、蚩尤,然后以三牲之血衅旗鼓,誓师举事。因有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之说,故旗帜皆用红色。县廷中,公开招兵买马,萧、曹、樊、鄂等纷纷到四乡游说,不到三天,便聚得两三千人马。

这三天,萧、曹二人不在,县廷里乱了套。一听说公开招募人马,县廷里立刻挤满了人,有报名的,有看热闹的,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聊天的,有吵架的。部队的组编、住所、粮草、武器、被服、旗帜等一大堆问题摆在了刘邦面前。除了军务,还有许多政务和百姓的生活问题需要解决,诸如征粮的章程、纳税的政策等,都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解决的。刘邦的案头前挤满了人,围着他请示这请示那,乱成了一团,把刘邦的脑袋都吵大了。

“都他娘的别吵了。夏侯婴,你去把曹无伤给我找来。”

“无伤在。”原来曹无伤早就候在那里等着请示问题,一直插不上嘴。

“你他娘的干得了干不了这个校尉?干不了给我交出来,我可要换人了。”一句话说得曹无伤脸上通红,刘邦不等他答话,接着说:“你看看,这组编、粮草、被服、旗帜、武器、住所,这些事全堆到我这里,要你这个校尉是干什么吃的?”

就这些问题,曹无伤已经三次派人前来请示,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才亲自来了。曹无伤也是一肚子火,顶撞道:“沛公只让我整饬军纪、训练部队,并没有给我这些权力。”

“那你还要什么权力?说!”

“我什么权力也不要,只要一个人,专管这些事。”

刘邦恍然大悟,把事情分出去不就得了嘛,“你怎么不早说呢,夏侯婴,你去,负责解决军中所有的粮草辎重等供给问题。”

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不一会儿夏侯婴就跑回来了,问征房的章程。刘邦道:“我不管,事情交给你了,章程由你定,反正今晚得让新兵都住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