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 宋慈案中案 - 墨剑飘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宋慈案中案 >

(73)

在南宋的一个寒冬,晨雾缭绕,青山隐隐,白瓷般的房屋在细雨中悄然伫立。街道上,行人稀少,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静谧。正是在这样的早晨,通常宁静的县城却因一起离奇而悲惨的案件,弥漫着一股压迫感。

名医宋慈正坐在自己简陋的书房中,窗前的青竹摇曳,传来远处的钟声。他手捧着一卷古籍,眉头微蹙,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突然,一个小厮踉踉跄跄地闯了进来,神情慌乱:“大人,有人找你,事情可大可小!”

宋慈放下书卷,眯眼打量小厮,心中隐隐感到不安。“谁找我?有什么事情?”

“是李大人,他说是关于一桩命案,非您不可。”小厮话音未落,宋慈的心里已然一紧。他知道,李大人一向对他器重,若是如此急切,必定与一桩非同寻常的案件有关。

片刻后,宋慈匆匆赶到衙门。李大人正在案桌前来回踱步,眉头紧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宋医师,快来看看,城北小溪旁发现了一具尸体,死者是一名女子,年约二十,肌肤白皙,容貌秀丽,身材纤细,着一件淡蓝色绸裙,裙摆却满是泥土。我怀疑她是被人谋杀的。”

听了此言,宋慈心中不由得一惊,随即心绪沉凝。“您可知道她的身份?”

“知之甚少,尸体旁边只找到一只髻钗,上面有个匿隐的花卉图案,可能是某家女儿的饰品。”李大人叹了一声,继续道:“再加上这几日城外流言纷纷,说有鬼魂出没,很可能会影响到百姓的安宁。希望你能尽快查清此事。”

宋慈点头,心中已然下定决心。他随即跟随李大人前往现场,心中暗自推测:“这名女子若真是被谋杀,定然与她的生活有所牵连。她身上的饰物,或许是破案的关键。”

到达现场后,清晨的雾气正逐渐散去,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落在小溪旁,给哀伤的景象增添了几分暖意。尸体仍旧静静躺在一根枯木旁,宋慈俯下身来,凝神观察。

“她的面色有些发白,请问你是否能找出她的死因?”李大人焦急地问。

“我需要详细检查一下。”宋慈沉声答道。他先是观察了女子的脸庞,浓密的睫毛下是一双闭合的眼睛,面容安详,似乎未曾受到惊吓。可若仔细打量,唇边却挂着一丝微微的青色,显然已经离世有时。还未等他深入勘查,便从女子的手腕发现了一道细小的伤痕,似乎是锐物划过的痕迹。

“放心,我会找到她死因的。”宋慈言辞坚定,开始仔细解剖尸体。在众人注视下,他用小刀割开女人的衣裙,柔滑的布料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露出了她的皮肤,宛若牛奶般的白皙。

“可怜的姑娘……”李大人低声喃喃,眼中透出几分同情。宋慈继续检查,与此同时,想到了几种可能的死因。经过仔细的分析,他终于发现女子的肚子鼓起,似有异物。他小心翼翼地用刀划开腹部,一阵刺鼻的腥气扑面而来,众人不由得纷纷往后退去。

“这是……”宋慈神情凝重,目光盯着那片小小的黑影,恰是一个小小的包裹。随着他小心地将其取出,其中竟然是一颗纺织用的珍珠,丝毫未损,仿佛刚刚掉下来。然而,身旁的李大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愣了一下,随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愫,似乎与女子的装扮有关。

“难道她是制衣的姑娘?”宋慈没有多说,心中暗自盘算着。他知道,珍珠在有钱人家中较为常见,但在一般的女子身上却并不多见。“她一定是来找某人,或是与某人有约。”他抬头,冲着李大人说道:“我们得查查这珍珠的来源和她的身份。”

“我立刻派人去查!”李大人忙不迭地点头,随即起身。

当天夜里,李大人召集了县内的织造工匠与商户,询问关于那颗珍珠的来源。经过一番询问,最终得知她确实是城内一位颇有背景的女子,名叫甄氏,常常与富绅交往,可能与许多商人才子都有交情。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桩新的谜团。经过几番查证,竟无人见过甄氏的生前模样,更加没人知道她与谁有交往关系。正当此时,衙门外又传来了新的询问声,原来许多百姓慌忙前来探听,“听说有鬼魂出没,不知是何方神圣”,这无疑加重了衙门的压力。

宋慈知晓,若不尽快查清这起命案,镇上流言将愈演愈烈,彼时将难以平息。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医术能力,做些深入调查。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以死者的名义,在镇上发布一则“寻找知情人”的告示。

“你这是冒险行事!”李大人面露犹豫,摇摇头却又被宋慈的坚定所打动。“你若能借此把那些有心人引出来,或许能有所突破。”

“我愿扮作女家人,若有熟悉她的人,必会留意。”宋慈说罢,直起身来去额外准备,李大人只得点头应允。

翌日,告示悬挂在城门口,众人纷纷驻足,议论纷纷,宋慈则在暗中观察。果然,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她轻步走来,围观人群中时不时抬头张望,满面忧虑与不安。

“这位姑娘,您可与甄氏有过交情?”宋慈增大音量,直言问道。

女子一怔,随即面露慌张之态:“我……我不是她的家人,只是跟她见过几面……”

“您为何未曾报官?”他连忙追问,心中警觉,直觉她绝非无辜。

自此,女子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她名叫小月,曾因出售布料与甄氏有过几次交易,虽不算亲密,但她有一些关于甄氏的情报。她神情紧张,言辞之间透露出对甄氏的惋惜,“听闻她与一名富商行踪暧昧,这几日只见她为何总作极些逢场作戏,甚至被她家人警告过。”

宋慈直觉此事有些被掩盖,似乎她与甄氏的接触不止于偶然,必然还有一些内情。小月见宋慈似有所觉,不由得紧握双手,神情慌张地温言:“我虽知她曾有人追求,但我绝不知她的死因……我不想多卷入其中!”

宋慈见她神色不安,心中虽疑虑重重,却又只得作罢。女子走后,宋慈又心念转动,决定深入调查那名富商。

在多方查证之下,宋慈终于找到关于甄氏的情况,那个富商名叫陆峰,嗜赌成性,常常在城内外笼络名媛。调取有关陆峰的刑部卷宗,发现他近年来曾因涉及多起与妇女纠葛的案件,而被上诉调查。

正当宋慈掩卷沉思,忽而听见透过窗外传来的几声低语,随即便看到江边一座酒楼内灯火通明,里头好似有些人正在交谈。他心向造访,努力保持着隐蔽,终于捉住了一些关于陆峰与甄氏的蛛丝马迹。

“得知那甄氏被我拐走,她因拒绝我而被杀。”这个声音如晴天霹雳。宋慈这才意识到,甄氏的身份上既有陆峰、又有另一个显得更加神秘的角色。

经过对酒楼行踪的甄别,宋慈与李大人决定冒险寻找此名神秘人物深入探查。当他们深入调查后,却忽然遭遇几人拦住。她们皆是被陆峰收养的女子,衣着华丽却表情黯然,似知情却不敢言。

“我们都曾被他许诺过美好的人生……”一名女子终于抬起头,眼中透出绝望的光彩,“可我们都知道,一旦不再被需要,便是凶险的命运。若她被杀,我们都是罪魁祸首。可我们却无奈无能,无法自保。”

事情逐渐明晰,宋慈越发感到事情并非表面那般简单。原来不止甄氏,其他女子皆因受到威胁而无处可去。宋慈以他专业的探查技巧,推理出甄氏与陆峰背后的男女关系,但同时令人意外的是,她与陆峰间似乎还藏着一个更重要的秘密。

经过再次确认和怀疑推敲,宋慈终归找到了一条通往真相的线索,那便是那名被小月与其他女子联系起来的妓女。她知晓陆峰所利用的手段,若能够找到她,方许解开所有的谜团。

数日之后,经过搜集线索,宋慈终于找到了这名妓女,她坐在一家偏僻的小酒楼中,脸上涂着浓重的脂粉,眼神却透着一种倦怠。“我知道你们要找什么,但我没余力为任何人拯救。”她的声音微弱,似乎对旧日的生活充满了厌倦。

“我希望你能告诉我甄氏的死因。”宋慈开门见山,眼神坚定。女子怔住,犹豫片刻,最终不做隐瞒,低声道:“是因为陆峰的贪婪,他太过疯狂!”

宋慈心中一震,陆峰的倒台似乎即将揭开,便开始询问具体的事宜,果然发现甄氏在抵抗陆峰的情况下,因其“见义”的特性而被理应深洁的社会所侵犯。最终,女子哽咽道:“那天他是想把她选作他的裙下之臣,但她却不同意,最终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这一系列的事件反转,令宋慈更确信那些所谓的“鬼魂传闻”不过是陆峰覆灭的意图,目的在于掩盖自身的黑暗。然而,要想真实地揭示真相与凶手,他知道必须革命性改革。

宋慈最终在一次集会上总结出所有事件,直接指控陆峰成为所有事件的触发者,他利用名声与金钱压制百姓,同时围绕女儿家的身世做手法,以此方获得无妄之密。

在即将入狱的那一刻,陆峰突然仰天大笑,一片阴沉的空气化作无尽的绝望。众人皆被惊呆,宋慈略微一愣,因为他眼前的那只手紧紧握住了那根黑色的髻钗,欲言又止。

最终,甄氏的惨死真相大白,所有与案件相关的真相随之浮现。在所有众人和声讨的愤怒中,阴暗的事件总算为正义的光明照耀解放。

不久,甄氏的骨灰归回故里,复归宁静,人们心中虽有所痛,却总算明晓善良终能不屈,邪恶终将被绳之以法。此时,宋慈轻轻叹息,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柔与思念,决心告慰死者的冤屈与忠心,将一切罪犯绳之以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