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新来的队长
第35章新来的队长 人,本来很简单,因为有了外面的世界,变得复杂了起来,选择的机会越多越觉得累。说的好,条条道路通罗马,真到了罗马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埃菲尔铁塔下自己就像只蚂蚁,凯旋门高了太多了,高得看不见蓝天,巴黎圣母院阴森森的。再回到家乡已经不习惯那虫子乱飞的生活。想出去又怕那贵族富人的眼神,回家乡心又不甘,人生的道路就是这样徘徘徊徊,来来回回,疲于奔命地累着。老板赚了钱就想换小老婆,住着两居室想着别墅,可能到老了才知道人生什么是真谛,可是人到老了很多事情都已经过去了,都已经结束了。拿不起来,又谈何放得下,真拿起来时又觉得比人家轻了点。
新来的执法队长,叫何博望,从简历上看,在省城城市环保岗位上工作过,是个留法的留学本科生。何博望是在离城市比较偏僻的乡镇里长大的,乡镇里上的小学,在乡镇小学里成绩很优秀,到了中学时期就考上了市里一所中学,学习成绩还是在班级里前一、二名,高考时,状态没有发挥好,离省里重点大学离了几分,差一点的普通大学自己又不想去。出国留学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一种选择,在当时出国留学在国内刚刚兴起来,国外的一些大学经常到国内来招生,国外的大学到底好不好,在当时国人尤其是中学生都不是很清楚,也不是很重视,只要是国内认可的,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时候,到法国一所大学读生物系,法国这所大学有高额奖学金,大学期间没花费多少钱。
何博望他的父母是乡镇干部,经济条件都还可以,这点学费还能负担。
何博望是个心眼比较高的人,内心世界很丰富,在小学和中学的成绩都很优秀,只是在考大学时没有发挥好,原来在学校里是佼佼者,这个落差在同学和老师眼里被蔑视了,虽然到了法国留学,但总觉得与中学的同学比起来有些自卑,他原来向望着在国内一流大学,由于这种落差使他不愿意与中学的同学都交流。他大学毕业了之后就回国到了省城的环保部门工作了,原应该也是不错的,毕竟是大都市。
按理来说,何博望在省城的环保部门工作也不错,也毕竟是大城市,但省城大城市的人看小城市里的人,那眼神不是很地道,工作上处处排挤,工作再勤恳也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工作了几年听说江城市环保检测评有限公司要招一名副科级的执法大队队长,他知道后就来应聘,对于考试他不在话下,很快就被录用了。
何博望到了江城市环保检测评有限公司工作,大家相处久了,才知道他真正离开省城的原因是他和以前的女友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他女友的家长坚决不同意,不尽干涉他(她)两的恋爱,而且闹到了他环保单位里来,恶语相加,本来在单位里就不被大家所待见,这么一来让他无地自容,就这样和女友分手了,虽然两人都有了感情,但任何一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就在女友不是很坚决的时候,他断然提出了分手,幸好不是一起办公,避免了许多难堪的场面。
分手是他提出来的,女友心里表示出十分的留恋,但出于父母的干涉,她无耐也只有和他分手,说是分手,也经常在单位里有意,无意地碰到。
何博望虽然已经和女朋友已经分手了,但由于两人都同处在省城,又是同行,女朋友也经常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不时的会停顿一下,出于礼貌他也会说几句话。这种不即不离的现象保持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何博望的结婚之后很长时间,还是在吴小祥的干涉下勉强中断。
何博望工作很认真,对份内的工作一丝不苟,到是让吴小祥省了不少心,吴小祥一旦有机会还经常带他到下面县乡里去看看,毕竟是执法大队的队长,有些时候县里出现环境污染的事情也需要执法大队的队长何博望一起参与执行,特别是县乡一级的乡镇企业。
在一个周末,吴小祥带着何博望到一个偏远的山里去玩,执法大队的一位驾驶开车,没有和下面打招呼,起了个早,早上六点钟就从江城市出发了。走了一段国道,就走县乡公路了,县乡公路路面不宽,刚好可以两车交会,砂石路。沿着县乡公路,慢慢向西北的山里开去。开了两小时,到了一个镇政府所在地的集市,再进去就没有道路了,都是山路,车不能开了,只能步行上山。山的这边是江城市属地,翻过几座山就是外省了,弯曲的山路,山坡缓缓抬高,到了一处不是很开阔的山谷间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看见山谷中间有几处山农茅屋,就在山谷的空地上休息了,看看风景,时间也到了吃中午餐的时候。
山谷西北一条峡谷通向山外,两面的山坡很陡,灰白色的山体,没有成遍的竹林,只有稀稀疏疏小树,小毛竹和一些山花,山谷一边是来的路,三边群山环抱,虽然在山谷中间看去山都不是很高。因为山谷中道路不通畅,没有看到有乡镇企业涉及的迹象,由于山谷的地理环境不是很引人注目,城市的游客还未能光顾,山谷空气没有一丝被现代环境污染,用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山货,山民用的日用品也是从山下带上来的。山谷西北峡谷中有一条很不明显的山间小道可通向山外临省的一个名山旅游景点,不过这条路走的人很少,在峡谷中经常有野兽出没,走的人就更少了。在山谷中的那几间茅屋里住着几家猎户,靠山吃山,过着原生态的生活。听路边的山民说,这里没有狂风骤雨,风调雨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三个人到了山民的茅屋里,见一个年长的老人,笑问了起来“老伯,可不可以在你这里吃饭,简单一点就行的,如果可以,我们先给你五十块钱,不够了再给你,你这里有的仅管上来,有野生的动物和野菜那是最好。”
山民老伯满目苍桑,双手、满面皱纹历历。黑色的面部透着红光,眼光有神,让人一看就联想起老猎人的风貌。老伯回答到“可以,野货一般是野猪肉,前几天他山的兄弟刚送来了一块虎腿肉,很新鲜的。我们大家有野货的时候经常会进行交换。”平时到山里来的人很少,难得碰上几个游客,都会让游客坐下来,聊天,热情地招待一番。
吴小祥又拿出了五十元,递给山民老伯“可以,只要你这里有的,都上一点,钱照算。”城里人野货不太吃的到,到山里游玩吃野货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听说有野货就让山民尽多地上来,山里人实在,不会出很贵的价格,也难是吃一次,价钱真贵了也非常难得的一次。
山民老伯到里面交待了一下,就给他们三人泡茶,招待了起来。山里的房屋都是比较简陋的平房,但都比较宽敞,真要想住几天也可以,也会住的下,而且山里人待人都非常热情,不会让你担惊受怕的。
“老伯,看你是老山民了吧,在山里肯定住了很多年了,已经习惯了山里的生活,如果换成我们城里人住一、两天还行,时间一长肯定住不住了,太寂寞了,这山里面生活,交通都很不方便,买点生活用品都要走好几里外山路。我想你们难道没有想搬到外面去往,外面生活都方便啊。”三个人见这个山民热情,也和山民聊起了家长。
“深山里确实很不方便,搬到外面去住我们曾经也想过,也出去住过。儿子在几年前已经在山脚下自己造了一堂房屋,房子造好了之后就让我们两老搬到山下去往了,既然房屋造好了,我们就下去住吧。我们两老在山下往了一段时间,虽然生活很方便,卫生所、生活超市都有,但就是很不习惯,没有山里好,想想就回到山上来往了。我们两老回到山上后,儿子也不往在山下,和我们一起往了。”老山民说。
“你们的儿子都没有外出去务工吗?家里一共有几个小孩?现在的乡下人和山里人都已经到外面去打工了,外面赚钱的机会很多,工作又好找,做一年可以抵山里好几年的收成,生活也比深山里方便。”一边休息,一边聊天,山里面的生活太穷,玩玩,走走可以,要长期住那肯定不习惯,他们三个人知道肯定不行,交通太不方便了。
老山民说“我的大儿子前几年就到东北跟人去做木材生意了,一年回来一次,儿媳也跟着去。女儿去年嫁到了峡谷的那一头,有空就回来看我们。小儿子和我们往在一起,以前一直都没有外出务工,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被人叫去采矿了,就在附近的山区里,不远,早上去上工,黄昏时候就能回家,很方便,不用我们担心。”
内心世界太丰富并不是一件好事情,结局肯定不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