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经验的教训
第34章经验的教训 吴小祥又问起了杨明哲企业今后有什么产业发展规划,有没有改行做其他行业的长期规划,或者多种经营的想法,也就是试探性地问问。
杨明哲说他只能做家具行业,原来想涉及一些房地产业务,也向房地产方面投一些资金,只是没有选好对象,想想很后悔。他在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了2000万元,只是那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当初拍卖土地的时候对土地的使用情况没有了解清楚,经营状况一直不好,原因是有一处地块因不符合开发条件,地块中间住了几户人家,开发项目迟迟开不了工,目前已向社会上借高利贷了,这个时候想把2000万元资金抽回来,恐怕不是一点困难,几乎是血本无归,多年的心血就在这一念之间,经验教训。
两人又聊了一下其他一些方面的事情。杨明哲想留吴小祥吃晚饭,吴小祥说要赶回局里,临走时交待他要注意生产安全,市工业经济开发区的环境污染可能在近期要对所有企业全面进行一次普查。
杨明哲把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并不是要转行,家具行业是他长期发展的计划,只是看着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板,起步都比他还要晚,时间不长都就了大款了,资产上亿的还是小老板,发财那么快,有点让他有点心动,不过仅仅是心动而意,毕竟他对房地产行业一巧不通。他用200万元在城中购置了一套靠近市民公园的别墅,没过了两年就翻到了400万元,暴利使他驱动的做房地产行业的梦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上了他的老乡。他老乡是与他同一个乡镇的,年龄比他长了几岁,真正出道要比他晚。老乡刚从乡里出来的时候是做建筑工程的,初中毕业后就到了县城一家建筑公司做泥工,泥工做了几年就当起了泥工班的小组长。善于投机钻营,三十岁不到就当上了建筑公司的副经理。这个时候,房地产行业才刚刚兴起来,老乡就自己出来开房地产开发公司了。在老家的县城里,小地方,牵来牵去都是沾亲带故的,做事情比较方便,开公司、拿土地、造房屋、销售都是一帆风顺,如鱼得水,做了几个项目就发了财。小地方城市发展的比较慢,做得都是小地块,小项目,房地产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于是他就到了江城市来发展房地产了。虽然在县城里做房地产结累了一些资本,但要在江城市里做房地产,资本就明显的不充裕了,也只能做些小楼盘,快进快出,如果照这么做下去,也会慢慢做大起来,可是他想急于求成,想以小博大,这也不是可能,也有成功的前例。
杨明哲的老乡遇到一次土地拍卖的机会,那是一家国有企业要从城市里迁移到工业区,土地的面积很大,原来的房屋通过拍卖行拍卖,拍卖书上注明土地的用途是用来房地产开发,因为房子旁边的居民还没有迁移走,房地产开发的条件当时并不是完全具备,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并且已着手开始准备动手拆迁,所以拍卖的起价不是很高,最后以保底价拿下了这块土地,按自己的资金实力,预计完全可以顺利开发,按照当时银行放贷的政策,只要地基上来,造到两层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银行办理房地产开发贷款。
谁知道居民拆迁等了两年还没有最后落实,原本的那些资金都投了进去,土地出让的第二期付款期限在一年前就已经到,如不按时支付土地款,国家就要把土地收回去,第一期支付的土地出让保证金全部没收。老乡就到处筹集资金,就在这个时候杨明哲遇到了他老乡,老乡知道杨明哲手上有剩余的闲钱。
杨明哲做家具赚了些钱,生产规模暂时没有继续扩大的意图,资金闲置着,杨明哲不懂房地产行业里的条条框框,听老乡缺少资金,就一下子借了2000万元,按1.5%月息计算,利息按月支付。每个月30万元,两年多时间利息都是按时到账,加加起来已将近900万元利息了。
老乡自这块土地拿来已经三年多没有动工了,那个时候房地产开发的行业管理和土地出让方面的政策都在模索时期,行业管理不健全,几年下来他老乡已经被拖了快破产了,他的2000万元要收回已经比较困难了,就连近期几个月的利息也收不到了,但也没有办法,老乡都到了这个程度了,他还没什么可说的,只能认赔了,经过几次的催款,他老乡又从其他借来了钱,归还了他一千万元,这么算下来,幸好亏了不多,加上前两年收来的利息弥补了一些损失。
吴小祥自深圳回来,公司里来新招来了一位干部,担任公司执法大队队长,吴小祥就不再兼任执法大队队长了。想不到不再担任执法大队队长,工作反而忙了起来,已不是局限于江城市区属范围的工业区,江城市环保局对下面的几个县的县城,乡村都重视起了环境保护,江城市环保局又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江城市环保检测评有限公司去执行管理。
因为农村里的乡镇企业就像异军突起,有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县里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基本上都是私营企业,一些早期外出务工的农村里人,发了点小财,也学到的一些基本技能,凭借在家乡不费成本的土地,盖起了几间简易的厂房,做起了“价廉物美”的产品,就地务工的农民工,劳务费用支出又便宜,经济效益与国有企业比起来已不能同日而语,严重地冲击着国有企业的经济。
刚刚崛起的乡镇企业,一些产业政策,环保治理政策往往鞭长莫及。早已取缔的水泥生产老窑,不仅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方圆几里地灰尘满天飞杨,农田里的农作物严重缺氧已无一可种,甚至原来一些高大的树木也被压得歪歪斜斜。外地来江城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少了。
化工厂周围池塘,小溪里的小鱼小虾,甚至水库里也无法养鱼了。农村里乡镇企业的老板,有了钱就有了势,独占一方,纯朴的农民敢怒不敢言,即便是想骂,也得到家里里面的房间里嚎叫几声。有了钱,有了势,也有了发言权,企业做大了,花了钱,还弄个乡镇企业家,在城里,在县里挂着各种各样的名头。
吴小祥到县里检查,看见这类情况,对县里的环保局提出建议,也只能提建议,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因为江城市环保检测评有限公司是代理市环保局行政执行,对下级部门的处罚权都在市环保局领导手上,最轻的通报权也在经理手中。在执行中也只能在江城市环境治理报告中提出了这种现象,以及治理的一些措施和设想,至于今后如何治理这些超常规的环境污染,还得看市里,县里的态度和力度,不是他思考的范围,担心常常是多余的,而这种多余始终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他认真了。
吴小祥到县里去检查工作,尽管县乡里的领导都十分地客气,但他一般都不会过夜,都是当天来回,除非有领导在一起,一般都不在下面县里过夜。
他是一个非常恋家的人,也可能是单位里的工作不尽如意。现在家里的女儿已经上学前班了,温暖的小家庭给他的工作之余带来了温馨。女儿上的学前班就在家的附近,第一天上学送她到学校之后她就自己去了,到学校不用过马路。家的前前后后有很多的小孩子,相差一、两岁,第一天上学回来,大家都在空地上玩,她一个人在门前的一块石板上做作业,从少就是个听话的小孩子,到文化用品店里买学习用品都是挑便宜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都是上等水平,渐渐长大了之后,上了小学,年年都是三好学生,红领巾大队委员。
尽管这样,在外婆家还是不喜欢,她阿姨的小女儿,外公从少就教她学毛笔字,手把手的教。虽然对于她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她下围棋在地区里还拿过女子组第一名,但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烙上了阴暗,世道的不公平,为什么是这样的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同一年龄的儿童。受到她外公,外婆的影响,她两个阿姨,阿舅也都这样。为了弥补她儿童时光的缺失,吴小祥经常与她的老师走动,希望能得到她老师多一点的关心和帮助。她的爷爷,奶奶虽然没有她外公,外婆的文化程度高,但对待自己的子女,特别是第三代的男男女女都是一样的,都是吴家的后代。她姑姑,大伯及(她)他们的子女和她相处很好,在爷爷家找到了本应该属于她的儿童生活。
杨明哲又踏到了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