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产业的整顿 -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浙西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1章产业的整顿

第31章产业的整顿  任博元继续讲“从江南实业控股集团现有的情况看,企业兼并、分设、撤分、收购已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关系到总部的产业重组。有行业的整合,形成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链的集约方式;有行业内部整合,形成行业内的集团经营;还有可能企业内部消化,鼓励职工自主经营,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那时李国栋总经理还没有来江城集团总公司,我就让郭昌光副总经理先模模底,我想这件事情先不要公开为好,以防造成危害集团公司的负面影响,危及到江城集团总公司资产的保全和今后江城集团总公司旗下企业兼并、分设、撤分、收购的实施。”

董事局的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案还没有下来,任博元也只能向大家告知一下,让大家思想上有个准备。

任博元在董事局内参文件中也看见有管理层自主经营企业的一种方法,因为这种管理层自主经营企业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并需要集体研究决定,不是他一人个说了算的大事,因此他没有说,凭他多年的工作的敏锐,还是不谈为好,因为自主经营企业有可能会造成集团公司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还有一些比较老的企业中,祖孙三代同在一个单位,大面积企业职工失业,社会上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年青一点的可以在原单位继续工作,年龄稍大一些,临近退休的职工,特别是妇女职工肯定会面临着失业,这些职工都是曾经与企业风雨同舟,是集团公司资产的守卫者,集团公司不要为了自身发展就抛弃了他们。如果必须要走这一步路的时候,或者说上面明确可以作为一条成功的经验来推广的时候,到时候管理层肯定会有合适的解释和相应的措施和条件,这种局面不是他所能控制和掌握的,所以今天他的目的也就是把今后一段的工作重点向大家交待一下,先和大家先通通气,让班子成员对今后重点工作有个思想准备,不要到临头失了方寸。

李国栋想起了上午开会时,郭昌光提到的集团公司要进行兼并、分设、撤分、收购等项的措施,并非空穴来风,确有其事,政策果然已经下来了。听方部长说董事长任博元是个实干家,刚才任博元的一番讲话让他有点感同身受,看来企业重组在他这一任期肯定回避不了。

以前他也听说过大家对企业要动的种种议论,各种说法都有,他的感觉,企业要转型只能在集团公司的一些中小企业中展开,大型的企业兼并、分设、撤分过程充其量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不可能一次性到位,集团公司不可能把一些支柱产业控制权由企业管理层自主去经营。集团公司中小企业的变革扑朔迷离,今后发展的趋向,他很难以预料得到,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只要是在他总经理的职权范围里,他会首先考虑民生方面的问题,到江城集团总公司来做总经理,没有想过要做什么政绩,如果要说一些公道的话,就是想让人生过得更充实一点。到时候再尽力而为之吧,毕竟企业兼并、分设、撤分、收购这样重大的事情由董事长任博元亲自抓的,不是自已主要的工作重点。到时候,作为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尽可能地保住集团公司的资产和广大职工的工作不至于失控,尽可能地保住一方老百姓的平安,不要出乱子。一切都只能是尽力而为,毕竟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亲自抓的工作,肯定会把握好江城集团总公司企业兼并、分设、撤分、收购的重大事情。这也是作为江城集团总公司的董事长任博元和总经理李国栋两人做事的性格、方式不同,又能够相互信任的切入点,两人都是正直无私的领导干部。

任博元谈到企业兼并、分设、撤分、收购的事情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旨意,大家没有展开讨论。任博元避开李国栋抛出的江城集团经济发展规划不谈而言它,因为他看见过有些集团公司的领导班子里面往往因观点不同而闹的不可开交,因为他认为李国栋的江城集团经济发展规划虽然不太可能容易实现,特别是要想在短期内招引项目,尤其是要大型企业到江城集团来落户真是缘木求鱼,不可思义,但他仍然尊重李国栋总经理的工作能力,以最大的可能支持。

他虽然不知道李国栋到底有什么人力资源,从董事局主席万伯渊的谈话中意识到李国栋肯定有背景,但背景到底有多少深,他不太清楚,又不能直接去问,虽然经过董事局暗地里通过调查,也只知道是被管理高层看重的人,在知情人看来也仅仅是看重而意,其他情况他也不是很清楚了。

其实,李国栋要说有多少背景,确实谈不上有多深,多高,凭得是自己在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界里获得的一点知名度,被个别领导赏识而已。自我感觉是在大学里认识的一些老同学,师兄和师弟,并不是因为什么同门,同科,而是在学校里时留下的一些学术见解和大家的推崇,他的名字还一直在大学的优秀学员名单榜上,他认为就这些。

任博元从职这么多年,很有城府,避其锋芒,在桌面上不去直面总经理工作范围内的事,需要的时候李国栋肯定会来向自己汇报的。李国栋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的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时而开会碰碰头,相互通通气,表面上看去又像似相互十分的默契,就这样,任博元和李国栋都凭着一个职场高手的良知,各做各的事,各尽各的责任,又相互尊重,又相互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处事方法,两人都是个性很强,自命不凡,很自负的能人。

吴小祥带着三个江城市环保检测评有限公司执法人员,经过十天的时间,深圳经济开发区的考察告一段落。

深圳是个新兴的城市,城市功能分布十分清晰,深圳特区的工业开发区,尤其是有工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基本集中在远离商业,生活区的地方,虽然治理起来也有难度,凡有对环境污染的工业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污染处理系统,但对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影响。尽管是这样,工业开发区的环境污染还是有,车辆经过之时,随风飘过有气味,刚闻到的时候头会发晕,呕吐。很多的中小型家具厂又都是在工业开发区的中心位子,油漆味朴面而来,无处可躲,去了一次,待了最多半个小时就撒出来了。

大型的家具生产企业就员工都有几千号人,中小型的家具厂比较多,多数的家具厂租的都是深圳特区最早开发的时候,先行富起来的人造起来的厂房,几百上千号职工吃、住都在里面,听口音都是从四川再往西南过去的那边深山里出来的人。由于江城市环保检测评有限公司几个人到深圳不是官方性质的,就没有去深圳龙岗工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去取得相关的数据和企业的分布情况。

原来吴小祥想让上官云陪自己到工业开发区去看看,但上官云出国了,也只能随杨明哲到了龙岗工业经济开发区走走看看。经杨明哲约了两位工业开发区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工业开发区的环境污染自成立工业开发区之后就不可避免了,区里的领导要求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边治理,边整顿。同时也了解到深圳的劳务市场在全国是超大的,由于深圳特区特殊的地位,无论是政策,人文,地理环境都不是江城市所具备的,只能作为一种经验,不可复制的经验带了回来。

边发展,边治理不仅是江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成为了江城市环保检测评有限公司的执法行为准则。听开发区的人说,以前经济开发区的那一片的天总是灰蒙蒙的,那一带的河流一边是清澈见底,一边是色泽鲜明,流到了下游交融在一起,原来清泉的古井也变得重重的气味,这几年经过工业经济开发区自身的治理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

深圳特区的城市中心那是个现代化的城市,看不见工业区的一点影子,高楼林立,绿化遍及整个城市的街区,道路,城市商业区很多的功能已经将香港取而代之了,也只有在这城市的中心看到了伟人画下的潜规则,被世人想往的影子,一些想先富起来的人淘金的梦境。

从深圳回来,吴小祥向经理提了一份考察报告,由于不是官方考察,报告没有数据量化,不能反映全面情况,只是深圳工业开发区的一些表面现象,包括空气中可测到的一些指标的相对值。经理看过之后,没有说什么,不是他不说,因为他去过。

也因为都是很有个性的人,所以分工非常明确,同时任博元喜欢听汇报的人,而李国栋又不善于汇报的那种独往独来的人。在任博元主持的董事会上,李国栋很少发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